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务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时间:2022-10-07 09:27:55

某商务楼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关键词: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摘要:目前,大部分楼房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是重要的分部工程,钢筋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总体质量。本文介绍了钢筋工程的一般施工方法,比如: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钢筋位移的控制方法,钢筋加工,各部位钢筋的安装方法等等,以供大家施工参考。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by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reinforcing bar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engineering, reinforcing bar engineering quality is good or bad, direct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inforcing bar engineering general, such as: reinforced the coating of the control method, reinforce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control method, steel processing, the installation method of each part of the steel, and so on, for all construction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拟建商务楼工程位于宣武区马连道甲6号,北侧为4#楼,正处于装修阶段,南侧为售楼处,西侧紧邻马连道路,东侧为院内住宅区,离居民区较近。

商务楼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0467.36平方米,地上16层,局部3层,地下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使用钢筋主要有一、二、三级钢筋,一级钢筋ф6-ф10,二级钢筋ф12-ф25,三级钢筋ф16-ф32。

钢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8mm时,钢筋接头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钢筋的直径小于18mm时,钢筋接头采用搭接连接。

2.施工方法

2.1.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底板下铁采用大理石垫块,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独立柱、墙或梁、板采用塑料垫块,保护层厚度独立柱为35mm,墙或梁为25mm、板为15m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垫块强度满足施工要求。

2.2钢筋加工

2.2.1一般钢筋加工

2.2.1.1本工程由专业人员进行配筋,配筋单要经过技术员审核、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才能允许加工。

2.2.1.2钢筋加工成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标准执行。严格控制其切断长度,用于直螺纹连接的钢筋采用无齿锯切割。须弯曲的钢筋应充分考虑其弯曲伸长率,箍筋弯曲采用人工方法加工。加工过程中应根据料单尺寸随时用直尺检查,以保证钢筋加工长度的准确。2.2.1.3下料单的配制

(1) 钢筋下料单由工长进行抽筋,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手册、标准图集、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方案,进行下料。

需注意:

a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b两根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时,以较细的钢筋直径计算。

c搭接长度要大于两个钢筋水平筋间距,即搭接长度范围内有三根与之垂直钢筋。

d除c中三道绑扣外,两根搭接筋自身搭接区域内还应绑扎两扣以上。

(2)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b.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3)钢筋下料

a.钢筋下料单由技术员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钢筋的下料加工。

b.按下料单使用GJ-50型钢筋切断机进行下料。基础底板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所以必须用无齿锯进行切割,保证端部平整。使用GW-40型钢筋弯曲机进行弯曲加工。

c.钢筋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尺寸加工,加工完毕后由技术员、质量检查员、工长检查,合格的钢筋标识后方可使用。成品钢筋及原材一定要分类堆码整齐,并且标识清楚。未经标识的,不准使用。

2.2.1.4钢筋加工主要有核查、除锈、调直、切断、弯曲几个工序。

(1) 核查: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要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除锈: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浮皮、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严重锈蚀的钢筋严禁使用。

(3)钢筋调直:I级盘条钢筋先进行调直机调直、断线钳断料,钢筋的伸长率不大于4%。

(4)切断:“双F筋”的顶棍和滚轧直螺纹连接处的钢筋切断使用无齿锯切断、打磨。钢筋切断机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损耗。下料时禁止使用短尺量长料,产生累积误差。在切断过程中,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弯头等,必须切除。用切割机切断钢筋时,经常更换刀头,以保持刀片的锋利。“双F筋”、定距框、马凳利用废钢筋加工,“双F筋”、定距框钢筋规格同墙筋或柱筋,马凳采用 14以上的钢筋。

(5)弯曲:

Ⅰ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时,弯曲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段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Ⅱ、Ⅲ级钢筋末端135°弯折时,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箍筋弯钩角度为135°,平直段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2.2钢筋直螺纹丝头加工

2.2.2.1工艺流程:

钢筋丝头加工:钢筋端面平头剥肋滚压螺纹丝头质量自检带帽保护丝头质量抽检存放待用

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应按规定用无齿锯下料。

2.2.2.2质量标准

(1).工程中应用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接头时,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交有效的形式检验报告,其连接性能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中A级标准;

(2).钢筋连接作业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连接工艺检验,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三根;

②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③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应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同时尚应不小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的实际横截面面积;

(3).连接钢筋的材质应有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及进场复试报告,丝头尺寸应符合技术单位提供的各项技术参数。

