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剂并用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时间:2022-10-07 11:02:38

摘 要:采用热空气自由发泡制备EPDM海绵,研究发泡剂并用及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发泡剂AC/OBSH、AC/H或OBSH/H并用制备EPDM海绵时,它们的最佳并用量为15份、10份和15份。当AC/H并用量为10份时,制备的EPDM海绵发泡倍率最大为7.7。

关键词:发泡剂并用;EPDM;发泡倍率

海绵材料的共同特点是密度小,质量轻,比面积大,比力学性能高,阻尼性能好,这类材料的应用涉及航空、航天、原子能、医学、环保、冶金、机械建筑、电化学和石油化工等行业,可用于分离、过滤、消音吸振、包装、屏蔽、隔热、生物移植、电化学过程等诸多场合,在科学技术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其作用日益显著[1-2]。EPDM海绵因具有优异的耐天候性和低温柔软性等特性,近年来在汽车工业和建筑行业被广泛用作密封和隔热材料[3]。

本文以EPDM为主体材料,采用热空气自由发泡制备EPDM海绵材料,研究发泡剂并用及其用量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1 实验

1.1 原材料

EPDM,牌号4045,吉林公司有机合成厂;4,4'-氧代双苯磺酰肼(发泡剂OBSH),工业品,东莞市聚亚化工有限公司;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AC),工业品,上海向阳化工厂;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发泡剂H),工业品,宜兴周铁化工厂;硫黄(S),工业级,南京中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其他助剂为市售。

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XK-250开放式炼胶机,无锡市第一橡塑机械厂;401A型老化试验箱,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WHT-10A测厚仪,江都市真威试验机械有限公司;GT-T080-SZ门尼粘度试验机、XS-365M电子比重天平,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基本配方

EPDM 100,氧化锌 8,硬脂酸 3,S 2,硫化助剂,发泡剂(1:1)AC/OBSH、AC/H、OBSH/H及其用量为变量。

1.4 试样制备

将块状EPDM在开炼机上破碎并薄通10次,然后依次加入发泡剂,氧化锌,硬脂酸,最后加入硫磺,混炼均匀后打包10次,以开炼机辊距4mm下片,之后冷却停放24h后裁剪成50mm×50mm×4mm(长×宽×高)左右的试样,然后放在热空气老化箱发泡,发泡条件:180℃×30min。

1.5 性能测试

发泡倍率按照SES N 150-07(双龙工程标准)测试,发泡倍率为发泡后海绵厚度与发泡前试样厚度的比值;表观密度按照GB/T 6343-2009标准测试;质量损失率是试样发泡后的质量损失和发泡前质量的比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发泡剂AC/OBSH并用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表1 AC/OBSH并用量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发泡剂AC/OBSH并用量由5份增加至15份时,EPDM海绵的发泡倍率随AC/OBSH并用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的趋势,表观密度逐渐降低;当发泡剂AC/OBSH并用量为15~25份时,EPDM海绵的发泡倍率呈下降趋势,表观密度也略有降低,这是由于质量损失率上升造成的。综合考虑,认为发泡剂AC/OBSH并用量以15份为宜,此时发泡倍率最高为6.2。

2.2 发泡剂AC/H并用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表2 AC/H并用量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发泡剂AC/H用量由5份至10份时,EPDM海绵的发泡倍率变大,表观密度降低,质量损失率也减少;当发泡剂AC/H用量超过10份时,EPDM海绵胶料的发泡倍率增大,表观密度减小,质量损失率也减少。从表2还可以看出,质量损失小时,发泡倍率较大;而发泡剂用量25份比10份时小,质量损失率也小,实验过程中发现是因为海绵材料横向尺寸变大的缘故。综合考虑,发泡剂AC/H并用量10份时发泡倍率最大为7.7。

2.3 发泡剂OBSH/H并用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表3 OBSH/H并用量对EPDM海绵性能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随发泡剂OBSH/H并用量的增加,EPDM海绵的发泡倍率基本呈上升的趋势,表观密度呈下降的趋势,质量损失率无明显变化规律;综合考虑,认为发泡剂OBSH/H并用量以15份为宜,此时发泡倍率为6.3。

3 结论

(1)以发泡剂AC/OBSH、AC/H或OBSH/H并用制备EPDM海绵时,它们的最佳并用量为15份、10份和15份。

(2)在三种并用组分中,当AC/H并用量为10份时,制得的EPDM海绵发泡倍率最大为7.7。

参考文献

[1]刘培生.多孔材料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Gibson,L.J., Ashby Michael F.,刘培生译.多孔固体结构与性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彭宗林,王君,张勇,等.配方与工艺因素对EPDM模压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J].橡胶工业,2000,47(9):525-526

作者简介:王再学(1981-),男,河南开封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橡塑并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滑动门防夹安全电气控制设计 下一篇:DCP硫化体系对矿用电缆橡胶护套力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