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07 12:39:58

梅列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对三明市梅列区农村集体经济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多措并举,积极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建议;三明市梅列区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1-02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来,三明市梅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各项鼓励扶持政策,支持和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进一步了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城郊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本文以农经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梅列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梅列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 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但发展仍不平衡 2012年全区村财总收入4 558.9万元,村均收入198.2万元,比2010年的4 084.6万元增长11.6%,年均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经营收入2 986.5万元,占村财总收入的65.5%;发包及上交收入615.3万元,占13.5%;投资收益209.1万元,占4.6%;补助收入539万元,占11.8%;其他收入209万元,占4.6%。全区23个村,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1个,10万~30万元的村4个,30万~50万元的村5个,50万~100万元的村5个,100万元以上的村8个。村财收入最高的村为1 042.8万元,最低的村为9.63万元,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108.3倍,发展不平衡,相差悬殊。

1.2 资源依赖性强,村集体发展后劲不足 从收入的来源构成看,村财收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一是房租收入型。以房租收入为主要来源,主要集中于城中村、近郊村,也是位列全区村财收入前几名的村。如位于城中的列东、列西、徐碧3个村村财收入合计2 203万元,其中房租收入1 657万元,占村财收入的75.2%。二是林业收入型。主要以木材采伐、林场山价款等为收入主要来源,村财收入一般在100万元左右。三是资产营运型。通过招标承包、租赁经营村集体果园、竹山、电站等资产等获得一定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在30万~50万元。四是上级补助型。主要集中于高海拨山村,村集体资源、资产贫乏,村集体无经营收入和发包及上交收入,主要靠上级补助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

1.3 内控制度不严,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较高 一是村集体支出增长高于收入增长。2012年全区村财总支出4 999.1万元,比2010年的4 262.4万元增长17.3%,高出同期收入增幅5.7个百分点。二是非生产性支出居高不下。2012年该项支出3 985.7万元,占总支出的80%,比2010年的2 974.7万元增长34%。其中,管理费用762.9万元,其它支出3 222.8万元,分别占总支出的15.3%和64.5%,比2010年增长91.4%和25.1%,主要是村民生活补助费提高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投入加大。三是部分村财收不抵支。当年无收益的村仍有13个村,大多为远郊村、高山村。

1.4 公益事业缺口大,村集体负担沉重 2012年村集体负债4 728.2万元,比2010年增长69.2%,其中兴办公益事业负债648万元,当年新增负债334.6万元。主要是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加大,村集体生产性投入明显不足,甚至一些村本身村级组织就运转困难,还得支付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造成村集体经济欠债严重。

1.5 村主干任期短,村干部队伍不稳定 村两委短期行为严重,缺少长期规划或规划得不到连续实施。村干部整体素质偏差,缺乏系统、全面的经营管理培训,开拓创新精神不够,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 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对策建议

2.1 多措并举,积极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2.1.1 科学、合理开发经营性资产,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市区繁华地段店面、房产等优良资产投资,依托城区及园区等产业载体,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二是鼓励采取资金入股、异地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大房产、小水电、龙头企业等投资,增加村集体投资收益。三是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通过统一规划、提升档次、集资入股、规范服务等方式,打响生态休闲旅游品牌。

2.1.2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坚持“输血和造血”并进,设立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增收来源,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加大共建帮扶。深化部门挂村、村企结对帮扶制度,把扶持重点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转到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上来;三是大力开展“富村帮穷村”活动。利用富裕村的思维理念和有力的资金支持,积极帮助被帮扶村谋划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加大产业项目投入和公益基础建设投入,促进村集体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2.1.3 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对闲置房产、学校及农业设备等,要积极整合,以公开招投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对于村集体“四荒”资源,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发包给经营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2 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2.2.1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配好配强村级班子。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拔一批懂经济、会管理、敢创新、负责任的人才进入村班子,使村级班子高效、务实;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采取学历教育、定期轮训等形式,集中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科学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障机制、村主干报酬统筹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激发村干部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2.2 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完善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制度,保障村集体资产安全、高效。二是深入开展清产核资,摸清家底。重点加强村集体房产、土地、果园、林木等资产、资源核查,依法界定所有权、经营权,建立“三资”台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规范经营机制。加强工程招投标、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三资”管理,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会计核算票据、凭证、相关合同、协议进网络数据库,推广应用“三资”管理电子触摸屏查询终端,不断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3 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思路,稳步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资金、集体资产折价入股等多种形式,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经济组织。

3.1 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以村集体净资产存量数额较大、物业载体较多、经营收入较高的城中村为重点,结合实际科学制定集体资产改制实施方案,明确改制目标任务、内容和具体要求,将集体净资产存量全部量化到每个成员,鼓励以征地补偿款、自有资金和集体资产折价入股等形式投资参股,逐步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

3.2 坚持民主决策、公平公正、规范操作、分类指导的原则 强化村务公开,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革方案要充分进行民主讨论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集体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整个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在依法保障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对法律政策不明确的问题,积极发扬民主,坚持复杂问题民主化、民主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规范化,凝聚全体社员智慧、体现全体社员意志来破解。

3.3 量化股权,界定成员资格 实行股权量化到人,并不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股权可依法继承,也可在内部流转,但不得退股提现。在界定成员资格时,充分考虑现役军人、在读大中专学生、户籍在本村的农嫁女、计生优待对象等各种对象的利益,稳妥界定成员利益。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3.4 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和林权证发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不断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实践,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在运营中保值增值,充分获得产权收益。

3.5 加强部门协作 积极争取财政、社保、国土、民政、工商、税务及有关涉农部门的支持,对改革村优先安排相关发展项目,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为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编:陶学军)

上一篇:加工中心加工支架类零件新探 下一篇:福田雷沃:行业标杆下的再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