丝头加工每加工10个应用螺纹环规、止规检查一次,并剔除不合格丝头。经自检合格的丝头,由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验,以一个工作班内生产的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检10%且不得少于10个,检验结果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其抽检合格率应大于95%。

钢筋丝头质量检验的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量具名称 检验要求

1 螺纹牙型 目测、卡尺 牙型完整,螺纹大径低于中径的不完整丝扣累计长度不得超过两个螺纹周长

2 丝头长度 卡尺或专用量规 为标准型套筒长度的1/2,其公差为+2P(P为螺距)

3 螺纹直径 通端螺纹环规 能顺利旋入螺纹

止端螺纹环规 允许环规与端部螺纹部分旋合,旋入量不超过3P

(4)剥肋滚压直螺纹接头的单向拉伸强度试验按验收批进行。以500个在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为一个验收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对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截取三个试件做单向拉伸试验。

2.2.3“双F筋”、点撑马凳铁、钢筋定距框、柱箍的加工

“双F筋”、马凳、根据下图,钢筋定距框、柱箍根据后图,制作固定的模具进行加工。

h:墙体水平筋保护层厚度

“双F筋”加工尺寸示意图点撑马凳筋加工尺寸示意图

2.3钢筋安装

2.3.1钢筋安装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2.3.1.1钢筋工程绑扎前应先熟悉施工图及规范,核对钢筋配料和料牌,对钢筋和“双F筋”、马凳、钢筋定距框、柱箍的品种、尺寸、直径、形状及数量,如有漏错,应立即增补。要及时做好清料工作,为钢筋绑扎节省时间。

2.3.1.2施工前要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把施工图纸进行消化,明确绑扎顺序,并加强现场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化管理。

2.3.1.3绑扎铁丝选用22#火烧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及不同的使用部位选择不同长度的火烧丝)。

2.3.2各部位钢筋绑扎

2.3.2.1基础底板钢筋及墙柱插筋绑扎

(1)绑扎程序:弹钢筋位置线绑东至西方向底板下铁绑南至北方向基础梁摆南至北方向下铁绑东至西方向基础梁绑扎底板钢筋网片用脚手管搭设钢筋支撑架穿北至南方向上铁穿东至西方向上铁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网片加点撑马凳铁拆除钢管脚手架插墙柱筋。

(2)地梁钢筋绑扎:根据地梁的高度搭设比地梁高出100mm的钢管支撑架,然后开始穿梁筋和进行直螺纹连接,先穿梁上筋,并在梁上筋上画出箍筋间距线,套箍筋,箍筋开口在下部,且开口位置相互错开,箍筋套好后按间距排开,然后穿梁下筋,并进行绑扎。箍筋与梁交叉处均要绑扎,并采用八字扣绑扎,即绑扣为一顺一逆,不得有漏扣、松扣等现象,梁侧采用垫块,间距600mm,梅花型放置。

(3)地梁两排主筋间采用短钢筋(直径与两排钢筋中较粗相同)隔开,下部上排钢筋采用火烧丝绑扎固定,保证高度。保护层厚度控制采用大理石垫块,箍筋按线调整绑扎,然后绑扎拉钩(间距3倍箍距)及安装垫块。

(4)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弹钢筋位置线,用红粉线包弹下层底板钢筋位置线,钢筋间距均匀分布,板筋距梁边5cm开始布筋。

(5)绑下层底板钢筋:按图纸要求,先铺东至西方向钢筋,作为底板下皮钢筋,北至南方向钢筋作为上皮铁。所有相交点都要绑扎牢固,保证钢筋不位移。检查直螺纹接头位置,接头要按图纸要求,同一截面接头百分率50%。

(6)控制底板钢筋保护层:保护层使用要求40mm厚度的大理石块,间距为600mm呈梅花型布置,摆放在下层下皮钢筋下。

(7)下铁钢筋绑扎时要全数绑扎,不得漏扣,用双根火烧丝八字扣绑扎,绑扎完毕后随即将火烧丝端头上弯,且保证钢筋不移位,底部加强筋要绑扎牢固。绑扎完下铁和地梁钢筋后,搭设钢管脚手架以临时支撑上部钢筋,脚手架的水平钢管搭设标高为底板上层钢筋的下标高,双向布置,间距为 1.8 m,立杆间距也是1.8m,跟随上层钢筋绑扎流水段进行施工,临时钢管支撑搭设完毕后铺设上皮钢筋,上层双向钢筋铺设、调整标高、绑扎完毕后,支设点撑马凳铁,支设完毕后拆除钢管搭设的临时支撑体系。工字型马凳铁需与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牢固。

