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朗读误区 提高朗读水平

时间:2022-10-07 03:18:54

走出朗读误区 提高朗读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41-02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但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小学生爱唱读,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便调准音高,放开声音,一起唱起来。学生不管一句话的长短,总是以词为单位,一词一顿。句末一字,不管是轻声还是第四声,一律拖得很长,重音出现在每句的相应位置,高低轮回,每句重复着同一腔调。

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学生放开嗓门唱读,乍一听,倒也宏亮整齐。但是仔细一听,什么也听不清楚。 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读,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这样就失去了语文的语言美,甚至有些学生只是鹦鹉学舌,唱读完了连生字、新词都不认识。

克服“唱读”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那么,怎样帮助学生们改正“唱读”这种不良朗读习惯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几条:

第一、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学有所仿。 针对许多老师尤其是老教师范读能力不足,利用国家配备的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极大的弥补这种不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朗读录音带,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随书光盘等。学生范读听多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唱读有纠正作用。尤其是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中的课件,每一篇课文都有范读方块,有一些还带有动画和乐曲,对于布设情境,帮助学生把握课文情感有很大作用。

第二、平时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读书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爱读、乐读。在课堂上我们尽量减少齐读,甚至不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学生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容易形成“唱读”,只要其中有一个学生大声“唱”,就会无形中影响其他的学生,让他们也不知不觉地“唱”起。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多采取个别读的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发现一个,纠正一个。同时在朗读课文时,我们注重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学生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最好办法,只要真正进入课文角色了,学生们想“唱”也“唱”不起来了。

除了语文教师加强朗读指导外,各门学科的教师应该协调起来形成教学合力,不能语文课纠正唱读,数学课或其它课再造成反弹,尤其是抓好起始年级,因为一旦学生形成不良的读书习惯,到了五、六年级就很难纠正。平时要注意普通话的训练。如:每日一拼,一分钟小型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普通话交流、训练。只有进行严格长期地系统训练,普通话、读书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第三、除了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指导,平时在授课中有机地渗透重音、停顿、语速句调等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要禁止拖长音,禁止同一个上扬调,禁止夸张,还声调、还字音的本来面目。比如:对于较易读错的多音字、方言、初见面的新词、意思复杂的长句还有小小的标点所表示的不同长短的停顿等等,不妨把它们单独提出,反复训练,再放回到句子中,与其它部分整合起来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养成辨析句子的习惯。在读准课文字音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养成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的习惯。

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二年级学生接触到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四种。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点学生要看清每一句话中的标点符号,明确句号处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逗号处要有较短的停顿,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要读出表示感叹的语气。在刚开始我反复给学生范读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让学生模仿。经过这样反复训练,既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的节奏,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怎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要想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之外,还必须注意分析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每句话总可以几个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又可以读出短暂的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些长句,学生朗读起来总是有一些困难,容易把句子读破,那就更有必要从这方面去训练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的能力。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句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划分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有趣的发现》一文“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一句,为了能使学生正确停顿,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谁乘船?到哪里?去干什么?引导学生划分出“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三个停顿的地方,从而读出恰当的节奏。

当然,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唱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遇到不同的问题要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因此,要真正从根本上杜绝唱读,入情入境地读出真情,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巧妙导入使课堂融会贯通 下一篇:信息化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