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城市化论文

时间:2022-10-07 12:47:40

经济发展城市化论文

一、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

推动了盲目的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工业化,虽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也是以快速发展的工业为推动力,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城市化的盲目性。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使GDP的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9%左右,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内需严重不足,致使我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最大,不断地建楼盖房、修路架桥的同时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0019.3亿元,到了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高达374694.7亿元,是1995年的18.7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少的地方政府也将城市化建设当成是政绩工程,从而大规模建城、造城,出现了城市规模盲目求大、以大为美的怪象。其实早从200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城市就做出了大型的城市规划,64%以上的地级城市在谋划着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国土资源部于2002年对城镇用地规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坚决纠正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不良倾向。然而全国范围的城市化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根据统计发现,我国的城市总共加起来才六七百座,其中竟然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同时,还有一大批城市盲目地追求“大都市”、“新城市”、“洋城市”,甚至要对一些有城市自身特色的老城区进行改造。诚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每提高1%的中国城市化率,可以带动1.5%的GDP增长,而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国内消费,则能够拉动6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因此,扩大消费者的需求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更加重要。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高高在上的房价使得城镇居民的消费投入受到了抑制,资料显示,我国最终消费率即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1年的67.1%下降到2012年的49.5%,其中2010年只有48.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比金砖国家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要低于日本、韩国在经济增长最快时期的消费率,我国消费率无论在总体的趋势上还是在每年的绝对值上都已经偏离了世界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为了保证GDP增长,依然选择了依靠基础建设,数据表明,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7.89%①,这意味着全国上下都在声势浩大的建公路、盖楼房。加上国家还出台了适当放宽户籍限制的政策,目前不论是广东,还是无锡、南宁等地都进行了以放宽户口准入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吸引了更多的城市新移民,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小城市人口留在大城市。他们如果想要在城市中立足,就要通过不断地攒钱买房来实现,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楼市的繁荣并非是理性的,高昂的房价大大地削弱了居民对其他消费品的购买能力,严重地抑制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导致内需不足;但是,假如马上缩减城市基础建设,我国的经济将会立刻有所回落,增速放缓,导致失业、通胀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因此,这种非健康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我国盲目的城市化。不能盲目的城市化,但又不得不城市化。

二、促使城市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各地区的城市在发展时要依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地理位置等特点,制定出各自城市的总体规划、符合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比如定位为旅游型、经济型还是文化型城市等等,建立成有独特个性或者特征的城市。同时还要加强区域的协调发展,城市群已经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城镇化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继续推进城市布局形态的优化。

2.推进户籍制度创新政府要意识到我国目前户籍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要建立以居民居住地登记及变更登记制度,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城乡村人口。同时,完善流动人口的生活和工作管理制度,实现在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子女入学等各方面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

3.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在市场引导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加强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棚户区”改造;大力发展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事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建设,重点防治流域水污染问题;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及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税收制度改革;发展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4.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制定劳动者最低工资收入制度,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完善政府的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才能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防止贫富差距扩大,进而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十报告中提出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的目标。

作者:刘玉梅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上一篇:伦理观环境法论文 下一篇:产业结构城市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