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受能力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技术习得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07 08:44:06

本体感受能力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技术习得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2

摘 要 青少年体操运动员处于基础技术学习与正确技术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技术基本功对于未来持续提高运动成绩直至达到符合个人特点的最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本体感受能力则直接影响着技术的习得与改进过程,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体操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广大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并具备一定科学进行该方面训练的能力。通过研究发现:1.应该在技术训练中有意识的加强本体感受能力的训练,使其反作用于运动员的技术训练。2.教练员可结合运动员技术的客观呈现与主观认知差异对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进行评估。3.在技术训练中利用语言对运动员技术进行指导时可以用问题形式了解其本体感受是否正确。4.其他训练因素可对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的提高产生间接作用。

关键词 本体感受 体操训练 力量训练 技术训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及其训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查阅大量期刊及书籍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参加研讨会和教练员培训的相关资料,获取有关体操运动员技术学习与本体感受关系的观点与案例。

2.逻辑分析法

主要针对训练手段与本体感受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关系的推理,论证训练手段的有效性。

3.访谈法

对部分省、市体操队的优秀教练员及国家队教练员进行访谈,获取一线教练员的直接论据;同时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从事体操及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取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操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及其重要性

体操运动具有动作组合方式多、动作技术难度大且强度高的特点,对技术动作的精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础技术是否合理和扎实,是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核心。处于技术学习泛化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客观呈现于主观对技术的认知是否一致,直接影响了技术的学习和改进过程。在青少年体操运动员技术训练遇到问题时,除了增加技术训练负荷,通过其他技术辅助手段帮助运动员进行改进以及提高部分肌群力量等方法的介入,还应该对运动员的本体感受性能力进行评估和强化。

很多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技术客观呈现与主观感受并不一致甚至有明显的差异,这是教练员技术思想和理念传达最直接的障碍,即便影响技术的其他因素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本体感受如果出现问题,运动员仍然无法改进和良好的控制技术。因此,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如果较差,则会延长技术习得和技术改进的过程,降低技术训练的效果。

(二)体操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的发展

在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和训练后需要较高密度的与运动员进行交流。技术训练过程中的交流尤为重要,重复技术环节或静力性技术训练都为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自我修正创造了较好的条件。首先,在重复的技术环节训练中,运动员多次接受教练员相关信息时,通过自我技术感知的比较后,有条件在后续相同技术中进行体会和再感知,不断将动态技术中的本体感受与教练员的语言表达一致,并在此过程中改进技术。其次,在静力性技术训练中,教练员能够利用辅助控制运动员技术,在辅助过程中不断利用语言和正误技术的差别对运动员本体感受形成刺激,帮助运动员提高本体感受能力。技术训练过程中的本体感受性能力的发展不容忽视,但是也绝对不能将该能力的提高完全依托于技术训练的平台之上。应该系统和全面的看待影响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的多种因素。

(三)本体感受能力提高的误区

1.本体感受能力提高背景下语言表述传达技术信息的误区

一般情况下,在技术训练时如果教练员发现技术问题会直接将该问题及如何改进等信息直接传达给运动员,如果运动员在后续练习中该技术环节有一定改善,教练员此时会再次将信息传达给运动员,直至技术在正确条件下稳定发挥,最终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

在本体感受能力提高为背景的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应该以问题形式开始,与运动员进行技术沟通。询问运动员错误技术环节的主观本体感受,发现本体感受与客观实际不符,再利用完整技术训练时的语言刺激与错误技术辅助训练中正误两种技术的不断重复和语言提示帮助运动员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本体感受。很多基础技术问题可以更为直接有效的得到解决。

2.本体感受能力提高背景下影像传达技术信息的误区

通过利用影像传达技术信息帮助运动员改进技术的方法已经较为普遍的应用于竞技体育的技术训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的提高来说,具有滞后性,唯一的功能在于告诉运动员其主观感知与实际呈现出的技术不符,并且能够最为直观的将不符的程度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影像的传达是技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语言表达非常有效和直接的补充,而不能将其作为改善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的主要方法。

(四)通过非技术因素加强运动员本体感受能力

本体感受能力相对与其他体操运动员专项能力来说较为抽象,主要表现在无法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提高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就必须在对其重要性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好多种训练因素的共同作用。

多肌群参与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神经对肌肉控制的精确性,而这种精确性的提高在帮助运动员更好控制动作的同时,有助于客观的反馈主体的技术情况甚至是技术细节。在非稳定的力量训练中,运动员需要精准控制动作的角度和幅度,同时多组肌肉群同时参与运动且收缩形式不同,对于神经控制肌肉能力提高的意义远大于肌肉本身力量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又间接对运动员本体感受性产生影响。体操教练员应该改变传统力量训练的思路,改变传统观念才有可能发挥力量训练的更多效能,尤其在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上,力量训练发挥着重要作用。就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本体感受性发展来说,体能训练中的部分手段可以专门利用以提高运动员的相关能力,但如果将其作为专项力量训练,需要教练员根据提高项目的专项需要,尤其是专项技术需要对训练手段进行动作轨迹和动作速度等因素的改进,以达到更直接和快速的竞技能力提高效果。

三、小结

(一)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对技术的学习与改进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在技术训练中有意识的加强本体感能力的训练,使其反作用于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二)教练员结合运动员技术的客观呈现与主观认知差异对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进行评估,也可以发现本体感受能力水平不同运动员在专项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三)在技术训练中利用语言对运动员技术进行指导时可以用问题形式了解其本体感受是否正确。客观认识影像反馈在运动员本体受能力提高中的作用。

(四)利用多组肌肉群同时参与运动且收缩形式不同的非稳定力量训练可以提高神经对肌肉控制的精确性,对运动员的本体感受性能力的提高可产生间接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体育学院学报.2001.20(3):1-3.

[3] 杨文轩.体育学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观众效应在大学生CUBA篮球竞赛中的效绩分析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