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名所困的马其顿

时间:2022-10-07 01:37:37

即使用脚步丈量,几个小时内也可以走遍它的首都城区,它只有一个平层大厅、一个安检口和一个几百平米的候机区并用一辆胶轮拖拉机运送行李的国际机场,只有2.5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200多万的人口总数,这个小国就是巴尔千半岛上的马其顿。然而,国家虽然不大,却折射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承袭着马其顿帝国的名誉、打上了奥斯曼帝国的烙印、又是斯拉夫文明的成员。与此相适应,马其顿同周边的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关系也非常复杂。马其顿独立之后与希腊围绕国名问题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历史的复杂性。

独立了,我该叫啥

1991年南联邦解体时,马其顿在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之后宣布独立。与其他“兄弟”相比,马其顿除了也历经内部的政治动荡之外,还因自己的国名问题与邻国(特别是希腊)陷入没完没了的争论。

马其顿独立成国后,继续沿用南联邦时期的“马其顿共和国”这个称谓,但内涵已完全不同。在南联邦里,马其顿共和国是六个联邦主体之一,其时空范围局限在一个国家之内。说穿了,它不过是南联邦的六个“省级”单位之一。挣脱了南联邦之后,马其顿共和国一下子站在了世界上,成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之一。对于这种变化,最不满意的国家是马其顿的邻国希腊。在希腊看来,没了南联邦这个时空框架,马其顿与历史上作为古希腊文明一部分的古代马其顿帝国国名重合,地理位置上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省重合,而这些都是对希腊历史和领土的“侵犯”。于是,希腊坚决反对这个新邻国使用“马其顿共和国”的称谓。希腊将独立后的马其顿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或者干脆用“斯科普里”这个首都名来指代这个新诞生的国家,同时还竭力阻止国际社会承认“马其顿共和国”。正是在希腊的压力下,1993年4月,马其顿只能用“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称谓加合国。全球大约有一半的国家在双边或多边关系中承认马其顿的宪法国名,即“马其顿共和国”,而另一半则坚持使用“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或用“斯科普里”来指代它。

马其顿、希腊以及国际社会都努力寻求着马其顿国名问题的解决方案。1993年5月,联合国的协调员万斯和欧文提出用“新马其顿”或“上马其顿”作为长期方案来取代“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希腊方面坚决反对这个方案,并要求使用“斯拉夫马其顿”这个称呼。同样,希腊的方案遭到了马其顿,特别是它境内外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坚决反对,马其顿超过1/4的国民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在以后的十几年间,马其顿和希腊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僵持着,两国的关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2001年,希腊以提供经济援助、公民免签证和支持加入北约、欧盟为条件,要求马其顿将国名定为“北马其顿”。马其顿拒绝这个提议,于是,希腊就阻止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2009年,联合国特使尼米兹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提出马其顿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的方案:在国内使用“马其顿共和国”,但在多边场合使用“北马其顿共和国”。另外,马其顿公民的护照上用英文写“北马其顿共和国”,用马其顿文写“马其顿共和国”。但是,马其顿和希腊对这个方案都不认同。马其顿提出它与希腊双边关系中可以约定一个称谓,但同其他国家双边或多边交往中和在国际场合必须使用“马其顿共和国”。希腊则坚决反对其使用“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独立快20年了,至今仍为国名所困。这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快,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进程也不断受阻。

对“马其顿”的不同解读

纵观世界,像马其顿这样,一个国家的国名在邻国和国际社会引起如此强烈反应的似乎还不多。这是因为“马其顿”一词有太厚重的时间内涵和太宽泛的空间内涵,与古马其顿帝国有着太复杂的渊源,而不同的国家对古马其顿帝国又有不同的解读。

