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7 10:11:00

感知觉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我国著名思想家、实践家陶行知曾指出,儿童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而如今儿童图书市场,图书的种类多种多样,琳琅满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幼儿书籍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的,枯燥的普通书籍,应该是多样,立体的,有趣的,能满足幼儿好奇心的。这样的书籍才能成为幼儿了解和探索大千世界最有效的桥梁。本文就是从幼儿的心理出发,以感知觉、知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幼儿的感知觉即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为途径,探索幼儿对世界的兴趣点,从这一角度去深入研究幼儿书籍的形式和内容。使得更多的幼儿通过读书来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理解世界。

关键词: 知觉心理学;感知;书籍设计;设计艺术学

儿童书籍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对幼儿的成长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书籍设计不仅可以启迪孩子们纯真的心理,鼓舞他们的心智,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人们常说:“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在这张纸上画下什么。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在没有进行正式教育前期,如何利用书籍对正在发育的孩子进行有效地启迪,良好的指导,这是我们最值得重视的。目前,我国儿童图书零售市场动销品种数已经接近8万种,占整体图书零售的码洋比重超过12%。儿童图书无论从销售规模还是品种数上来看,都已成为我国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门类。然而,高关注度、高市场占有率的背后,图书制作行业却开始渐渐忽视读者需求的差异性,使得许多儿童对图书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对于制作者来说,做适合市场的书籍还是制作出适合孩子的书籍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问题,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吕敬人教授在《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度―何为一本好书》一文中总结道:一本理想的书应该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感之愉悦的舞台。书籍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载体,但它又是一个动态的传媒,把书籍拿在手上翻阅时,书直接与读者接触,随之带来视、触、听、嗅、味等多方面的感受,此时书随着眼视、手触、心读、领受信息内涵,品位个中意韵,书可以成为打动心灵的生命体。书籍中其他感官体验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根据前几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生理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了解感知觉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依次对感知觉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在书籍运用中进行分析,从而给儿童带来更美妙的儿童书籍。

儿童在3~4岁时,己经能够初步辨认红、橙、黄、绿、天蓝、蓝、紫等七种颜色。他们在学习颜色名称时,最容易掌握红色,其次是黄、绿等色。随年龄增长儿童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协调、柔和方向转变。另外,男孩和女孩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兴趣取向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要对儿童的东西进行颜色的搭配,使它们符合儿童的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就会使设计师制作出来的书籍成人化,色彩搭配的不够鲜亮,不能够引起孩子对颜色以及书籍的注意。触觉作为最古老的感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岁以前,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在整个学前期,儿童还是较多依靠触觉或触觉与视觉、听觉等其他感知觉的协同活动来能听到声音的书籍认识世界。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从出生后本能性的触觉反应到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贯穿了人的一生。

听觉对于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具有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将书作为一个剧本,重新审视儿童书籍的听觉设计,使之成为多维的知识载体,这可以加深书的内容,促进儿童的理解与体会。有些儿童书籍通过在书籍中增加了一个发音装置,通过控制开关,书本就会发出与内容相关的声音或悦耳的乐曲,目的是为了激发儿童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加深儿童对内容的认识和记忆,有助于开发儿童的多元智能。材料表面特性对触觉的刺激性影响着人的审美心理。例如织物,丝织,化纤,棉布等材质的表面上会产生不同的触感。儿童书籍材料的质感通过翻阅可引起儿童的触觉的感受,或平滑、或粗糙、或柔软、或坚硬……这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最初的触摸行为获得敏感性,也能加强视觉体验的感受力和愉悦度。同时,在儿童书籍中运用材质训练儿童的触觉认知,让其凭借自身的感性体验去重新获得新鲜的感受,这就是材料的触觉体验。对于还不识字的学前儿童来说,培养喜欢阅读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趣的感官书以动物造型设计的书籍形态,让孩子们一眼即能看出每本书与他们分享的内容。

在感知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幼儿视觉,听觉,触觉的体验,让幼儿更清楚和更探索性的了解世界。但是书籍有书籍的原则,书籍中的故事性和绘画的生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对幼儿书籍也有以下几个设计理念,第一,对故事内容有一定的含义和情感,有益心智的发展。培养情商。第二,基于感知觉理论上的体验性;第三,儿童书籍是针对于儿童的,更多地着重于故事和内容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第四,孩子应该在书籍中找到其探索的价值。儿童对书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对阅读提出了自己的诉求,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书籍,如何让孩子更好地体验书籍的魅力,首先可以从幼儿的心理学中感知觉出发,探索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过程,书籍设计遵从幼儿对颜色、图形等的元素的喜好来制作出幼儿喜欢的书籍。其次在营造书籍感官体验的角度即研究幼儿知觉心理学角度出发,去探寻儿童书籍设计新的突破点,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为途径,根据这四点对儿童书籍新的尝试再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于传授知识,而西方教育文化则着重于儿童的自我创造,根据这两点能够做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书籍。让形式和内容能够达到统一。最后,书籍的纸张制作要运用新型材料。设计中可以合理选择纸张、织物等,根据需要,有时甚至可以将各种自然材料合理穿插在书籍中,如植物枝叶、鸟的羽毛等。能有在认知中加深触觉的感受。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充满色彩的,奇妙的,创意的,所以要切合幼儿知觉的发展,在做好儿童书籍新格局的同时,将西方合理的育儿教育理念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让孩子们自己在娱乐的过程中体验新鲜事情,在得到知识,传授道理的同时,又能让孩子自己创造性的娱乐,这也是现阶段儿童书籍的新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Willian damon Richard m.lerner.儿童心理学手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檀传宝.世界教育思想地图――50位现当代教育思想大师探访[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 张文,王东.基于体验的儿童书籍创新设计研究[D].

[5] 吴雁.儿童游戏精神与儿童书籍设计[M].河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文婷(1987―),女,河南郑州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上一篇: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当下思考 下一篇:试析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