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的“多动症”

时间:2022-10-07 03:04:32

儿子好动,我早就知道;但他动得太出格,我却是他上到三年级的时候才知道的。

三年级开学后不久,儿子的老师告诉我们,她发现儿子太爱动了。凭儿子在她面前活蹦乱跳的表现,我觉得她对小孩子们一定不错。所以听她一说,我先就相信了一半。老师说儿子上课老爱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想答问题随口就来,也不管老师是不是叫了他,而且不分场合讲笑话,老师说已经尽量提醒他,也希望我们在家的时候多提醒他。

过了些日子,再跟老师联系,老师说改变不大,但她觉得儿子不是故意的,好像是自己控制不了,言下之意,希望我们带他看医生。

听她这么一说,我也着急了,马上联系了医生,医生说先不用带儿子去医院,而是寄来了一大堆表格――老师填的和家长填的。

仅仅凭借我们和老师填的表格,医生也不能确定儿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我问他能不能有个硬性方法,比如验血之类的来证明,医生说目前为止没有这样的方法。不过他建议先吃点药再说。说到吃药,我首先想到的是副作用,医生也承认肯定是有的。而且我问医生,药要吃多长时间,他说不一定,有人吃几个月,有人吃一年,有人甚至一生都在吃,他还告诉我说,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吃过。

回到家,我认认真真地观察儿子的各种表现:如果儿子真是多动症的话,为什么看他感兴趣的书时,可以几个小时不挪一下窝呢?再联想起他从幼儿园以来遇到的老师们,我更加觉得他是个习惯问题,而不是病。

儿子幼儿园时的老师是个老太太,老太太特别喜欢调皮的孩子,所以儿子在她手上是比较放纵的。一年级时的老师也不太在这些细节上过于纠结。二年级更好,老师自己本身就相当活跃,她更是只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我清楚记得因为儿子太调皮,她索性就让他坐在她眼皮底下,而没有对他纠正过什么。

现在的这个老师是属于性格比较温和的那种,我觉得她可能是更喜欢规矩的孩子。

怎么办呢?一想到医生说有的人要吃一辈子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于是决定不给儿子吃药,而是认认真真地跟他谈,我告诉他医生说他没有问题,不过老师指出来的那些的确不是什么好习惯,要改正过来。我告诉他,我相信他肯定能改过来的。然后每天上学前都尽量提醒他,回来后又问他当天表现如何⋯⋯老师方面,我告诉她医生给了药,让她观察儿子是不是有了改变。

一段时间后不再听到老师的抱怨,相反,儿子由于数学课超前,老师还把他抽出去让别的老师教;班上的阅读活动,他总是读得最多的,他的知识面相当广,连老师都反映他知道的知识挺多的。至于说笑话,尽量提醒他注意场合。

现在儿子是四年级,又换了别的老师同学,偶尔老师会说他上课爱讲话,不过都应该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此次“多动症”风波应该算是虚惊一场了。

上一篇:晚餐后的游戏 下一篇:快乐出行 安全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