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朴素的教育

时间:2022-10-07 09:16:52

最朴素的教育

母亲是教师,上世纪50年代的华中师大本科毕业。但我想不出她专门教育过我们什么,她只是依她的本色活着,因此也奠定了我们的本色。

父母两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五个子女和外婆。生活是艰难的,所以必须是简朴的,这不需要什么理论。我一直接姐姐的旧衣服穿。我们的内衣总是几种花色不同的布块拼起来的,枕套被面之类的就更不必说了。母亲的手很巧,搭配色彩的感觉也很好,她视手头碎布片儿的情况,把它们裁成小方块儿或小三角,然后错落有致地拼接起来。这种枕套被面我大约用了20年。

母亲在饭桌上常爱讲的故事是1961年冬天,她怀着大哥,月份越大,浮肿得越厉害;在食堂打回来的稀粥是如何清澈见底;她如何先喝光一大碗水,再像品尝美味珍馐似的一粒粒数碗底的米粒;一位老乡用绿莹莹的雪里蕻炒了一碗粉丝给她吃,那是人世间最好的美味……于是我们都习惯了捡起自己掉在桌上的饭粒。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春节前,父母就会把节省一年攒下的粮票拿出来,买回很多挂面,6斤或8斤一纸箱分好。纸箱里还有平时吃不到的糖、点心甚至漂亮的布料和绸缎被面。七大姑姨来了,她们背来了年糕、地瓜、水灵灵的蔬菜……她们乐呵呵地让我们试穿手工做的布鞋,我心里暖暖的,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挂在她们的脸上。每次母亲都会留她们吃中午饭,所以我们家腊月的伙食往往比正月没有客人的时候好。亲戚们走了,我们就开始蒸年糕、煮年糕、炒年糕、烤地瓜……农历3月,气温转暖,依靠雪水浸泡储藏的年糕开始发酸,无论母亲的厨艺多高,孩子们的胃开始抗议,我们拒绝吃年糕,我们叫嚣着要告诉七大姑姨,我们一年到头都难得吃上一顿滑嫩嫩的白面条。母亲用严厉的眼神盯着我们:“谁能告诉我,制作一块年糕需要多少道工序?一双布鞋有多少个针眼?亲戚们把自家最好的东西拿来与我们分享,难道就是为了换回你们的不满意?”我们低头不语,心里跳跃着轻微而细碎的痛。母亲不允许我们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虽然,她从不讲“自奉要约,待人要丰”之类的大道理。但五个孩子都明白:爱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和岁月一起慢慢释放在生活里的;别的东西越分越少,唯有爱是越分越多的。长大后,我们懂得感恩惜福,这要归功于母亲的教育。我终身感谢这种教育。简朴的生活是做人的根本,无论这得自圣哲,还是得自母亲和生活本身。

一直觉得自己的童年比身边很多孩子的都幸福,即便物资匮乏也没有给我们的内心烙下“苦”的印记。成年后,母亲才告诉我们,其实从前她经常没钱买像样的菜,甚至连炒菜的油都要省着吃;其实周日他们没有那么多会需要开,爸爸钓鱼,她摸田螺;爸爸抓黄鳝,她掐荠菜。我很奇怪,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她和爸爸怎么仍能把日子经营得滋滋有味?我记得,一枚普通的鸡蛋,妈妈就能蒸出如凝脂般诱人的鸡蛋羹;腊月的荠菜、正月的水芹菜是无人问津的野菜,爸爸就能想出好多种做法。他们用勤劳、爱心和智慧让我们感到童年生活是多么甜蜜。

无论多么艰难,定下的规矩是不会破的!例如:不管谁过生日,都能得到两个咸鸭蛋。每年农历7月初2是小哥的生日,一大早,他就会往我手里塞一个咸鸭蛋,乐呵呵地说:“给你一个,让你一年过两次生日。” 现如今,我们家兄弟姐妹互相扶持,不仅因为我和她们同属于“弱势群体”,更因为我们有着我们自小所受的教育共同的生命密码,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秘密通道,只有我们才能够一同到达,触摸,唏嘘,赞叹。

论文化程度,凭20多年的校长职务,母亲似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就把我们兄弟姐妹5人培养成高材生。但她从来没有刻意地辅导过我们的学习,也从来没有与我们促膝谈心要我们好好学习,而我们却能主动自觉、勤奋刻苦地学习。当别人向她讨教教育方法时,她只简单地说一句:“我只知道一天给他们做好三顿饭。”是的,母亲工作很忙,一日三餐,是母亲不厌其烦为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在我18岁离家上学之前,父母为我做的饭就有18000顿之多;而且,这18000顿饭,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饭菜,是在那个物资还很匮乏的年代,变着花样精心烹制出来的。

母亲的饭菜滋养了我的情商,满足了我生长的需要;她为儿女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溢彩流光的古今诗篇,怡养着我的性情,修炼着我的气质。阅读奠定了我人生的底色。对于母亲最深的感激就是:她津津有味地阅读,对于我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寒暑假,在同伴忙着跳猴皮筋和爬树翻围墙的日子,我养成了静心读书的习惯。我甚至把别的女孩照镜子,梳小辫子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天长日久,我崇尚“素面朝天”;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次网上阅读,看到知名的教育专家皇甫军伟老师指出:养孩子,首先要养孩子的心,就像种树一样,要把根扎住;根扎住了,开花结果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看到这段话,我突然间就明白了,为什么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就是因为他们把孩子的“根”扎住了,让孩子自主、自然地成长。他们当年可能不具备皇甫老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高度,但他们却用最真挚的情感、最质朴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化着孩子们。

他们是最朴素的“教育人”!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北师大翰林学校)

上一篇:试论我国档案学术共同体形成与发展 下一篇:对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及其处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