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油菜栽培的优势、问题及探讨

时间:2022-10-07 12:50:42

呼伦贝尔市油菜栽培的优势、问题及探讨

摘 要:油菜是我国传统的油料农作物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的进步,油菜育种和产品开发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油菜的用途已扩展到各个行业领域,它与蛋白质、饲料、工业原料、医药等行业都有着紧密关系。油菜作为呼伦贝尔市农作物区主栽作物之一,已有近40年的种植史,在呼伦贝尔市粮食生产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呼伦贝尔油菜栽培的现状,并对今后在油菜栽培方面的问题提出探讨。

关键词:呼伦贝尔;油菜;栽培;探讨

1 油菜及我国油菜产业简介

中国种植油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油菜种植区域广,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到目前,油菜已经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达一亿亩,总面积与总产量都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我国是食用油需求大国,仅仅依靠国内油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扩大油菜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增加产量已成为种植产业的重要任务。

油菜籽含油丰富,现在的油菜品种的含油量基本上都在40%以上。菜油含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不但是上好的食用植物油,而且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榨油后的菜饼还可以用做非常好的精饲料,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可以跟大豆饼相媲美。油菜花期较长,花部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作物,故种植油菜可以同时也可以促进农业、畜牧业、副业的发展。 油菜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其他粮食或经济作物实行复种轮作,便于利用土地,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发展粮食和油料生产。

油菜对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强,较耐寒,根能深入土中,在有积雪覆盖的地区也能安全越冬。在中国各地区除了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或很长时间积水地带,都可以种植油菜。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实行水稻、油菜轮作。黄河流域和黄淮地区通常是一年两熟或者是两年三熟,而且大部分都是旱作。西北及北方、东北春油菜区则是旱地一年一熟。由于种植油菜可以改良土壤,特别适宜和谷类作物轮作。油菜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酸,溶解土壤中难溶的磷素,提高磷素的有效性。因此油菜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的良好作物。

2 呼伦贝尔油菜产业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那里气候温凉,日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油菜的生产。呼伦贝尔油菜产区主要集中在草原过渡地区、大兴安岭及岭西的森林。那里属于高纬度、海拔较高、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积温得到充分利用,气候非常适宜油菜籽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油料作物脂肪的积累。“呼伦贝尔油菜籽”具有“高油、低芥酸、低硫甙”特征。“呼伦贝尔油菜籽”在全国油脂行业中久享盛誉,年产高品质油菜籽25万吨。

生产优质油菜已成为呼伦贝尔农业发展的主导,也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今年来,呼伦贝尔市扩大了油菜产业的种植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把油菜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成为我国最好的油菜加工基地。目前,目前呼伦贝尔市油菜年播种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为了确保突破油菜单产、总产的效益,就必须依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挺科技创新,并紧紧围绕节本增效、优质高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促进综合配套技术不断创新。同时依托科研单位,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在种子包衣、平衡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法、实施保护性免耕播种、恶性杂草综合防除、病虫害预测和防治、后期管理促早熟以及大型机械引进和机械化标准作业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以促进油菜产量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3 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条件差

呼伦贝尔市虽然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但是部分地区也会存在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这对于油菜的种植是极大的威胁,加上生产户在农业生产设备及投入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够强,因此,严重制约着小麦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油菜种植地区大部分为旱地农业区,生产产量不稳定,极大影响了油菜产业的稳定发展。

3.2 油菜产业投入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农业设施设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呼伦贝尔市在油菜生产的农业基础设施、科技研究推广方面的投入明显还是不够的。中央和地区、省市等各级政府对种植项目的投入也不,导致小麦种植行业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完备,致使油菜在转化为科技成果的道路上比较缓慢,致使综合产出效率不高,生产基础条件低,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以致在干旱时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再者,小麦种植产业的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和技术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3.3 油菜籽加工行业严重滞后

呼伦贝尔的油菜产业是当地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出品很大一部分都是外销,外销量占达到60%左右。但是对于销售市场来说,大部分都是直接销售油菜籽,油菜的其他部位,比如菜梗之类的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油菜的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优质资源的严重浪费。要是没有好的加工企业,优质油菜籽也得不到好的加工,加工后就不具备产品特色。

3.4 油菜收获过程存在较多问题

随着对油菜产业可以为农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呼伦贝尔市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油菜的种植面积也相应增加。然而油菜籽细小,在利用机械收获的时候,容易造成很大的损失使高产不丰收。据统计,在收获时,一般失率达总产量的15%左右,含杂率高达10%。且适应性差,油菜的利用只局限在油菜籽上,而忽视了其秸秆等其他部位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体利用价值。

