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民生做好检察工作

时间:2022-10-07 01:00:31

围绕民生做好检察工作

关注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现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本文即从“关注民生”视野对检察工作作一探究。

一、关注民生与检察工作的渊源

当今时代,既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积极应对和化解经济运行中累积矛盾的重要时期。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应充分认识民生问题与检察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检察机关的宪法属性决定其必须关注民生。人民民主是我国的国体,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我国的检察机关与西方“三权分立”政治理念下的检察机关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其独立的宪法地位。我们的检察权源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因此,各级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权,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保障群众的民生权益,是检察工作的应有之义、法定之义。

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蕴含其必须关注民生。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也是检察机关一以贯之的司法理念。检察机关践行“执法为民”司法理念,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检察业务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检察机关的工作主题凸显其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保障,有赖于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已被历史地确立为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主题,是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促进民生问题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合理解决,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检察机关的自身建设需要其必须关注民生。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答应是衡量检察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最高标准。因此,在检察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增强检察人员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视广大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谋民之所需,在关注民生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各项建设,树立和维护“人民满意”的良好形象。

二、民生问题在检察环节上的具体反映

民生问题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全部过程,渗透在检察业务的各个环节。

检察工作维系“民生之盾”。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是公民的三大权利,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当前,滋生和诱发犯罪的各种因素还没有根本消除,刑事案件居高不下,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职责,其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工作成效,都与人民群众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休戚相关,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屏障。

检察工作维系“民生之求”。伴随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完善,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觉醒,利益保护的愿望表达不断增强。处于被动、弱势的一方,一般情况下要通过诉求来争取平衡,争取和保护权益。群众诉求是矛盾的暴露,是对和谐的期望。检察机关的刑事申诉、民事行政检察、举报控告、申请国家赔偿、法律咨询等,都是直接接受群众诉求的工作。要在检察环节上畅通途径,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平息纠纷,化解矛盾,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的和谐因素。

检察工作维系“民生之兴”。发生在征地拆迁、城市建设、农村土地承包、教育收费、医疗服务、社保基金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这些案件的有效查处,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和生存发展。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检察机关只有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为改革和发展服务,为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服务,为促进民生之振兴服务,检察工作才能有所作为,人民生计才能兴旺发达。

检察工作维系“民生之心”。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牟取私利的腐败行为,不仅破坏国家政治体系中赖以运行的合法性基础,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危及政治和社会稳定,弃民意、祸民生,最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司法工作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徇私枉法,甚至刑讯逼供,导致错案冤案时有发生,损害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成为激化民生矛盾的诱因、影响民生改善的阻力。因此,惩贪反腐,是人民关心的热点,也是检察工作的重点。我们要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果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惩治腐败的态度和决心,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基,取信于民。

三、检察工作关注民生的实践途径

检察亲民。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司法理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大力倡导和弘扬“联系群众,一心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公正执法,清廉严明”等五个方面的优良作风,把加强作风建设融入做好各项检察工作之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检察机关的信赖。

检察安民。围绕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突出打击重点,提前介入、及时审查、严格把关、快捕快诉,严厉打击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扰乱和破坏经济建设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体现打击效果,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修补遭受损伤的社会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确保一方平安。

检察护民。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督工作力度,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漏捕漏诉、以罚代刑、量刑畸轻畸重、违法减刑假释以及民商事案件审理不公等,不断拓宽监督领域,充分发挥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作用,确保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

检察济民。涉检主要涉及民生难题,许多是关乎群众的人身财产权利等重大民生问题。充分认清“每一个诉求都反映了民间疾苦,每一个案件都折射出民生艰难”,畅通“服务渠道”,加强文明窗口建设,端正接待服务态度,在法律的框架内为民做主,伸张正义,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释疑解惑,切实解决涉法涉诉、涉法上访中的问题,达到息诉罢访,化解各类矛盾,引导和帮助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检察惠民。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保障人权,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既要改变宁严勿宽的思维方式,也要防止宽大无边、放纵犯罪问题的发生;既要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要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宽严相济政策的实惠。坚决打击当前群众反应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劳动安全、坑农害农等方面的犯罪活动,严肃查办在征地拆迁、城市建设、农村土地承包、教育收费、医疗服务、安全生产、基金管理、库区移民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的犯罪案件,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清廉的执法环境,使查办工作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系大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上一篇:强化政法综治职能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下一篇:浅谈海关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