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惊风中医药方60例分析

时间:2022-10-07 05:11:29

幼儿惊风中医药方60例分析

摘要: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60例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处方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60例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钩藤、天麻、金银花、知母、全蝎、石菖蒲、蝉衣、浙贝、白芍、柴胡等,频数为395~1100次。因此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以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虚等为主。

关键词:幼儿惊风;中药药方;分析

幼儿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笔者对60例治疗小儿惊风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从其药性、药量等方面总结用药规律,为小儿惊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 资料与方法

从本院门诊中药房计算系统中调出2010年至2012年患小儿惊风中药处方60张,获取的信息包括处方数、姓名、诊治医生、中药药材种类、用药剂量和总价格等。将每张处方中的每味中药及其剂量等输入Excel表,统计分析出中药的种数、用药频率、用药剂量和处方价格等。

二. 结果与分析

1. 结果

(1) 中药处方中的基本情况:抽出治疗小儿惊风中药处方60张,每剂药的价格最小为1315元,最大为3513元,主要集中在1810~2410元范围内;药物种数常用为18种,最大种数为28种;剂量数常为7剂。在所有处方中,一共使用了456种中药,其殊煮法的中药有13种,先煎的有水牛角片、石决明、龙齿、牡蛎、龟板、鳖甲、龙骨,后下的有钩藤、豆蔻、砂仁、薄荷,包煎的有黛蛤散、葶苈子。

(2) 中药分类及用药频率:所有处方中,中药按功效分,一共使用了18类中药,每张处方平均用药18种,平肝熄风药种类最多,次之是清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清热药,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8类药及代表药。

(3) 中药用药频率:所有处方中,一共使用了456种中药,用药频率最高的为钩藤,次之为天麻。使用频率>5%的中药有42种,使用频率>10%的中药有38种,处方用量数超过15张的中药有10种。

2. 中医理论与处方用药规律

临床上将病来急骤,实象毕具,属阳属热者,称之为急惊风;病来缓慢,虚证明显,属阴属寒者,称之为慢惊风。若慢惊风进一步发展,出现阳气衰败,纯阴无阳者,则谓之慢脾风,是慢惊风中的危重证候。急惊风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治疗原则。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系脾胃受损,土虚木旺化风;或脾肾阳虚,虚极生风;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生风。慢惊风的治疗,以补虚治本为主。土虚木旺,治以健脾平肝;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阴虚风动,治以育阴潜阳。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活血通络,化痰行瘀之法。众多中医专家将中药治疗小儿惊风主要通过清热抑惊、导滞镇惊、化痰息风、芳化疏表、固本补虚之五大法,灵活掌握,以达到治惊息风、止抽定搐为目的。对60例小儿惊风患者的研究发现,中药治疗主要遵循这五大法,且疗效确切。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分析,中医大体将小儿惊风的临床表现分为风热动风、邪陷心肝、湿热疫毒、脾肾阳虚、阴虚风动、脾虚肝亢6个证型。中医对其治疗是辨证论治,通过配伍不同类的药物达到各个证型的治疗所需。60例中药处方用药以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安神药、开窍药、化痰药、补虚药、发散风热药、祛风湿药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平肝熄风药有平抑肝阳、熄风止痉的功效,其中天麻素、天麻苷、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清热药除有解热作用外,还有抗毒、抗炎和增强免疫等作用;安神药主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增加免疫力作用,磁石、龙骨、牡蛎具有平抑肝阳作用,而且磁石能益肾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酸枣仁、柏子仁能养心阴益心血;开窍药善于走窜,功能通窍开闭,苏醒神识,主要适用于热病神昏,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病症;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补虚药调补气、血、阴、阳,几乎对影响机体的每个系统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发散风热药除发汗、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外,还有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祛风湿药除有舒筋、通络、通痹止痛功效外,还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及蕲蛇、乌梢蛇有熄风定搐作用。这几类药的作用机制均与小儿惊风的致病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钩藤等为治疗小儿惊风的常用药。钩藤:味甘苦、性微寒,入肝、心经,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功效。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具有平肝熄风、镇静安眠之功效。金银花:味甘、寒,入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知母:味苦、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功效。石菖蒲:味苦、性辛温,入归心、胃经,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功效。蝉衣: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之功效,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惊厥、免疫抑制、抗过敏、镇静、解热等作用。浙贝: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镇咳、祛痰、平喘、抗菌。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行瘀、凉血、消肿及敛阴收汗之效。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保肝、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柴胡:味苦、性凉,入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等功效。除以上主要药物外,个别处方还用到了青蒿、大黄、厚扑、山楂等,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病症,在治疗主病的基础上兼顾其他症状。

3 小结

通常临床多见的小儿惊风,大都指热性痉挛抽火风而言,即所谓热极生风,一般病势急骤,壮热无汗,抽风多为一时性,治疗多易速效。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药主要是在小儿惊风的综合治疗中起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消除患者的危急表证和培元固本,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消除患者高热、神昏、吐逆、惊厥等表证,并能健脾平肝、温补脾肾、育阴潜阳,起到培元固本作用;2)患者病后机体抵抗力下降,而中药的扶正培本、安神药、清热解毒等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惊风后遗症和复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宋立人,洪恂1现代中药大辞典(上册)〔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771

〔2〕陈新俊,程黎晖1石菖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探讨〔J〕1中草药,2007,(05)1

上一篇:“胃气”在四诊中的意义 下一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