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之间 意蕴绵长

时间:2022-10-07 09:11:42

摘要:写字是小学基础课程,是每一所小学都必须开设的。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益于学生陶冶性情,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的审美因素,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进行美育的渗透,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写字教学;审美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73-02

一、写字教学的天空,愁云翻涌

小学写字课作为小学最基本课程之一,在小学课堂中具有很高的普及性。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可见国家对小学写字教学一直予以高度重视。但写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的学生文化成绩优异,但是字却写得歪歪扭扭,很不美观,有的学生连基本的书面交流都有困难,其中的审美教育就更得不到保障了。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学校层面的权衡和牺牲。虽说现如今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叫得响亮,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也已经明令禁止,但是在我们身边的不少小学中,凭考试分数论教师好差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对于这一现象,校方、教师和家长实际上都很无奈。因为,从身边的一个个学校中,我们就能看到,很少有哪个学校能做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双赢。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每天都有名目繁多的活动,纯真可爱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但是,家长、老师却被其所累,苦不堪言,进而放松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还有一类学校,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不动声色,也不会搞很多的活动,为了博取初中教师的一句赞赏,狠抓学生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大搞题海战术,老师、学生、家长个个苦不堪言。这两种学校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一个热热闹闹,一个沉静内敛,他们为了自己的教育追求,根本不会把宝贵的时间花在看似可有可无,又不会令他们披上光鲜亮丽彩衣的写字教学上。所以,在学校层面的权衡中,写字教学做出了牺牲和让步。

其次,家长的无奈和放任。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素质在提高,家长们的素质也是日新月异的。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是“70后”、“80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部分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也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网络上,电视媒体中铺天盖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他们看着,也学着。当孩子在踏进小学校门的那几年,他们也美好的憧憬过,并为之努力过。然而,当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越来越少,当孩子的肩头的书包变得越来越承重,当自己的孩子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活动,过着比上班族更辛苦的生活时,他们动摇了,他们彷徨了。残酷的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分数很重要。所以,家长们的心中多多少少有了一点功利性的色彩:最后的试卷上,老师关注的是你的答案对不对,而不是你写得美不美。面对着熬红了眼睛,极度缺少睡眠的孩子,他们也实在说不出“慢慢写,把笔画写到位”这样的话了。而对于审美教育,特别是写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再次,教师的无力与彷徨。现在的小学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写字水平普遍不高。能把汉字写得工整的教师不多,写得秀美的就更少,而能写得一手好字并且还有一定的书法理论水平进行教学的那真是凤毛麟角了。小学生还处于少年时代,有着明显的向师性。教师书写水平及写字教学水平的低下就决定了小学生的书写水平的低下。而教师理论水平的低下也导致了在写字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并且教师在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下,亦无剩余精力来实施写字教学中的审美教学。

最后,学生的随性和盲从。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多方面影响下,学生会觉得即使写字任务完成得好也不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因而逐渐形成了字写得美观与否不重要的观念。卢梭说:“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他们的成长,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引导。在学校,老师因为教学进度、作业量、学校活动的原因,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要求,却又没时间监管,“要求”形同虚设;在家里,家长心疼孩子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自己也有忙不完的工作,没时间监管,对孩子的书写根本不提什么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淡化写字的要求。甚至在心里,渐渐地把写字课看成自己的“写作业课”。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偷偷地把写字课拿来上语文,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有的“10分钟写字时间”也被这种那种的原因侵占。凡此种种,就难怪有学生在学期开始就将“习字册”全部完成,其质量也可以想象。

二、冥思中,听见拔节的声音

前行的道路,似乎迷雾重重。我在静望现实的同时,也在苦苦地思索。

我曾经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字是好看的吗?”学生们的回答千奇百怪:和书上写得像的字漂亮;和老师写得很像的字好看;甚至还有的学生说,看着舒服的就是好看的。他们在各自的狭小空间里,诠释着自己对美的理解。谈不上错,但也说得很片面。

