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大众消费文化中的波普艺术

时间:2022-10-07 04:26:54

上饶大众消费文化中的波普艺术

“经济是城市的骨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近年来的上饶,波普艺术的发展无疑是上饶这座城市文化的亮点。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一种影响很大的国际性的艺术现象。中国波普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开放的市场经济紧密相连。随着上饶经济的发展,上饶人的生活和消费文化方式也受波普艺术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波普艺术在1989年正式登上中国艺术舞台以来,众多艺术家和波普艺术家对波普艺术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解读,不乏照搬和误读。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波普艺术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日益彰显――它树立了上饶城市的文化形象,提升了上饶的文化品位。北京来的游客王女士说:“上饶的城市很漂亮,上饶的市民真是幸福!”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创造性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内在本质。然而很多人把一些非文化、反文化的东西归结为文化,这是非常荒谬的。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它是社会文化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居民的整体素质等都对消费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是有根本区别的。消费主义是在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消费思潮,它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与消费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驰的,是反文化的东西,是“文化垃圾”。因此尹世杰教授专门撰文指出:“要为消费文化正名,要弘扬消费文化、反对消费主义、要充分发挥消费文化的作用”。

消费文化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消费文化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对消费文化学的研究,进一步发挥消费文化对消费从而对生产、 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

关于消费文化的定义,主要存在两种定义思路,其一是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例如台湾学者张丽堂援用了泰勒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将消费文化定义为人类生活于都市社会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一切都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及习惯。又如郑卫民援用了广义文化的定义,认为消费文化简单地说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其二是从消费本身的特征出发进行定义,例如《中外城市知识辞典》认为城市文化往往也被称为“都市文化”,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消费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它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又如秦启文认为,消费文化是指生活在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或城市特色)的典章制度、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技术和艺术成果。

而由于消费文化的复杂性,许多学者通过明确城市文化的具体所指对象而达到利于学术研究的目的。

虽然关于消费文化的理解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其都可以划归为广义或狭义的一种。关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理解,普遍认为广义的消费文化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几乎涵盖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居民素质、企业管理及政府形象等非物质实体, 而且还包括建筑艺术风格、街景美化、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等物质实体。狭义的城市文化仅指指导城市消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精神意识形态, 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语言文学、艺术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

从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特点出发,吴良镛认为广义的消费文化包括:文化的指导系统,主要指对区域、全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指挥功能、高级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社会知识系统,主要指具有知识生产和传播功能的科学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具有培养创造力和恢复体力功能的文化娱乐、体育系统等多种内容。狭义的消费文化是指城市的文化环境,包括城市建筑消费文化环境的缔造以及文化事业设施的建设消费等。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广义的消费文化定义或内涵。但也有学者从我国实际文化建设需要出发,认为消费文化属于文化总系统中的精神文化范畴,在我国所指的消费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波普艺术促进了全市消费文化活动的发展。波普艺术运动带动了各、县、市(区)及街道、社区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遥相呼应的良好氛围。无论是广场上的交响乐演奏,还是社区里的文学讲座;无论是露天里的电影放映,还是村头上的京剧演出,我们都能感受到洋溢在各个角落的文化气息。它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市民的文化素养。文化事业是一个“树人”的事业,它对人的文化素养与品位的提升,一天两天也许看不出来,但是经过循序渐进之后,其效果便能彰显。活动举办之初,演出现场往往瓜子声不断、喧闹声不停、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观众不该鼓掌时乱鼓掌;现在,欣赏演出的市民大多会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应该喝彩的时刻,掌声会如潮响起……这,不是文化熏陶最好的体现吗?

透过波普艺术运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课题――其一,波普艺术其主旨在于培育,培育市民对高雅艺术的认识与兴趣,而就长远而言,波普艺术最终是要回归市场的,如何让波普艺术占据更大的市场,让大众来欣赏波普艺术作为经常性的文化消费习惯,这也是我市今后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其二,在波普艺术的推广中,受众群的问题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如何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各自独立与融合中找到平衡点,也是值得文艺工作者们思考的课题。

让我们期待,期待下一个草长莺飞的时节,波普艺术之花能在我们这座城市更加灿烂地绽放!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上一篇: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新意 下一篇:南洞庭油画风景意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