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和裘丽琳的生死情缘

时间:2022-10-07 02:17:22

1928年,上海滩发生了一起自由恋爱事件,因为涉及到了著名演员“麒麟童”周信芳和一位富家小姐裘丽琳,而名闻一时。

艳压群芳

裘丽琳是上海裘天宝银楼三小姐,外祖父是苏格兰人,因此她身上有四分之一的外国血统。她父亲裘仰山发财后被酒色淘虚了身子,才到中年便去世了,幸得有个善于理财的母亲,把偌大家产打理得甚为妥贴,和家人住在山海关路上的一座大宅里。丽琳在一子两女三个孩子中最小,更是母亲的掌上明珠。

18岁的裘丽琳从一所法国天主教会办的女校毕业后,就由她那位在“十里洋场”上已混的颇有名气的兄长裘剑飞引领着进入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她那富有的家庭背景和出众的容貌立刻吸引了众多追求者,从外国祖父那里继承的四分之一英国血统给了她白皙得几近透明的皮肤、大眼睛和挺鼻梁,再加上服饰新颖而典雅,因此无论是哪种社交集会,她一到场必定艳压群芳。

在80年前,放在中国绝大多数女性前面的出路便是嫁人,裘丽琳也不例外,只是由于她出身和家庭的条件,在择偶上有着比别人更大的选择范围,她可以选择某一位贵胄公子,到处被称为“少夫人”,享受各种富贵尊荣;她也可以嫁一名有背景的年轻外交官……

真爱无阻

但是,在爱情的驱使下,她却选择了一个“戏子”。

在一个上海基督教会慈善机构主办的义卖会上,裘丽琳作为社交界名嫒被分派在一个摊位上卖一些女教友制作的手工艺品,周信芳是被邀请来的嘉宾。经过义卖会主持人的介绍之后,他们算是相识了,几回约会之后,两人便陷入热恋中。

周信芳当时还不满30岁,虽说他那“麒麟童”的艺名在大江南北已家喻户晓,但唱戏在当时是被视为“贱业”的,因此周信芳和裘丽琳只能在暗中发展恋情,不敢在公众场合中一起露面,因为到处都可能有人认出他。倘若再被人认出那女伴是裘家三小姐的话,对上海任何一家小报来说,都会是一条能吸引读者的绯闻。

正如俗话所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麒麟童“搭”上了裘家三小姐的传闻逐渐传开,两人的自由恋爱很快成为小报竞相追逐的花边新闻。但是纵然“麒麟童”的名声再大,在“上流”社会看来,他终究不过是一个“戏子”,况且周已有了妻室。社会成见又加上门户之见,更使得裘家对最为宠爱的小女儿“三小姐”严加训斥,强行看管,不许出门。

为断绝周、裘两人的念头,裘家先要平息小报的兴风作浪。裘丽琳的兄长裘剑飞在当时的黑道、白道中并非等闲之辈,他的“老头子”就是黑社会大佬张境湖。为此他邀请了20多位小报记者赴一品香饭店的饭局,一则派发红包,一则令道中人物环顾左右,暗示大家要“识相”。恩威并施之下,果然煞住了小报炒作周、裘相恋的风头。

控制舆论之后,裘剑飞派人警告周信芳:与裘丽琳断绝来往,否则将他赶出上海这个码头,还要向他“借只脚用用”。同时,裘剑飞雇了眼线日夜盯梢周信芳,不让他有自由活动的空隙。

私奔出走

外部压制的力量十分强大,但是热恋情人的爱情总是更加刻骨铭心、矢志不渝。裘丽琳在家里写信托人外出时投入邮筒,周信芳收到后则派人跟班到裘丽琳窗下的街道上来回走几趟。裘丽琳看到了那人,便知道自己的信已为周郎收到。同时,裘家急忙为“三小姐”托媒人。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裘丽琳乘着家人看管懈怠之际,穿着睡衣拖鞋伺机逃出了家门!然后她不敢即刻去找周信芳,而是坐上黄包车先去了圣贞德女校里一位要好的中国同学家中。这位同学在连连称赞裘丽琳追求爱情的勇气之后,便前往通知周信芳。