4 油菜栽培探讨

4.1 科学选耕地

为了确保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双赢,选择油菜的更种地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油菜最好选在夏天翻地播种,如在春秋季节翻地播种,就得保证土地有足够的底墒、杂草基数低、整体质量好,以避免油菜自生苗严重、营养亏缺和菌核病造成的损失。油菜幼苗的生长有着其特有的特点,选择苗床是有讲究的,土壤最好是疏松肥沃、靠近水源、灌排方便的旱地。这种土地,水分充足肥性强,土壤养分含量高,通透性好,土壤不容易板结。若是遇到天旱的时候,由于接近水源,浇水方便,多雨时节又容易排水降渍,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同时还可以采用一田两床,一床两用的方法,即夏育水稻旱秧,秋育油菜秧苗,两苗之间轮作经济作物,既有利于苗床地的培育,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4.2 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播种

选择优良油菜种子,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可以通过复试和螺旋式的方法进行选种,优良种子须达到以下要求:外观大小均匀,发芽率达到90%以上,净度达到98%以上,所含水份9%以下。各场油菜种子应在第一个回暖期提前晒种,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最佳播期的气象指标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8℃,在最佳播期内早播产量高于晚播,绝不能为躲避风沙而盲目推迟播期。为了提高油菜的群体质量,应合理密植,以利于形成华盖式结角层的高产群体结构。播种要严格控制播深在3cm左右,最深不超过4cm,否则出苗困难。

坚持播种作业质量标准化。由于新购置的大量免耕机械,生产厂家地域差异,有些性能达不到本地生产农艺要求,需待改进,为此根据各自条件,改装深施肥、镇压轮、波纹盘等装置,以提高机械性能;认真调整行距、播量和播深以达准确无误。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抓好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确保播种作业质量。为了便于后期田间管理,播种时应预留作业道。

4.3 提高施肥水平

各种土壤的肥沃程度不一,我们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肥力基础,因地制宜的进行施肥,切实做到因土配方施肥。虽然油菜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喜欢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性强的土壤。油菜对氮、磷、钾的吸收,氮大于钾,钾大于磷。每生产1000千克油菜需吸收纯氮2.76千克,磷(P2O5)0.33千克,钾(K2O)2.06千克。微量元素硼的不足会引起缺硼症。植株个体吸收养分较少;但每亩达到数万株,因此,单位面积群体植株吸收养分较多。油菜对养分的需求量与植株的生长量是同步进行的,生长初期植株生长量小,对养分的吸收量也少;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对养分的吸收量增大。此期特别是氮素,关系到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如果氮素不足叶片变小、发黄、食用率低,因此,在设施栽培中要增施基肥,改良土壤环境条件,利于根系吸收,及时追施氮钾肥,移植缓苗后追施少量氮肥,进入旺盛生长期,速效氮钾肥追施量要加大,磷肥用于基肥。

油菜生长期较短,在此期间追肥一次或者两次即可。在播种十天左右之后进行施缓苗肥,每亩追施10千克尿素或20千克硫酸铵。当油菜进入旺盛生长期,便可以进行第二次追肥,这时候每亩追施尿素15五千克,硫酸铵三十千克,氯化钾10千克。

4.4 搞好害虫的防治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油菜产业的种植也不断扩大。近年来,油菜的各种病虫害种类也逐年增多,对油菜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跳甲、小菜蛾、地老虎、蚜虫等主要虫害,菌核病、黑斑病等病害近年严重发生,局部出现爆发危害。为了避免病虫害带来的重大损失,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要以科学的方法搞好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规律,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发期,治早治小,提高药效、节约成本。

及早选择、备足高效低毒的灭虫灭菌的生物、化学农药和喷药机械,争取主动,降低损失。对干旱严重的山岗地、林缘地等地块和重迎茬地,极易造成甘蓝夜蛾、小菜蛾、地老虎、草地螟等害虫做到重点防治,在群虫活动频繁和时期以及繁育其应及时施药。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5 实现优良机械化生产

提高油菜的产量,优质的品种是基础,良机是关健,好的生产机械可以提高播种效率,减少收获时造成的损失。目前,油菜面积逐渐增加,成熟集中,收获风险加大,因此,实现优良机械化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油菜的收获环节较为复杂,主要靠人工收割,铺放晒干后,再进行人工敲打、手搓、过筛清选等多个环节。因此,油菜收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会受到天气、凉晒场地、后续延熟期等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容易造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浪费高达15%以上,严重地阻碍了油菜大面积种植及双低油菜的推广。如果以机械收割代替人工收割,以秸秆还田取代秸秆焚烧,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6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油菜产业进入消费市场的形式与其他粮食作物有所不同,油菜生产后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进入消费市场,因此,加工体系不完善,就难以形成种植体系,致使农民有种植能力但是不敢多种。为了避免食油贫乏的状况出现,一方面要为农民提供各种种植优惠条件,确保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号召部分农民进行示范种植;另一方面应购置必要的设备,为油菜籽找好销路,使农民成为最终受益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逐步建立相应的产后服务体系,建立良性发展的春播油菜生产体系。

参考文献:

[1] 石连安.呼伦贝尔春油菜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化农业.2009.6

[2] 廉博.郭建靖.焦玉光.呼伦贝尔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

作者简介:徐洪武(1976-),男,专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

上一篇:关于地面气象观测场的防雷系统完善研究 下一篇:自动气象站故障维修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