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效率研究

时间:2022-10-07 08:04:48

刑事诉讼效率研究

摘要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关涉到司法机关的威信,更关涉到法制社会的实现程度。因此,如何能够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加快司法机关办案的速度,缩短诉讼周期,成为司法界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效率现状成因的分析,并就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以期该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刑事诉讼效率 司法资源 成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5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刑事诉讼效率是指在刑事诉讼运作过程中,刑事诉讼成本与刑事诉讼收益之间内在的对比和比例关系。①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投入过大,与产出不成正比。刑事诉讼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法治社会实现进程的瓶颈,虽然司法机关和学术界都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努力探索,从理论层面到实践过程都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效果却不怎么明显。本文就是对刑事诉讼效率低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2 刑事诉讼效率现状的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整体推进,国家对司法机关投入的加大,司法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本来刑事诉讼效率的提高是必然的,但是事实却与期望结果背道而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确与我国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但是来自于外部的影响和司法界自身的原因也是制约刑事诉讼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笔者经过研究,通过对刑事诉讼效率低下这个现状的成因分析,认为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1外界影响

(1)社会刑事案件的大量增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复杂,一些潜在的矛盾激化,由此催生大量犯罪的发生,其中也包括一些新型犯罪。不容置疑的一点是,我国总的犯罪人数较之前大量增加(1996 年、1997 年、1998 年1999 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分别为1600716 起、1613629 起、1986068 起、2249319 起) ,大量增加的犯罪必然会对有限的司法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司法机关长期处于刑事犯罪率低下,犯罪人数少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运行,面对突如其来的高发犯罪期,对如何应对,陷入了茫然状态。总的来说,我国的司法机关正处在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准确地说我国的刑事诉讼效率正处在从低到高的转型阶段。

(2)相关部门,机关、民意的影响。党委对司法工作的具体领导,使得刑事司法工作不能不重视对党委方针政策甚至具体指示的贯彻和对党委权威性的维护。由于党委对司法工作的具体领导,就会使司法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独立。有时为了维护党委的权威或者是执行党委某个领导的指示、批条等,对于一些非罪问题大动干戈,耗费有限的司法资源,到头来弄个无果而终。这样长期做下去的代价是高昂的,它会制约中国法治社会的进程,或者使司法程序在民众心中处于一个虚置的地位。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何还原司法机关的独立是目前迫待解决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些机关,特别是对司法机关有直接制约性的机关,对刑事诉讼过程的不当干预,无疑会制约刑事诉讼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就是网络民意的干预,如“邓玉娇案”,就有当地的司法人员称网络民意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公正审判,在此我们不想对该案的是非曲直发表评论,只是借此案的说明网络民意的对司法机关的压力。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民意可以促使案件的公正解决,但是网络民意有时可能会背离事实真相,甚至夸大事实。如果司法机关基于这种不准确的民意反映,对某个基于法律事实或客观事实都无法进行下去的案件强撑下去,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甚至对某些大案、要案进行搁置,以致无限期的拖延,都是制约刑事诉讼效率提高的因素。这样做一是造成有限司法资源的浪费;其次,难以真正的维护司法权威和司法程序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如果这种网络民意是对民意的歪曲表达的话,试想,基于错误的或者是夸大的事实,实践证明,投入和产出之间是不成正比的。

2.2内部问题

(1)司法资源的配置“脚重头轻”,浪费严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司法资源有限,人均司法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对这个有限的、稀缺的司法资源的配置如果出现了问题,对原本就不高的刑事诉讼效率无疑会雪上加霜。但是这些有限的司法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失衡,过于倾斜于司法行政机关及其非业务人员,还有司法机关参加的大量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都大量消耗了司法机关的有限资源,使部分司法机关运作困难,很难集中力量去侦破大案要案,即使时间上允许,也会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有限的司法资源用在对大案要案的打击上,一要正确,二要及时,要提高刑法的威慑力,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司法机关大量的非业务人员的存在,在另一个方面表现就是浪费了有效的司法资源,成为制约刑事诉讼效率提高的一大因素。浪费司法资源的现象还表现在许多地方的司法机关对于某些情节轻微、处于罪与非罪边缘可以不追究的刑事案件,却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甚至是不惜代价的搜集证据,极尽其财力、能力,最后还是无果而终。这种情况往往在实践过程中会陷入“三难境界”:公安机关不放弃,检察机关在努力,法院那边无法判,判无罪又会造成国家赔偿,就一直拖着。这甚至不再是一个特例,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有关司法机关反思。

(2)刑事诉讼效率结构问题重重,纠错机制滞后。我国刑事司法观念和体系中,尽管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等参与者一定的诉讼权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这些权利却无法得到保障,往往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缺乏现实意义。重要原因是代表国家的追诉机关拥有强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这些都是个人所无法与之抗衡的。由于国家追诉机关的优越地位,这就会造成一些案件久拖不决、超期羁押、超期办案的现象出现。国家机关视情况需要可以变换、延长有关办案的具体期限,可以决定采用不同的侦查方法和强制措施,可以决定采用普通程度还是特殊程序,作为诉讼主体的被告人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无法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为自己的命运祈祷。这种做法的代价一旦是错案,又有条件苛刻的国家赔偿法来保驾护航。

