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07 11:02:55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

一、谋划新型城镇化战略,顺应时展要求

(一)走新型城镇市化道路,是建设幸福城镇的客观要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由“乡”到“城”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而且包括生态环境、社保保障、居民素质的提高。新型城镇化是由“量”到“质”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不仅仅是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的增加,而且包括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全体百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百姓富裕、社会和谐,提高百姓幸福感创造条件。

(二)新型城镇化是县域经济资源整合的关键

特色乡镇的发展是搭建县域经济发展平台的关键。城镇在县域经济资源整合中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生产要素的优化升级。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为推进生产专业化程度,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创造条件,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表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镇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地区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城乡经济互动和城市产业转移奠定良好的外部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能够探索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获得双赢。生态文明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以来,特别强调实施主体的生态建设功能分区,要求各地区依托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不仅在战略定位上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般要求,体现节能、环保的生态文明要求,在国土开发和实际建设中也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总体功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提高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四)新型城镇是农村经济之动力

区域发展之基础,农村发展之希望,经济发展之必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是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要遵循自愿、平等、稳定、有序的准则,坚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在解决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户籍管理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融入城镇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

二、统筹城乡发展,走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既要突出重点建设,又要统筹城乡发展,既要注重物质建设,又要强调精神发展,要以信息化推进城镇化,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让新型城镇化活动常态化,从而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

(二)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

就地、就近城镇化,比较适合农民的口味。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便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依托乡土的城镇化。同时,还要重视旅游小城镇建设。旅游小城镇是城镇化的新选择,提升乡村旅游的价值和地位,做好乡村旅游转型,重视顾客满意度等因素。

(三)协同发展,努力做好服务业优化升级

做好市场调研,了解服务需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当地居民提供连续性、动态化的服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要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工业看工业,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看农业。

(四)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要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在产业结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要从粗放城镇化转向精细城镇化,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强化城市管理、优化城市服务将成为城镇化的核心;要从模式城镇化转向差异城镇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和旅游度假产业;要从单个城镇化转向组团城镇化,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化中的集聚辐射功能,以及新市镇承接上级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纽带作用,使城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形成链式发展、互动组团的局面。

三、创新特色产业,坚持科学发展

(一)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同时使新型城镇化建设常态化,秉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和经济建设规律,依托农村特有的文化资源,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通过差异城镇化、特色城镇化、集中城镇化等多种渠道,就近、就地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二)环环相扣,打造旅游服务链接的发展

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向同化,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建设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按照“融入城市、服务城市”、“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要求,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结合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让一个城镇变得更有智慧、更有魅力,为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城乡社会公共事业的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

(三)注重农村集体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持的物质保障。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基础党组织具有可支配的公共事务管理支出,才有可能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同时,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稳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坚强支柱,是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作者:张婉婷 单位: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文字标识语的翻译特点探究 下一篇:园林景观造型大树造景的形式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