(8)将门窗洞口下部暗梁调整到位,保证暗梁位置正确,长度符合图纸要求。绑扎时要求箍筋与架立筋垂直,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应交错绑扎且要勾住在根部主筋,然后穿下部钢筋在交接处绑牢。

(9)当砼浇筑完毕后,后浇带外露的钢筋上面用竹胶板作防护处理。

(10)将底板下部弹好的内外墙、柱节点、门窗洞口位置线,引至底板上皮钢筋,拉线,并在钢筋上弹控制线。根据弹好的控制线将墙、柱伸入底板的插筋绑扎牢固,并插至下层钢筋上进行固定绑扎。所有柱出底板上口用3个箍筋固定,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和移位,墙、柱甩筋接头位置相互错开。

2.3.2.2框架梁绑扎

工艺流程:

(1)框架梁钢筋绑扎顺序:摆放梁下层钢筋绑扎柱头加密区箍筋调整梁筋立筋端头平直长度的朝向及锚入柱、墙内尺寸对下层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摆放上层钢筋对上层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画好箍筋间距线穿梁箍筋绑扎梁箍筋

(2)在梁底模板上放好10×10mm木方,摆好梁下铁纵向钢筋。

(3)梁钢筋伸入柱支座锚固的长度做法见下图。梁内纵向主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必须一样长,确保钢筋整齐。

框架梁详图

屋面框架梁详图

(4)梁筋摆放好后,进行滚轧直螺纹连接,连接前必须注意钢筋弯钩的朝向及端部平齐,(上筋弯钩朝下,下筋弯钩朝上,弯钩不得倾斜歪倒),滚轧直螺纹施工工艺见滚轧直螺纹技术交底。

(5)当梁纵向钢筋出现双层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25mm的钢筋,长度以梁宽减去端头保护层为宜,间距不大于1.5m,并能保证两层钢筋的间距,并绑扎牢固。

(6)穿暗梁箍筋:梁箍筋的接头必须朝上交错设置。遇到悬臂梁的箍筋接头要朝下放置。

(7)绑扎过程中,为防止梁筋入柱后,主筋不到箍筋边角,要采用F型筋卡住梁纵向主筋,以确保主筋到位及纵筋的间距,消除排距位移现象。

(8)箍筋加密区长度:二、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梁为1.5hb且500;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为2hb且500(hb为梁截面高度)

2.3.2.3框架柱绑扎

(1) 工艺流程:立框架柱竖向钢筋套筒连接柱竖向钢筋套柱箍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柱竖筋采用剥肋滚压直螺连接,注意接头错开位置长度

(3)柱箍筋绑扎:利用搭设好的操作平台,在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箍筋接头位置必须相互错开,由上往下绑扎采用缠扣绑扎,丝头朝向里侧。在绑扎过程中,先绑扎流水段上的两头的柱箍筋,然后拉通线以便调整中间柱子绑扎,必须随时检查柱子钢筋垂直度。

(4)柱箍筋端头弯钩长度10dmm,弯钩弯成135度,并随时保证箍筋水平。

(5)柱筋逐点绑扎,箍筋加密间距100mm。

(6)独立柱子保护层垫块采用35 mm,呈梅花型,间距800 mm。

(7)柱子定距框放在柱上口,固定柱竖向钢筋。顶模筋端头刷防锈漆。

框柱的边柱、角柱及中柱柱头收头处构造

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2.3.2.4墙体钢筋绑扎

(1)剪力墙体筋绑扎工艺流程:立2-4根墙体竖向筋与搭接筋绑牢画墙体水平钢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画墙体竖向钢筋间距绑其横竖向钢筋及“双F筋”绑连梁钢筋洞口加强筋。

(2)绑扎墙筋时,先立2-4根竖筋,与下板伸出的钢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记,在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横向定位筋,并在横筋上划分档线,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横筋。竖筋放在里面,横筋放在外面。注意在绑扎钢筋时两人站在墙体两侧,面面相对,采用八字扣绑扎,火烧丝头必须朝里侧。且最下一道横向水平筋与暗柱最下一道箍筋相接,离地50 mm,竖向钢筋距两端暗柱钢筋为50 mm。

(3)剪力墙钢筋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采用“双F筋”梅花形布置,间距1500mm,控制钢筋网排距及顶模。“双F筋”与墙筋一定要绑扎到位。

