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生长中的异常现象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7 08:15:32

夏玉米生长中的异常现象及防治措施

近几年来,在夏玉米生产中,由于受高温干旱异常气候以及病虫危害的影响,玉米生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畸形现象,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观察,现将玉米生长中出现的畸形以及防治措施简单介绍如下。

一、心叶生长异常

主要表现为玉米心叶扭曲不能展开,严重者呈大鞭子状,还有的心叶皱缩烂心有黄白斑。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除草剂药害、蓟马危害。

二、防治措施

1.发生除草剂药害后,如心叶扭曲的不严重、不影响雄穗抽出,可追速效氮肥并浇水,一周后可恢复正常生长,如扭曲的严重,应采用人工方式破除扭心,并施肥浇水,叶片喷600倍爱多收+0.2%~0.3%磷酸二氢钾+1%尿素液+含锌、硼的微肥,7天1次,连用2次。

2.虫害引起的扭心,应在喇叭口期喷药控制防止发病,配方是:10%吡虫啉1000倍液或5%啶虫眯1500倍液加农用链霉素500~800倍液间隔5天连用2次。如果心叶扭成半尾巴状或扭的尖端变褐腐烂,应首先掐断顶尖,使喇叭口打开并向内喷药,配方同上。

三、玉米粗缩病

近几年来该病发生面积较大,严重威胁玉米发展。整个生育期都可传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幼苗在5~6叶期可表现症状,初在心叶中脉及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病株严重矮化,叶色深绿,宽短质硬。

防治方法:(1)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病源提倡化学除草。(2)种子处理:用5%吡虫啉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能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传播。(3)玉米出苗后立即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每667平方米,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

四、玉米白化苗和黄绿苗

玉米白化苗和黄绿苗是玉米上常见的两种苗期病害,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上出现不规则黄绿条斑或叶片全部失绿白化或黄化。

防治白化苗:每667平方米用1千克硫酸锌与10~15千克细土混匀,播种时撒在种子旁边。当白化苗发生时,每667平方米用0.2~0.3千克硫酸锌兑水100千克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防治黄绿苗:增施钾肥,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复合肥20~30千克,雨季可分次施用。黄绿苗出现时可用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

五、玉米秃顶与缺粒

症状 玉米果穗上部光秃,不结籽粒,称为秃顶。另外也有许多果穗头部或基部甚至全果穗着粒无几,称为缺粒。

病因 秃顶与缺粒除与遗传特性有关外,主要受不良气候环境和不当栽培管理的影响。气候条件以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气温过高,超过38摄氏度,雄穗就不能开放,气温在32℃~35℃,遇上干旱,空气干燥,可使花粉寿命变短或失去生命力,同时,花丝也易枯萎,因而受精不良,产生秃顶缺粒。大风大雨对开花也不利,花粉在大气湿度过大的条件下,会吸水结团引起死亡,影响授粉结实。

栽培管理不当,首先,如果密度过高,玉米群体大光照条件差,植株生长细弱窜高,体内养分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果穗发育迟缓,吐丝时雄穗大量散粉时期已过,特别是果穗顶部抛丝较迟,不易得到花粉而造成秃顶。其次,土壤贫瘠,肥水管理失调,影响果穗的分化形成,而雄穗的发育则较少受到影响,导致果穗吐丝和雄穗开花不遇,受精结实受阻。

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根据地力施肥水平和品种特性,确立合理的植株密度,使群体发展合适,个体生长健壮,实践证明,玉米较合理的密度是矮秆品种每公顷6万~7.5万株,中秆品种5.25万~6万株,高杆品种3.75万~4.5万株。

(2)合理施用穗肥:在拔节至开花期,果实的分化与形成对肥水反应敏感,需要量大。此时。充足的肥水可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能够收到穗大粒多的效果,穗肥以氮肥为主,在抽穗前10~15天施入。此外,在栽培管理中,要注意蹲苗,培土护根,防治玉米倒伏,减少秃顶和缺粒。必要时,在雌穗小花分化时期喷洒惠满丰活性液肥或高效氨基酸液肥等。此外,喷洒磷酸二氢钾500~600倍或玉米壮丰灵1000倍也有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中小种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豫北地区夏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