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法与传统间断缝合法的手术疗效比较

时间:2022-10-07 07:19:12

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法与传统间断缝合法的手术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的手术疗效。方法 将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和对照组(传统缝合法)各1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传统缝合法

会阴侧切术是指在会做一斜形切口。会阴切开术不仅包括侧切,还可以中切。可以防止产妇会阴撕裂、保护盆底肌肉,且外科切开术容易修补和愈合的更好[1]。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200例产妇进行会阴侧切手术,现比较分析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的手术疗效,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200例产妇进行会阴侧切手术,会阴侧切的适应证:①会阴过紧、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者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② 初产妇需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及足月臀位助产者;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内合并心脏病,胎儿宫内窘迫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第二产程延长者,如宫缩乏力、会阴坚韧等;⑤ 防止早产儿因会阴阻力引起颅内出血。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和对照组(传统缝合法)各100例,其中观察组100例的年龄最小19岁,最大34岁,孕周36~42周。对照组100例的年龄最小18岁,最大37岁,孕周35~41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具有可比性。

1.2 缝合方法观察组:采用会阴侧切皮连续内缝合法,用2/0吸收性缝合线缝合黏膜下组织,从切口顶端连续缝合直达处女膜环处,然后间断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 最后进行皮内缝合,第一针在切口顶端皮内打结三次,三角针在皮内平衡穿行,针距0.4~0.5cm,连续褥式缝合至处女膜环处,黏膜下打结三次,线头埋在皮内。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分层缝合法, 以0号肠线间断缝合肌层、皮下脂肪层,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

1.3 评定标准[2-3]。(1)愈合分级标准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愈合: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2)术后疼痛程度按WHO分级标准:O级,无痛、安静、合作; I级,微痛、可忍受、能合作;II级,疼痛明显、、能忍受;III级,重痛、不能忍受、不合作。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P

2结果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2.

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近年来,人们对分娩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降低产妇的痛苦,避免会阴严重撕裂伤及盘底松弛,促进恢复,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缝合方法、缝合技术及缝线材料的选择[4]。传统的皮肤间断缝合法组织反应大,外露的线头易导致感染,且产妇存有惧怕拆线导致伤口裂开的心理。而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法采用了可吸收缝线,组织反应轻,损伤小。会阴侧切皮连续内缝合法用1-0或2-0快薇乔可吸收缝线连续锁扣(有助于恢复解剖)或间断缝合阴道粘膜组织,再间断缝合切开的肌肉及皮下组织;或用2-0或4-0快薇乔线可吸收缝线自切口远端开始连续褥式缝合皮内组织,至处女膜环处打结,将线结打在阴道粘膜内,可不拆除,可吸收线的组织反应极小,不需拆线。缝合要点要注意[5]。 由于两个切面是以被剪开的后联合为顶点;阴道切口尖端和皮肤切口尖端联线为共同弧边的两个扇形;缝合时进针方向应与弧边垂直,进针线与出针线的夹角呈90°,不可呈180°,采取与切面垂直方向进针才可使组织关系复原;进、出针应“从里到外,在从外到外”,打结在处女膜外方;缝线不得跨越处女膜;缝合粘膜时顶端上方0.5cm处缝合第一针以结扎回缩的血管,防止血肿形成;二切缘薄厚不均缝合时,两侧组织要等量,对合完整;各层缝线进针部位应错开,以减少缝针数,保证血运,也可防止死腔,利于缝线吸收术后触摸阴道内有无遗留纱布、未缝合的孔洞及血肿形成。肛指检查有无缝线穿行直肠黏膜。

本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法与传统间断缝合法比较疗效好,术后切口愈合好,患者疼痛程度轻,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72。

[2]史天云.会阴侧切缝合法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401-8402

[3] 吴凤琴,陈道英,张微.会伤口缝合的技术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989-3990.

[4] 钟思敏,庞宇红.会阴侧切伤口两种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护理杂志,2010,9(3):17-18.

[5] 张美芳.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07,27(7):50~51.

表1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上一篇:高压氧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 6的... 下一篇: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