尽管刑事司法体制确立的错案追究制度和错案赔偿制度明确了对相关责任人员的追究惩戒责任。对被司法机关错误追究的对象予以一定的国家补偿。即使符合了条件要求苛刻的国家赔偿法,也于事无济,这毕竟是一种事后的补偿。然而,这些纠错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事后监督机制和追究机制,是结果至上主义在刑事司法中的呈现,具有消极性、被动性、滞后性,并不能从程序上、动作中,从事发前和事发中有力防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减少诉讼成本的巨大浪费。②

(3)内部对话机制缺失。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话机制或合作机制缺失,我们去听庭审的过程中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出现,被告人开始就认罪,司法机关还要程序性的一步一步出示证据、问讯、核实。往往是一些听众发生疑问,说被告人从一开始就认罪了啊,为什么还要走这种形式?诚然这是程序正义的要求,但从另一方面又折射出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话机制的缺失。因此设置专门的达成某些共识的渠道也迫在眉睫,例如证据展示制度,使对抗双方交流各自的诉讼证据和相关资源,防止在庭审中出现证据偷袭,归纳整理出案件有争议的部分,提高辩论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这些对提高刑事诉讼效率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这种对话或者说是合作机制的缺失,无疑是制约刑事诉讼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效率机制的对策

3.1确保法院审判的独立

法院审判的独立,是法制要义之一,也是推进法治国家社会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法官在刑事诉讼审判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有案件客观事实,也有一些与案件无关的因素,这就是法官判案难以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首先,法院整体独立的缺失,外界不正常因素对法院审理体制的干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使法院很难保持其中立自治的立场。因此改革法院体制,使法院可以在自主、独立层面上审理案件,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藩篱,要改革财政体制,有司法机关的独立的财政拨款,彻底脱离对地方行政机关的依附关系,是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必经之路。

3.2完善简易程序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些案件可以使用简易程序。出发点是好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有待改革。简易程序的启动权完完全全的控制在作为裁判者和中立者的法院手中,人民检察院作为利益当事人,只拥有一定条件和程序上的启动权,而关系最大的被告人则被完全剥夺了启动权。由于错案追究制度的初步建立,法官基于自身的前途、命运考虑,大部分都采取了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那就是最大程度的减少简易程序的使用,以保证案件的质量。

适用简易程序会剥夺被告人的一些程序权利,对于被告方而言,运用简易程序意味着辩护机会的缩减和其它权利的萎缩,自己直接认罪,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却得不到应该有的宽大处理,这种情况他们就会放弃,甚至反对适用简易程序,久而久之慢慢造成了简易程序趋向虚置化的地位。因此,简易程序的改革也要应时而生。首先在简易程序中确立被告人的主体地位,肯定其对简易程序的启动权,要让他自己在关乎自己命运的审判中拥有简易程序的启动权。其次要找到公正和效率的最佳结合点,使被告人可以在简易程序中得到应有的同情和社会的宽容,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使被告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宽大处理,这样就会激发符合简易程序的被告人积极地选择适用简易程序,最大程度的发挥简易程序的价值,相应的也会推进刑事诉讼效率低下这个难题的解决。

3.3强化程序自治

所谓程序自治指的是各方能从根本上营造审判的空间,相互平等和尊重对方的自由,在和平、理性、协商、对话的环境中审理案件从而使法官真正能够深思细察做出正确的判决,他意味着当事者是展开程序的主体当事者之间的主张、反驳必须在法庭上法官的面前展开。他当然就会使诉讼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从而使判决更加公正和快速作出。

程序自治要求程序主体相互平等和尊重,营造和平、理性、协商、对话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被告人可以充分的为自己辩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法官能够理性的做出正确的判决。作为程序自治的配套措施,我们可以考虑引进证据展示制度,这样可以明确辩论的重点,防止辩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程序自治的另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加强内部合作机制,加强对话,对某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大量的节省庭审时间,有效地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作为程序自治的配套措施,我们可以考虑原则性的引进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尽管该制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在提高刑事诉讼效率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要敢于大胆接受,引进以后可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其加以改造,弃去与我国国情不符合之处,为我所用。

4 结语

由于上文分析的原因,可见我国刑事诉讼效率低下,制约了我国法治社会的整体进程,也会使司法机关的权威在民众心中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这些来自于外界的和内部的影响,如何对我国现有的司法机关内部机制进行改革,是司法界乃至学术界的共同难题,笔者虽然对这一问题谈了自己设想的解决方法,尚知有不成熟之处,但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见,破解我国刑事诉讼效率低下的难题,对于整个司法界和学术界来说,可谓是一个共同的难题,任重而道远,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四江,刘芳兰.刑事诉讼效率问题探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5(1).

[2] 吴四江,刘芳兰.刑事诉讼效率问题探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5(1).

上一篇:浅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论商行为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