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在仰光 第4期

时间:2022-10-07 06:00:15

一座“与世隔绝”的博物馆

西方媒体曾给缅甸取了个绰号,叫做“亚洲隐士”。来到缅甸最大的城市——仰光,我深有体会。仰光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公园,到处是花草和佛塔,右肩、身着红色袈裟的僧人赤脚在街上游走。當我在烈日下穿梭于仰光的大街小巷,看着周围的一切:人们依然穿着千百年来的装束——人字拖和传统纱笼;像古董一样锈迹斑斑的汽车一辆辆从身旁经过;街头的露天浴室只用一面墙与街道隔开,隐隐的,墙头还会露出一些妇女丰腴的肩,传来木桶哗哗的流水声和女人的谈笑声……一瞬间,我有些时空错乱。

缅甸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如今,遗留下来的一些英式建筑成了仰光街头一道别样的风景。比如缅甸市政大楼、中央银行、海关、火车站、邮电大楼等。仰光的民居则多为四五层的小楼,分散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两旁,这些被粉刷成白色、黄色、蓝色的欧式风格的居民楼,至今有上百年的历史,多半已斑驳陆离,年久失修。

由于西方的封锁,缅甸很难进口汽车。仰光街头至今还流动着许多“二战”后日本赔偿给缅甸的二手废旧车辆,还有破烂的老爷车、旧款的吉普车,以及英国设计、印度生产的老式小公共汽车。在街上经常能看到老式公交车开过,车门都不关,售票员就搭在门窗上吆喝。不过街头最主流的并不是破烂的老爷车和小公共车,而是一种古老的吉普车。司机在前头开,后面人上车了,再递钱给司机,有时候人满为患,于是便出现了特有的“车挂”现象。吉普车后面全是清一色的青少年男性,或趴或站,个个臂力惊人。由于这种“车挂”的难度比较大,所以男孩子一般都会主动给女孩子让座。

停电,在仰光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所以个个商铺门口都摆着发电机。有几次我正在吃饭,四周突然一片漆黑,喧嚣的饭馆顿时悄然寂声。當地人似乎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既没人趁黑溜单,也没人大呼小叫,大家依然照常安坐原位,继续交谈,或者个别技艺高超者,甚至尝试“盲吃”。通常三五分钟后,只听到“突突突”一阵马达声响后,餐馆的柴油发电机就运转开来,四周即刻又恢复了光明,营业照常。

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城市,ATM取款机自然是没有的,你得备足现金。另外,这里的通讯条件非常差,全球通在这里是没有信号的。

初到仰光时,我不知行情,向當地的华人朋友咨询在哪儿能买电话卡。他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告知这里的SIM卡卖到150万缅币,而且必须凭當地ID才能申请。“150万?”我张开的嘴半天合不拢,哆哆嗦嗦地拿出计算器按當时的兑换率计算,差点要跳起来,竟然是1万元人民币买个SIM卡,充值还得另外付费。我把头晃得像拨浪鼓,说:“不要了。”后来得知當地家庭的固定电话也很少,人们习惯去街上打“电话摊”。當地的互联网更是龟速。不过,在没有电脑和手机的日子里,人们似乎会思考得更多。

在仰光,我总觉得自己像在观看一部六七十年代的旧电影,恍然如在梦中。

满城“黄脸婆”,一笑“红牙郎”

纱笼、槟榔、咖喱、拖鞋、特纳卡,是缅甸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初到仰光,我就被街头一个奇特的现象给吸引了:这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脸上都涂着一种黄色树汁。原来这是一种叫“特纳卡”(Thanakar)的树汁,是用黄香楝树枝干磨成的粉汁,气味芬芳。缅甸人认为,涂用特纳卡,不仅香气宜人,而且还有防紫外线、防蚊、祛病、清凉、护肤等奇效,简直就是天然的“面膜”。

人们在脸上涂抹特纳卡的形状各不相同,非常有趣。有的圈圈点点,有的涂全满脸,有的图案细致。原来,缅甸人特意设计了不同的图章,磨好特纳卡汁液后,用图章蘸一下,然后在脸上“吧”地一下,就印好了。又省事,又漂亮。有一次我见到一个缅甸女孩,从眼睛顺下抹了一道线,一笑起来,颇有喜感。

有些缅甸男孩子常常会自告奋勇的为女孩子磨特纳卡,看着她擦上自己亲手磨的特纳卡,男孩子便很快乐。原来,这也是缅甸男人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更是有些缅甸男子,亲自为妻子、孩子研磨特纳卡,作为模范丈夫的体现。没想到如此虔诚礼佛,传统又保守的缅甸人,竟也如此浪漫。

出于好奇,我也迫不及待地亲自体验了特纳卡。在路边,看到一位做特纳卡的阿姨,她笑着拿出个小石磨,就像磨豆腐似的,在上面淋点水,握着木头就“嘿哟嘿哟”地磨开了,短短不过一两分钟,就有少许黄色汁液流出来,阿姨笑呵呵地随手往我脸上一抹,顿时,脸上一阵清爽怡人。

在仰光,除了人人“黄脸”外,还有一个奇观,那就是在路边常常看到男人的嘴一张就露出一口红黑红黑的牙齿,同时喷出血红色的汁液,星星点点地飞溅在地上。原来,他们是在嚼槟榔。每天一两包槟榔,是缅甸男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包一般有4~6个槟榔,常常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用牙签串好装在兜里,吃的时候随时拿。當地人吃槟榔的方法也很考究:先在树叶上刷一层稀释过的乳白色的石灰液,放上黑色的香料,再夹上少许槟榔,然后放进口内大嚼。

槟榔这东西,里面有生物碱,和抽烟一样,也会上瘾。或许,爱美的女性们不愿变成“红牙女”,所以缅甸女性很少吃槟榔。走在仰光街头,路遇卖槟榔的“红牙”小哥热情地请我免费品尝槟榔。我从来没吃过槟榔,不知其魅力究竟在何处,可是一想缅甸男人狂喷的血红液体,再看看刷了石灰液加黑乎乎香料的槟榔,自问还是没有勇气放进嘴里。我可不愿开口“红半天”,只好笑着把槟榔又还给了“红牙”小哥。

全民“纱笼”

仰光地处热带,“纱笼”是當地人特有的服饰,缅语称“罗衣”(longyi),实际上就是半身筒裙。纱笼加人字拖,是當地男女老少通穿的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男士的穿法和女士不同,称呼也不一样。男式纱笼叫“笼基”,女式的则叫“特敏”。“男式穿法”直接在腹部打结,“女式穿法”则是左折后,再绕回中间掖入腰间,必须折得非常平整。

在仰光待久了,我才知道穿纱笼的便利妙不可言:随穿随好,要蹲要坐,悉听尊便。纱笼的穿法有很多种,吊带式、斜背式、半穿式,各具魅力。你也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将它围在身上做短裙、围住全身做长裙,还可以當浴巾、沙滩巾、披肩……

上一篇:高度关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 下一篇:八十五岁离休干部六十余年的档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