虽然耕莘里弄堂口和周信芳居住的9号门前,时常都有眼线守候在那里,但是租界上毕竟还是有法律的,这些人是受雇来监视“麒麟童”和裘三小姐的,但他们却不是巡捕房里的包探,无权也不敢拦住其他年轻女性进行盘问。因此,这位同学便坐着一部银色汽车公司的出租汽车把周信芳带到了裘丽琳的身边。商量之后,周信芳觉得,现在裘丽琳只有离开上海,先暂避到苏州去。也是周信芳当即先去火车站买票。当天黄昏,周、裘两人便到达了苏州。周信芳考虑得甚为周全,在到了苏州以后没有去找大旅馆,而是在阊门外找了一个僻静干净的小客栈将裘丽琳安顿下来,登记时用的是假名,两人并以兄妹相称。然后周信芳当夜又赶赴上海,因为明天日场还有他的戏码。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裘丽琳必须把窗关紧,把门锁好,绝对不要走出房间。

其时,裘家早已发现“三小姐”不见了,等到裘剑飞携手枪带着人直扑周信芳家时,周信芳已不知去向。四处追寻之下,在火车站问到一个“黑帽子”(票务人员),他漏嘴道:因为自己是京戏迷,刚刚才盛情将周信芳领到去苏州的火车座位上。裘剑飞立即停止在上海的搜寻,带着人马,甚至还找了几个熟识的巡捕房包探,开上自己的汽车,再从银色汽车公司租了几辆出租汽车,连夜赶往苏州。这些人先在苏州城内、然后又到苏州城外的各大旅馆逐一搜索,结果一无所获。第二天,裘剑飞接到了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告诉他“麒麟童”此刻正在更新舞台上戏,《萧何月下追韩信》已经开锣了。这下,一帮子人不禁傻了眼。

为此,裘家勃然大怒。他们登报公开谴责裘丽琳,并声明和她脱离关系。裘剑飞也四处扬言要对周信芳采取报复行动。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之后,裘丽琳给母亲写了好几封请求宽恕的信,但是毫无回音。在受到人身威胁和危机之下,裘丽琳只得以现代法律进行自我保护。于是,上海的好几家大报在同一天登出了某著名律师的启事:本律师受聘于裘丽琳小姐担任其法律顾问,本律师的当事人已经成年,依法享有法律规定之公民权利,任何人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和侵犯其合法权益,否则本律师将依法提起云云。

回归上海

在当时的上海,法律也许可以暂时地保护裘丽琳的人身自由,但是无法排解周、裘两人所遭到的各种势力的压迫,特别是当时周信芳还没有解除他的婚姻。于是,著名的京剧演员“麒麟童”和上海滩的上“大人家”的小姐裘丽琳因为难以在原有的生活和演艺圈里生存,就真的私奔而去。为了真挚的爱情,一对恋人抛弃了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得不在许多年里离开上海。但是两人为了恩爱厮守,在所不惜。周信芳时常在外埠跑码头唱戏,裘丽琳则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不过,回到上海生活并且以正式的夫妻身份为人们所接纳,仍然是他们内心难以消释的情结。多年后,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并且终究获得美满的结果。也许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周信芳在这段时间里,办妥了与前任妻子的离婚事宜。这就使得与裘丽琳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具有了合法性的基础。而在人们特别是在裘丽琳的家人亲眷的认知中,周、裘两人的事实婚姻木已成舟,而且时过境迁,怨愤渐渐疏淡,骨肉亲情又渐渐重新萌生。

其次,裘丽琳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明白事理的人。当时上海滩的戏院戏班背后,都有黑社会势力的操纵,裘丽琳过去曾因替周信芳争公道而惹恼过他们。但是事实告诉她,某种“规则”并不是她可以改变的。这时,她背着周信芳,私下里跑去给黑社会的老大磕头赔罪。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在黑社会给予抬手和“谅解”以后,周、裘一家重返上海的麻烦也就得到了结。

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当时上海的社会风气已经十分开放,个人的自主意识为人们摆脱包办婚姻提供了社会性的支持。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地方经由法律认定的自主婚姻和自主离婚,在全国的比例是最高的。

回到上海后,周信芳和裘丽琳在一家最著名的酒店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

那天裘丽琳按照西方习俗,穿上了代表纯洁的婚纱并配以白色康乃馨;而周信芳则穿了一件燕尾服。而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和父亲了。

王炜摘自《人物周刊》

上一篇:我不当老大已多年 下一篇:香港志愿者支教在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