说起马其顿,人们都会想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时代那个煊赫一时、但昙花一现的马其顿帝国。马其顿原来处于希腊世界的边缘,公元前4世纪突然崛起,在一盘散沙的希腊世界迅速建立了霸权,接着在年轻的新任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领下大举东征,平埃及、灭波斯、越过中亚直抵印度河流域,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虽然这个帝国仅仅存在了13年就了,但它留下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古罗马时期,马其顿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罗马帝国分裂后,马其顿归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斯拉夫人6世纪南下巴尔干进入马其顿地区后,当地的居民与斯拉夫人融合,其语言和文字逐渐斯拉夫化,形成了一个新的南部斯拉夫民族――马其顿人。9世纪后半期,第一保加利亚王国从拜占庭手中夺得了整个马其顿。大约在10世纪下半叶,马其顿人建立过一个独立国家,但存在的时间很短,被拜占庭所灭。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兴起后不久,又从拜占庭手中夺回马其顿。14世纪上半叶,马其顿成为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争夺的对象。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后,马其顿开始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一些居民改信了伊斯兰教。

问题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即欧洲列强大肆瓜分行将衰落的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之际。在包括希腊在内的东南欧各民族谋求摆脱奥斯曼统治的时候,欧洲列强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并没有支持马其顿人建立民族国家。1878年列强召开瓜分帝国遗产的柏林会议,在划定希腊北部的边界时,将“最古老的马其顿领土送给了斯拉夫人”。于是,巴尔干半岛新兴的民族国家如希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都开展了对马其顿的争夺。经过两次巴尔干战争,马其顿地区被彻底瓜分,其中,希腊获得了52%,塞尔维亚获得38%,保加利亚只获得了10%。在二战之后成立的南联邦中,马其顿人成了一个主体民族,他们所在的共同体成为南联邦的一个共和国。

希腊人认为,古马其顿人是希腊人的一支,古马其顿帝国是希腊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古代希腊与现代希腊之间存在着种族与文化上无法割断的、一脉相承的连续性,只有希腊人才有权称自己为马其顿人后裔,马其顿地区是希腊的“固有领土”。在希腊看来,现在的马其顿共和国在许多方面与古马其顿没有任何联系,比如,马其顿共和国1/4是阿尔巴尼亚族人,3/4是1000多年前迁入该地区的斯拉夫人,与2000年前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古马其顿人没有血缘上的联系。再比如,现在的马其顿国家领土只占马其顿地区的1/4左右,无权侵占属于古希腊文明的“马其顿”这个历史和民族的遗产。

而马其顿的看法与希腊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地理上的马其顿地区分布在希腊、保加利亚和马其顿三个国家,分别称为爱琴马其顿、皮林马其顿和瓦尔达尔马其顿,公元前4世纪它们都是占马其顿帝国的组成部分。古马其顿人在人种、语言和文化等方面都与希腊有明显的区别,是欧洲的一个单独民族,虽受希腊文明影响,却不是古希腊人的一部分。古马其顿帝国和古希腊是两个国家,作为马其顿地区组成部分的爱琴马其顿从来都不属于希腊,马其顿地区的碎片化是1913年希腊和其他一些国家瓜分的结果。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马其顿还提出,马其顿既是马其顿人的民族国家,也是所有境外马其顿人的“母国”,是古马其顿帝国的继承者。

除希腊和马其顿之外,保加利亚也有自己的解读。保加利亚认为,整个马其顿地区都曾是保加利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种、语言、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和民族意识等方面看,居住在马其顿的斯拉夫人都是保加利亚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马其顿民族”是二战后南联邦人为制造出来的。但是,保加利亚承认了战后巴尔干的现实,包括南联邦的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声称,它现在“没有任何领土要求”,“也不想修改任何边界”,可无论如何也不能任由他国“伪造历史,颠倒历史是非”。

历史与现实的纠葛

马其顿、希腊甚至还有保加利亚争夺古马其顿帝国继承权的背后,反映了巴尔干地区民族、历史、国家、领土和大国的复杂关系。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马其顿地区以及这一地区的民族先后被打上了古希腊、占罗马、拜占庭、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奥斯曼的烙印,可惟独缺少的是明确的自身标识。承载大国文明的民族让马其顿人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之下,绝不容忍他们与自己平起平坐,更不要说有丝毫僭越的企图。马其顿独立后,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把国名与古马其顿对接,希腊的勃然大怒并不依不饶就不足为怪了。除了历史认同上的分歧之外,马其顿国名问题还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民族稳定和领土安全等比较敏感问题,马其顿和希腊两国谁都不肯做根本性的让步,这也是直到今天马其顿的国名问题仍解决不了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美国选举民主的“软条件” 下一篇:客随主便,还是反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