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定价权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7 08:35:37

稀土定价权问题研究

摘要:稀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在众多领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稀土储量,同时承担着世界市场约90%的供给量,但是长期不能获得稀土的国际定价权。获得稀土国际定价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各方努力。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国缺失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原因,然后为我国争夺稀土的国际定价权提出了建议与启示。

关键词:定价权;稀土;产业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稀土元素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元素,在现代工业、信息产业、国防等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稀土主要供应国,可是,虽然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可我国长久以来并未获得稀土定价权。与之相反,中国稀土的定价权一直被国外厂商掌握,导致宝贵的稀土资源被贱卖。因此,研究稀土定价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一、我国缺失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原因

(一)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行业整合任务艰巨

由于管理不善,许多小企业盲目生产,稀土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供过于求,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的局面,使稀土价格很低。其他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列为重要战略资源并采取节约、保护等措施,中国仅仅把稀土资源看做出口赢利的普通商品,中国入世之初并没有将稀土加入出口保护品种之列。中国稀土行业当下处于“卖的越多,赚得越少”局面的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在稀土市场上的没有竞争力,难以获得国际定价权。

(二)期货市场发育不健全

2014年初,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作为中国首家稀土产品交易所正式开盘运营。该交易所的运营可极大促进稀土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迈出了建立稀土价格指数、夺取稀土国际定价权的第一步。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发育缓慢,还不能对国际稀土价格产生有效影响。

(三)战略储备制度不健全,政策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稀土行业的国家收储制度,是以国家为主导、以企业为主要执行者的国家收储机制,正是因为国家与企业不同的诉求,使得该收储机制在战略储备和调节价格方面都发挥不了很大作用,却带来了一个灰色利益链条。

(四)行业协会有待发展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4月,隶属于工信部。我国行业协会大多挂靠行政事业主管单位,导致协会独立性不强,甚至会具有一些行政管理职能,从而市场中分散的利益主体的力量无法凝聚,无法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二、中国争取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对策及启示

(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大行业整合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稀土行业的产能极度过剩,是稀土资源低价过量供给的最根本原因。政府应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合理确定每年的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给,加快行业兼并重组,组建几个大型的集团企业。

近期,国务院公布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组建“1+5”工作方案,确定由北方包钢(集团)公司、中国五矿、中铝公司、赣州稀土、广东稀土和厦门钨业分别牵头推进北方和南方稀土产业的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我国稀土工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集团稀土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高校加强联系与合作,开发更多的稀土的深加工产品和新的应用技术。

(二)利用行业协会加快完善中国稀土企业集团联盟

中国失去稀土定价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稀土企业只是分散经营,并没有能统一和联合起来,更没能形成强势的谈判集团。我国的稀土行业学会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没有商务部系统的参与,导致力量极其有限,同时,它又是半官方的身份,对各个企业的影响力有限。即便如此,中国也应通过行业自律、政府引导约束稀土行业企业的市场行为。对内,鼓励正当竞争,打击垄断;对外,各企业联合起来,避免恶意价格竞争,为共同利益努力影响国际市场。

(三)加快发展国内稀土期货市场,尽快形成稀土国际定价中心

国际定价权的夺取离不开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包头稀土交易所已经正式运营,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我国在商品期货交易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也有一定的经验。我国应该积极发展和完善包头稀土交易所,增加稀土期货交易品种,完善期货交易制度,培养期货金融专业人才,加强我国对稀土产品国际定价的话语权,为参与国际竞争的相关企业提供价格指导和风险规避的工具,努力成为国际稀土定价中心。同时,政府也应该整合利用各种信息和渠道,竭力构建稀土产品的信息共享平台,为稀土企业的经营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为稀土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建立了期货市场并不等于拥有定价权,在建设期货市场上多做内功、努力进行品种创新、技术创新、合约创新、完善管理与服务,才是夺取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必由之路。

(四)建立和健全稀土储备制度

作为最大的稀土供给国,我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上交易实力较弱,重要原因之一是稀土战略储备制度不够完善。稀土战略储备制度的建设涉及方面较多,包括储备主体的选择、储备规模、储备方式和储备资金来源等问题。储备主体的选择可以参照美国的政府建立储备和日韩的国家民间并举的方式。在储备规模方面,可根据我国国情同时参考发达国家的测算标准进行。在储备方式方面,有矿产储备和矿山储备两种,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合理利用资源。在储备资金方面,政府拨款为资金来源的主导方面,同时应设立储备专用账户,专款专用,注重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让企业参与到短期资源战略储备的进程中,提高企业责任感。

(五)促进贸易公平和国际交流

我国有关稀土出口的政策会对世界稀土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稀土问题的交流,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稀土进口国主动进行广泛的双边和多边对话,同时国内建立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参与投资稀土领域,积极参与世界稀土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在对待国际贸易纠纷的问题上,我国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谈判能力和谈判技巧,善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异议,合理利用WTO体制和国际法维护我国正当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滕泰.全球大宗商品供求价格弹性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2]吴君杨.争取进口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5).

[3]唐衍伟,等.中国对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缺失及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6(9).

[4]王克强,俞虹.美、日两国矿产资源储备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1(5).

作者简介:张 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上一篇:探讨提高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