(4) 墙体竖向分布筋的连接构造见下图:

(5)当墙厚发生变化时,剪力墙钢筋按下图进行处理

(6)采用钢筋定距框来保证墙筋间距:墙模支设完毕后,在墙模上口两边墙体水平筋上卡钢筋定距框,用以保证墙体主筋之间的间距,详见下图。

钢筋定距框所用钢筋比墙筋大一型号,浇筑砼时,钢筋定距框不浇筑在墙体中,周转使用。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2.3.2.5楼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在模板上弹分档线绑板下铁钢筋绑板上铁和板带加强筋绑洞口上加强筋加设板筋保护层垫块调整梁板钢筋验收。

(1)楼板钢筋直径小于18mm可采用搭接接头,同一接头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25%,各层楼板:上部钢筋如为通长时,接头位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通长时不设接头,下部钢筋锚固于支座内(锚固长度应伸至墙或梁的中心线且不应小于5d)。

(2)绑扎前先将模板清理干净。

(3)在已支好并通过验收的模板上画板筋间距线。

(4)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筋,后放分布筋,再绑扎板下铁钢筋。

(5)板下铁用八字扣绑扎,绑扎头应朝上。

(6)双方向板受力钢筋,每个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

(7)当木工的预埋件,电工的电线管预留洞,做完并验收后,才能绑板的上铁和板带加强筋。

(8)采用八字扣绑扎,绑扣一致朝下。

(9)绑扎点做法同板下铁钢筋。

(10)扣筋与底筋之间必须设马凳,采用钢筋焊接,马凳垫在板下铁筋上,马凳下铁筋不能直接架在模板上,马凳高度必须加工准确,以保证上下排距的准确。

(11)绑扣铁时,遇有电线管重叠过高时或电线管过高以致影响了板筋排距时,应及时报技术人员,不得擅自破坏电管和电箱。

(12)待木工做完盒子后,要及时按图纸要求在留洞口的盒子边绑上加强钢筋,注意加筋要绑在下铁钢筋上,加筋长度,位置必须与图纸相符。

(13)加设板筋垫块间距800mm梅花型布置并用火烧丝与板筋绑扎牢固。

(14)板筋全部绑扎完毕后,要进行一次梁板、柱钢筋调整,修复各工种同时作业时破坏的梁板钢筋。

2.3.2.6楼梯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踏步板上画线绑踏步下铁钢筋绑扎休息平台扣铁加设踏步筋保护层垫块调整踏步钢筋验收。

(1)在已支架好并通过验收的模板上画踏步筋间距线。

(2)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沿长向分布钢筋,后放沿短向分布钢筋,再绑踏步板下铁钢筋。

(3)踏步下铁用八字扣绑扎,绑扎头朝上。

(4)踏步板、休息平台板为双层双向受力钢筋,每个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

(5)先绑扎下铁钢筋,伸入梁内240mm。再绑扎扣铁时注意扣铁的弯起点位置必须准确。

(7)采用八字扣绑扎,绑扣一致朝下。

(8)绑扎点做法同板下铁钢筋。

(9)扣筋与底筋之间必须设马凳,采用钢筋焊接,马凳垫在板下铁筋上,马凳下铁筋不能直接架在模板上,马凳高度必须加工准确。

2.3.2.7暗柱钢筋绑扎

在暗柱钢筋滚扎直螺纹连接(或搭接)完成以后,依据楼层放线结果,校对柱子钢筋,套暗柱箍筋,绑扎箍筋。

2.3.2.8连梁钢筋绑扎

摆放钢筋,在梁钢筋上划上箍筋位置,绑扎箍筋。对于梁与墙体相交处,梁箍筋必须进入墙体一道,距离洞口边暗柱主筋50mm加设一道箍筋。

剪力墙连梁部位的钢筋数量较多,钢筋较密且钢筋直径也较大。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此部位各钢筋位置的正确和各纵向钢筋之间的最小间距25mm,以便浇筑此部位砼时能顺利下灰。

连梁部位的钢筋绑扎要点:

(1)在正式施工之前,先在钢筋加工场将此部位各钢筋按照设计图纸所示的位置放大样,在尽量保证纵向钢筋最小间距的情况下,确定好各钢筋的最佳位置,在实际绑扎时,即照此位置施工。

(2)在绑扎施工时,可同时穿连梁主筋与连梁开洞加强筋,以免后穿连梁开洞加强筋造成钢筋挤在一起;