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也有着很强烈的崇拜心理。如果这位学生的老师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恰巧班上的好学生也都个个“出手不凡”,那这学生真是幸运了,出于孩子模仿心理,只要他内心积极向上,他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写一手好字。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多么小啊!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分不清好字和差字,好画和败笔。有的学生的字本来比前后左右同学的字写得好,却以为其他学生比自己成绩好而去盲目模仿他的字,结果越写越差。更有甚者是以丑为美,误入歧途,如:有的学生以字一古脑儿一边倒为美;有的学生以写得很扁只占方格下方一半、贴近下底线的字为美;有的学生以把字的撇捺或竖加以夸张拖得老长为美。凡此等等,都说明了学生缺乏正确的写字审美意识。在这里,就需要学生“从高处着眼”,做到“眼高手低”。做其他事,眼高手低未必是好事,而在写字教学中,“眼高”正是克服“手低”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只有眼界高了,看出点门道来,手上的功夫才会跟着上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眼力”,即审美能力。

写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技法的训练是同等重要的。写字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借助于写字来接受美育。所以,写字教学不应是单纯的技法训练,还要通过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其进行美的陶冶。例如,在讲解汉字笔画“横”时,将三个长短、粗细、曲直各不相同的“横”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进行外观的描述,进而用这三种不同的“横”写几个不同的字,训练写字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同一个笔画的不同写法具有的独特的美。

三、新课程观照下的执着行走

(一)多读名家名帖

汉字是有生命的图符。多读名家名帖,目的在于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帖字形象,并有意识地记忆帖字。帖字记多了,感性认识丰富了,就知道字该怎么写,怎么写才美,这样审美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美的组合。作品中的每一个字,书法家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对小学生来说,应着重提高他们对汉字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汉字的线条有内涵,有力度,有变化;点画的形质有筋有骨,有血有肉;一个字的同一笔画有长短、粗细、浓淡、仰俯之分。字的结构美,反映在笔画的组合、字的造型上,字的结体在整体上表现为平正、险绝、雄强、飞动、秀美等,各部分表现为顾盼、穿插、向背、容让、对称、和谐等。章法美,表现在整幅作品总体安排上,自然贯气,和谐生动,给人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之感。对以上的这些审美知识,我们都应该通俗易懂地讲解,讲解时尽可能不用以上的这些书法术语,而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单个的范字举例分析,让学生心领神会。

(二)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

1.大处着眼。欣赏作品要从大处着眼,从整体布局到字的结构,再到细小的笔画。对一幅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看它是否气韵生动,行与行之间是否顾盼有姿,看它的黑白布置是否舒适妥帖。再看字的结构,看结构是否优美,长者不觉其长,短者不觉其短,有变化而又统一。然后看它的用笔功夫,看点画线条是否圆润饱满、坚实有力、自然灵巧。

2.反复玩味。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良好的审美氛围,要引导学生对作品反复玩味,教会学生边观边思考,边观察边领悟。而且要告诉学生这种审美并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的、持久的欣赏,才能对汉字的书写之美有所领悟。每一次欣赏都应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提高。这样,就能使学生品尝到审美的喜悦,激发其审美的强烈兴趣。

(三)在练习中实践美

在写字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仅靠“看”是不够的,写字教学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有很多的规律、方法都要在实践中体会。其中的美育成分也不例外,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感悟、来体会。因此,在写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只有“亲自实践”,才能真正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对比,在实践对比中发现优秀的写字作品与自己作品的区别所在,优秀作品的美也就一目了然了。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写字课程之外的一切书写都是练习写字的过程。在这些练习中,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书写水平。学生在书写时可以通过不断的对比、改正自己的书写,寻找出一种最适合自己并且是最美观的书写方式,以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除了学校中的练习实践,生活中的练习实践机会也是丰富的。生活中的练习,也是在练习中实践美的过程。

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把写字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想,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一个中国人,讲堂堂正正的中国话,写工工整整的方块汉字,并以此自豪,不管他走到哪里,那‘流在心里的血’,会永远‘澎湃着中华的声音’。”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各地写字教学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作为工作在一线教师,我们清楚的看到,写字教学的前路并不开阔。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写字教学的道路上需要教师们努力践行的身影。

上一篇: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下一篇: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