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威胁外资并购?

时间:2022-10-07 05:58:12

谁在威胁外资并购?

对跨国并购的得失问题需要理性对待,思想的多元化是好的,但是应该避免情绪化

编者按:

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开始更多地以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并成为舆论焦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也引起国际舆论关注。

那么,跨国并购是否会危及所在国安全?跨国并购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并购以及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如何做到双赢?在不久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举办的“2007(第五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会议呼吁,对跨国并购这个问题,思想的多元化是好的,但是应该避免情绪化。无论是中国公司的跨国并购,还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跨国并购,从大的方面来说,其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出现过多的对于对外开放的负面声音,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不利的。

外资并购18 领域获“关照”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近日完成一份报告,就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

报告建议设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相关机构参与组成常设的“外商投资联合审查委员会”。审点放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18 个行业和关键领域内的重大外资并购项目。对外资并购涉及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要列出重点保护名单,直接保护,“从严审查”。

将来联审委审查的重点,报告建议放在“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内”。对于命脉行业,报告列出了军工国防科技、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文化9 个行业。而对关键领域,报告列出了重大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9 个领域。

在法律体系方面,报告认为需要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外资并购规定进行修补,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依法阻止控制性并购行为。

“3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大家能够坐在一块,在那时,中国人、外国人接触都受很多限制。10年前外国人来,我们认为他们是老师,现在我们开始互相学习,我们有资格去对抗,甚至竞争。所以今天我们大家一起以同样水准的讨论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其中跨国公司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会长王巍的一席话让与会者深有感触。“跨国公司没有国籍,不管是外资的,还是中国国有的、民营的,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分不开的。”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仲文对跨国公司的作用赞赏有加。

“跨国并购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是有自己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宋群的言语掷地有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的讨论在“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成了会议的焦点。外资并购怎么成了负面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7040亿美元,外商投资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几乎所有的领域。2006 年,全国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有4.1万家,合同外资金额2002 亿美元,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695 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是10364 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8.9%。外资投资企业交纳的税收占中国全体税收总额的20% 以上。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的人员超过了2 7 0 0 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就业人口的10% 左右。

外资并购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但一些专家指出,近来随着大型外资并购案的增多,外资并购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

2006年,凯雷收购徐工失败的案例和高盛收购双汇的成功,或许会成为外资“衡量政策的尺子”。业内专家认为,外资并购行业可能会更多地集中在政策敏感度低、行业集中度低的产业。

宋群认为,中国很多企业业真的没有像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那样有竞争力,如果完全放开跨国并购,势必会对一些行业的竞争、产业安全,甚至于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也不能就此一概否定跨国并购,恰恰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需要政策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还需要一个很完整的、规范的资本市场体系来配套。

在他看来,在考虑跨国并购时,需要考虑到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原则的维护,或者是发育和培育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在政策层面还是有点滞后,在产业方面,应该更深入到企业的并购,到底在哪一些领域、行业,包括国有企业的并购,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定和程序,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规定,让大家明白。就如同大家说的,什么叫国家安全?哪一些领域涉及国家安全?这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出来,否则并购市场由于政策不清,所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恐怕会很大。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招商引资以及外资管理工作等方面也出现过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由于引资恶性竞争,出现了优惠政策过滥和开发区过多过滥,占用土地过多的现象(其实使用土地过多的不一定是外资企业),也有的地区引进的某些外资项目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不改变,外资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将会放大。

国家经济安全:谁说了算?

去年以来,外资并购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全国工商联的提案在国内震动比较大,这个提案经常被引述为国家经济安全论的“始作俑者”。

在王巍看来,这种说法是个误解。他认为,从全国工商联角度来说,关于国家经济安全实际上有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中国经济不加入全球化不能安全,中国经济的安全必须在加入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不能对抗全球化,而是应积极拥抱全球化。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第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近30年后,中国政府有条件大力扶持本土的全球化公司,这是很微妙的,但决不是用部门利益来排斥全球化。

第三,谁来决定国家安全?是不是仅仅政府说了算?30 年来,只要政府说不安全就这样定了,政府就单方面决定了,今天的中国是开放市场,是全球化市场,也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中国哪一个产业安全不安全,不单单是政府领导说了算,应当由市场说了算。所以,大家注意到行业协会开始发挥作用,尽管中国行业协会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第二政府”,是不能完全代表行业力量的,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蒂森克虏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魏文思希望中国政府在外资政策上更为开放。他介绍说:“在钢铁行业,只允许外国企业最多控制50% 的股份,这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不可能在中国一体化钢铁厂方面

进行太多的投资,但我们在巴西就可以这么做。”

他坦言,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中国的市场,可以看到在不同领域外资进入有不同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这些外国企业决定来投资,它们就应该看一看这些前提条件,因为没有人会想先进行投资、两年以后又被迫撤出的情况发生。

外资政策收紧的背后动因

最近,中国政府对涉及外资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劳工政策、环保政策以及开发区政策等已经或者将要进行调整。与过去相关政策相比,这些政策的方向似乎对于外资企业趋于收紧。

王志乐分析说,如果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个全局目标来看,中国政府对若干外资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目前已经出台或将要出台的涉及外资的政策并非限制外资在中国的发展,而是限制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资。这些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府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外资项目的政策导向,也反映了中国政府鼓励高新技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项目的政策导向。

在王志乐看来,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优势的跨国公司将大有作为:

开发节能环保技术,提高产品环保责任含量,投资环保产业,或者对原有企业进行环保改造;从过去制造外包发展到服务外包,把中国作为服务外包基地;投资研发项目,参与当地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并购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参与“万商西进工程”,投资中西部。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孙鹏解释说,政府对并购的认识也正处在逐步加强的过程,虽然公布了一些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还需要有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并购案例的不断增加,会使得中国市场不断开放,相关法规还会进行一些调整。

宋群认为,外资并购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首先,跨国并购的领域以前经常是在第二产业也就是加工行业展开,未来随着服务业的开放,可能在服务业方面的跨国并购将会加大力度,特别是物流、金融等方面。

其次,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会加快,最近国资委提出,到2010 年,央企的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整合,要缩减到80 到100 家,这将会涉及到战略投资者股权并购。

再有,跨国并购会向新的地域拓展,目前的并购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将来会同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重大政策导向联系在一起。

上一篇:“以不变应万变”根本行不通 下一篇:如何找到高价值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