(3)绑扎施工时,上下层各纵向钢筋之间可先用 25的短钢筋临时卡死以保证各纵向钢筋间的最小间距和上下层钢筋间隙的贯通。

2.4钢筋定位及保护层控制措施

2.4.1底板部分定位筋

(1)底板内柱的插筋放置二道柱箍筋。

(2)墙体底板插筋时,底板放置一道水平筋。

(3)暗柱主筋定位,采用“井”字筋来保证柱主筋的保护层:在暗柱钢筋绑扎施工时,沿柱高方向在柱钢筋骨架内放置3-4个“井”字定位筋,在柱模支设完毕后,再在柱模上口设置一道“井”字定位筋,以卡死柱主筋,详见下图:

2.4.2底板钢筋支撑

马凳由钢筋焊接而成,每1.2m一榀,必须保证上层钢筋网片位置正确。

2.4.3柱定位筋

柱子定位筋设置二道,第一道设置在下层混凝土柱顶以上50mm处,第二道设置在距离柱顶50mm处。绑扎完后,第一道定位筋不取出,第二道定位筋清理后可循环使用。

2.4.4墙体定位筋

除墙体底板插筋外,所有墙体设置一道水平筋定位,位置在距墙体顶部50mm处。并结合双F卡控制。

2.4.5钢筋保护层

(1)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大理石垫块,垫块厚度40mm,每0.8m梅花形摆放。

(2)独立柱混凝土保护层用35mm厚塑料卡卡在柱四角竖筋外皮上,每间隔0.8m设置一道。

(3)梁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垫块25mm厚,每间隔0.8m设置一道,每道设六块(含两侧)。

(4)板混凝土保护层用塑料垫块,垫块厚度15mm,每0.8m梅花形摆放。

(5)墙混凝土保护层用“双F筋”梅花形布置,间距1500mm。

3.质量要求

3.1主控项目

3.1.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牌号、性能及使用的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2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1.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2一般项目

3.2.1 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3.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2.3钢筋绑扎时,不准用单向扣,绑扎扣端头要朝向构件内,钢筋绑扎牢固到位。

3.2.4定位钢筋要定位标准、到位,外露部位要打磨平,且端头须刷防锈漆。

3.2.5对于采用滚轧直螺纹连接的钢筋,下料时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压圆滚丝应先在钢筋端头压圆后用外径卡尺检查或抽检外径。在加工钢筋直螺纹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油,不得用机油或不加液滚丝。

3.2.6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3.2.7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下表所规定的要求。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

4.钢筋成品保护措施

4.1成立项目经理领导下的主任工程师负责的钢筋成品保护小组,建立成品保护责任和奖罚制度,使成品保护工具化、制度化、措施化。小组成员钢筋工长、技术员及施工班组长。

4.2具体措施

(1)成品钢筋:须堆放在钢筋棚内,钢筋底部加垫150×150mm木方,如钢筋棚封闭不严,雨季时钢筋上部必须覆盖,以防变形、锈蚀、油污。

(2)钢筋绑扎:墙筋绑扎时须搭设架子,定位准确,严禁攀附墙筋作业。板筋绑扎完成后,不许在上面乱踩,以防钢筋变形。采用在模板上支设马凳,上铺跳板,以便于人员行走和混凝土浇筑。

(3)为了保证在浇筑楼板砼时,钢筋不移位,浇筑时,出料口不得直接对着插筋。

(4)绑扎完毕后,不得随意拆解绑扎扣,搬动钢筋,不得在受力钢筋上点焊任何预埋件,可采用绑扎附加钢筋然后与附加钢筋点焊固定。

(5)在板面上500范围内墙体、暗柱钢筋采用软布包裹,以防止底板砼浇筑过程中的污染。如果污染,在合模以前用钢刷清理干净。

(6)妥善保护基础四周外露的防水墙,不能被钢筋碰破

(7)当预埋套管及线管穿过时,应避开钢筋,严禁任意切割钢筋。如避让不开,应通知土建相关人员,共同处理,采取补筋等加强措施。

(8)施工时应保证预埋电线管等位置正确,发生冲突时,可将竖向钢筋沿平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绕开预埋管。但一定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严禁任意切割钢筋。

(9)在砼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看护钢筋,尤其是插筋、板上铁钢筋位置。

(10)安排专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检查现场柱、剪力墙筋的丝头塑料帽是否脱落,并将脱落的及时补上。

通过按照以上方法施工,使本项目的钢筋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得到很大提高,使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轨道电路极叉施工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安徽省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