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对策论文

时间:2022-10-07 04:47:23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分级护理护理级别护理记录

论文摘要: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但分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应依法施护,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单,并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制度,使分级护理记录能满足举证倒置的要求。

卫生部在1982年制定的《医院工作制度》中明确规定,分级护理是一项基本的护理工作制度,患者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该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南,也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但护理级别的正确性一直受到护理人员的质疑,在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对策,希望与护理同行探讨。

1隐患问题分析

1.1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实施分级护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但由于医生较少了解分级护理的内容,对其指征掌握不清,常根据患者病情潜在的危险性决定护理的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如:对有些病情相对稳定而自理能力较差的偏瘫患者往往开具二级护理,导致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较大。另外,年轻医生认为把患者病情说重一些,护理级别医嘱下得高一些,护士能更重视一些,或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将护理级别提高;而一些高年资医生“艺高胆大”,为了自己少记病程录,往往将护理级别降低,如昏迷患者(已气管切开)、晚期肿瘤(终末期)患者等给予二级护理。如果按护理级别落实护理措施,势必造成巡视不到位、观察不及时,延误患者的抢救,或者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2未及时更改护理级别理论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但临床实际中,医生却往往不能及时、合理地进行调整,尤其是节假日、夜间,由于值班医生不是经管医生,只处理当时的变化而不调整护理级别。如:妇产科医生往往将妊娠分娩视为一个正常生理过程,顺产的产妇予以二级护理;但分娩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在产妇宫缩乏力予以静脉滴注催产素时应调整护理级别。又如:夜间,患者频发室性早搏时,值班医生予以利多卡因100mg静脉推注而未调整护理级别。如果按原来的护理级别巡视而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患方往往会指责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未引起重视,缺乏预见性。

1.3分级护理中部分操作项目不明确

1.3.1每次巡视是否都必须观察生命体征一级护理规定: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30min巡视1次。但是否每次巡视都必须要观察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对于植物状态的患者、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有无必要?反之,如果在巡视患者时只询问患者的主诉,由于患者所能感受到的大多是疾病比较明显的刺激因素,都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受患者表达能力的限制;况且部分一级护理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获得患者主诉。事实上,护士应动态、系统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于发现患者的潜在变化,不受患者自我感受的局限。此外,在目前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尤其是夜班每30min巡视、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不现实,也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但在医疗纠纷中,若缺少相关记录,往往会受到患方的指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连生命体征都没有观察,你观察些什么?”

1.3.2每次巡视是否都应有记录如果护士巡视后无记录,那么在医疗纠纷或诉讼中,如何证明已经按分级护理的标准巡视患者?如果护士在平时工作中每次巡视都有记录,就目前护士与床位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护士难以完成如此大的记录工作,尤其是夜班护士。目前,临床上仍延续以往的习惯,有心电监护的患者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每小时记录1次呼吸、血压、心率、意识等;无心电监护的患者,根据医嘱测血压并记录,但对于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在危重护理记录中少记、漏记或未记录的现象较普遍;下班前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书写交班内容,由于重复记录,很容易出现失误而造成自相矛盾。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不能满足举证的需要。因此,如何完善护理记录,使护理记录在医疗事故鉴定及医疗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证明护理活动的科学、合理、正确,一直困惑着临床护理工作者。

2对策

2.1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尽管刘贵真等[1]、霍丽杰[2]认为,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更符合其专业要求,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在目前医疗环境下,在医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没有明确规定由护士确定护理级别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依法行医,依法施护。首先,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将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在《质管专辑》、医院《质量管理专辑》上刊出,将其作为低年资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使护理级别更能符合病情及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在归档病历、现病历的检查中,将护理级别与病情的相符作为考核医嘱正确性的指标。

2.2完善危重护理记录内容护理记录分为一般护理记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一般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因此,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以外再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已无必要,既可以使护理人员从繁琐的重复记录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减少重复记录的失误。同时,完善危重护理的记录内容,增加翻身、口腔护理、专科观察、护理措施及效果等内容,强调按护理等级巡视患者,并规定各种患者记录时间的最低频次,以便发生医疗纠纷时能满足举证要求。

2.3将整体护理理念融入分级护理中刘义兰[3]认为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引入,护理分级制度已经相对落后而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而应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分级护理与整体护理并不矛盾或对立,张绍兰[4]认为“护理记录”与整体护理病历内容一致,不管书写整体护理病历还是“护理记录”,都必须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完成。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整体护理的精髓,在分级护理中融入整体护理的理念,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全面、整体的护理,满足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求,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2.4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应适应新形势下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善于从患者的主诉和体征中捕捉到病情发展的趋势,及时发现隐匿的危险信号,明确疾病的观察重点。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理记录满足客观性、真实性、正确性、及时性的要求,适时记录疾病转归征性的指标和心理活动,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正确的护理。

2.5重视护理记录书写的法律属性护理管理者应严格质控管理,层层把关,重视环节质量的检查,并将检点放在护士能否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护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正确、具有针对性,护理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等质量内涵上。可以以个案形式,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的法律问题,教育护士从法律角度审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减少纠纷隐患。

[参考文献]

[1]刘贵真,吴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2]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3]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2006,21(23):44-45.

[4]张绍兰.护理记录取代整体护理病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73.

上一篇:自护理论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一篇:分级护理医嘱准确性调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