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思想经济发展论文

时间:2022-10-07 07:17:00

抗灾思想经济发展论文

一.抗灾战略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1、新旧中国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区别

在旧中国,人民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民不聊生。光绪三年(公元1876--1877年)史称(丁戌奇荒)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饥荒中,饥饿至极的灾民往往吃的树皮、野草、观音土以至吃人。民国九年(公元1917--1920年)黄河流域发生大旱灾,人们也开始向山西、陕西逃荒,饿死人无数……。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数次大的自然灾害,但在灾害面前,在党和政府、军队的帮助下,倾全国之力,让灾区人民得到了精心的救助与帮助,无论是在灾前的预防、灾中的反应、灾后的重建等方面,无不显示了政府强大的力量。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党的领导核心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现,也是他们正确的抗灾战略的成就。

2、新中国对抗灾应急的战略思想

(1)兴修水利设施

新中国以后,三年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但是国家井然有序,人民团结一致地对抗灾害。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提高,现在很多旱灾也非常严重,但已经不会影响到人民生命安全。从历史来看,得益于同志领导的新中国时代的“兴修水利重新安排祖国河山”等的历史性功劳。解放初到三年自然灾害前,全国性的水利建设就到了高潮。三年自然灾害后,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可见当时以为首的一代领导人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享受这种成果。

(2)团结拼搏的精神财富

1959年全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1960年,除外发生了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1961年,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有学者指出: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建有天灾也有人祸。龚启圣在《近年来之1958—61年中国起因研究的综述》一文中将近来西方学者(包括旅美中国学者)的结论归纳为三种:“过量的粮食征购”;公社化、退出权和生产滑坡:公共食堂和非理性消费。这里我们不去评价这些学者对于当时中国国情到底了解多少,我们看到的是在这样的大的灾害面前,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团结一心抗灾害的精神面貌,这是让历史与其它国家难以比拟的。

(3)坚持走群众路线

要战胜突发自然灾害,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群众观点是思想的主要方面,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在唐山地震中、在三年自然灾害中,靠对人民群众力量的发挥,赢得了一个个胜利。

(4)人民军队为人民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是职业性的,不能随便调动参与救灾活动,而在我们国家,人民军队在抗灾运动中始终走在危险的前头,始终牺牲自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正是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样的灾害面前,中国顶住了苏修压迫,扛过自然灾害!靠的是思想的正确领导,塑造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在同严重的经济困难作斗争,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没有怨气,从不泄气,咬紧牙关,勒紧腰带,忍饥耐寒。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的血气、骨气、志气和勇气,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3、抗灾思想与精神对今天的影响

灾害面前全国的一盘棋思想。总书记在秦皇岛港煤码头视察时说“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做好货源衔接,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提高电煤装卸效率,尤其要优先抢运告急电厂用煤,为保障电力正常供应作出更大贡献”,全国一盘棋正在时代所大力倡导的精神,也是思想组成的一部分。总理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这是最先倡导的。主持会议强调“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里面同样包含着的思想。说“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这句话整个就是思想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思想发端于多灾多难的祖国,同样也会在多灾多难的祖国获得最大的认同,他的思想体现在民族危机到来时所散发出来的伟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就具有这样伟大的力量,在任何时候都能将整个民族迅速的凝聚起来战胜困难。

二.以为首的党中央抗灾战略思想

1、党的二、三代领导思想对抗灾行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党的二、三代领导集体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改革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这个时代是理论创新的时代,也是为新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时代。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思想上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主要对改革开放以后面临的一些思想观念问题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这些思想上的清洗与嬗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来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得人民把追求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生活最为重要的目标。在邓小平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对国家抗击灾害的预防制度逐步开始得到建立,在经济的发展推动下,我们对抗灾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对抗灾的物资进行了充分的预备,制定了一些预防应急的体制,这些行动极大地提高了我们预防灾害,抗击灾害以及灾后重建的能力,保证了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进一步团结了人民的力量,进一步把人民的利益放到更高的位置上,进一步改进了党的领导,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与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中锻炼了党也考验了党。通过三个代表的学习,党员干部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这对于在抗灾过程中的指挥与带头作用的发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抗灾战略思想与成果

(1)科学发展的思想对抗灾战略的影响

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的新的理念下,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新时期发展的特点,改变了过去只注重GDP发展的错误,提出了贯彻以人为本、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幸福安康放在第一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抗灾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科学指挥调度;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信息公开原则,掌握新闻主动权;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依靠党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紧紧依靠人民武装力量;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增强忧患意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这些科学发展的举措对于新时期抗灾工作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我们近年来抗灾胜利的法宝。

(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抗灾斗争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应对了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胜了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地震以及南方旱灾等等突发自然灾害,不仅经受了严重的考验,而且积累了处理突发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首先,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的首要原则。无论是面对非典疫情的严重威胁,还是在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中,党中央都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就明确提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救人是重中之重,要全力以赴抓紧时间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百倍的努力。”其次,科学的领导。新一代中央领导注重对抗灾工作的科学机制的建设,使得抗灾更加高效、科学。对突发自然灾害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确保应对处置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进行。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主持召开多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抗灾救灾中的工作进行决策部署。而且对事关全局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甚至亲自过问、督促鼓劲,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亲往山西大同视察煤炭生产和运输企业,指导企业抓紧加快生产和调运煤炭。

在抗震救灾中,亲自前往浙江湖州、河北廊坊考察帐篷和活动板房生产情况,全力以赴满足灾区需求。再次,团结一致的士气。突发自然灾害时期,领导以身作则,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实施人财物的调度,快速协调解决问题,鼓舞群众抗击灾害的精神。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几天内多次赶赴南方灾区省份,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内,紧急飞赴四川灾区,当晚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多次赶往灾区,现场召开会议,及时解决抗灾救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抗击突发自然灾害中来。灾后重建是一项比抗灾救灾更为艰巨的任务,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党中央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组织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18个县(市)和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同时,坚持信息公开原则。党中央十分重视信息公开和新闻,第一时间消息,掌握信息主动权,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准确上报自然灾害或疫情数据,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新闻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事件的预警、发生过程以及善后工作等环节的信息规则。另外,进一步发挥抗灾的优秀传统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在抗击突发自然灾害中的巨大作用。在抗击非典中,实行全民动员、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打响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进一步发挥军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军队在历次抗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近年来,重视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并引导志愿者参与减灾行动,减灾志愿者队伍快速发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紧急救援,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队伍达300万人以上,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达1000万以上。

三.结论

总结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新中国的抗灾工作与旧中国无法比拟,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也具有强大的优势,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了共产党人是中国最优秀的领导者,体现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指导意义,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科学指导思想,我们的抗灾工作一定会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

上一篇:虚拟经济测度指标经济学论文 下一篇:混凝土低碳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