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过招 第2期

时间:2022-10-07 12:27:12

印刷行业的微利、艰苦是共识,相对于某些热门行业子女争相接班而言,业内二代面对接班多了一份沉重和迟疑。

“二代”是时代给某一个群体烙上的印痕,这印痕,关乎财富、地位、血缘,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责任、承担。在中国,企业家二代的父辈多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而他们自己多为70、80后。人们谈起二代总会用这样的形容—“衔着金汤匙出生”,但他们自己无奈地回应“除了口中衔着金汤匙,脚下还踩着寄予厚望的风火轮”。

企业家一代基本上都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商界中开疆辟土。而今,很多人受身心健康、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市场把握能力等因素限制,不得不考虑淡出,直面的便是最现实的“传承”和“交接”问题。子承父业是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子女是家族企业接班人的第一选择。英雄迟暮,商场上的刀光剑影却不曾为此而停,年轻的二代在枪林弹雨中何去何从,各有不同。

第一招:接还是不接

未来5~10年内,接班问题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大热点,全国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家“大换班”时代业已到来,印刷行业也不例外。对民营企业来讲,家族继任者的挑选、加入、继承都十分伤脑筋,“子承父业”涉及到家族控制和系统化运营之间的平衡,管理权过渡本身就饱含不易和痛楚。

一代是企业的缔造者,往往将企业的生死荣辱与自身合为一体。但二代,却并非天生就能做到此。印刷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父亲创业时固然艰苦,但那时只要敢于抓住机会,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勇于前行,便能在行业中有一席之地。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已接任家族企业的六桂集团总经理龚小数这样认为。

彼时自由徜徉的蓝海变作苦苦挣扎的红海,印刷行业的微利、艰苦是共识,相对于某些热门行业子女争相接班而言,业内二代面对接班多了一份沉重和迟疑。他们是否愿意回归家族企业,的确很难猜测。即使最终愿意回归,也多有一段纠结的心路历程。

广东工商联合会曾对当地私营企业主子女出国留学情况做过调研,结果显示,二代中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达40.2%,学历普遍偏高。也正因为此,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抱负,未必对家族企业所在的传统领域感兴趣。毕业于宁波大学计算机系的龚小数,最初的职业理想便是在新兴的计算机领域中大展宏图。

二代所站平台较高,视野开阔,接触的新生事物多,由于学历、专业背景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不愿意进入印刷业的大有人在。打扮新潮入时的小伙子姜健,去年接任母亲的职位,现为武汉金楚彩印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刚毕业时,是做插画师和摄影师的,对这方面比较擅长,也很感兴趣。原本对自己的规划是在视觉艺术这条道路上好好发展下去。”

年轻的二代,还有部分因种种原因,对自己的未来尚未有明确定位,从小目睹父母为企业奔波操劳,刻意避免与父辈人生重复的也不在少数。

采访中,已接任的印刷二代大部分人给出的原因均是“承担家庭责任”、“不愿父母过于辛苦”。一家深圳印刷包装企业的老总曾这样说:“有的时候,看到印刷企业的老总儿女不愿接班,全靠老爸一人撑着,特别心酸。”接班是父与子之间的八卦阵,心照不宣,却扑朔离迷。

第二招:培养还是不培养

在英国传统贵族势力较强的约克郡,有很多富庶之家。他们的财富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积累,有的已经下传了10代之久,近百年来,当地很少诞生新贵,多数传统的家庭都能维持前辈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个创造“富过十代”的传奇之地。究其原因,约克人注重家规和理财传统,从小就对孩子有严格的培养计划,并且极其重视儿女的教育。

一代是否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二代做合格的接班人,本身也是传承中重要的课题。采访发现,印刷企业家一代对二代接班人的培养主要分为三种方式:一是让子女较早进入企业中,从具体的岗位做起,经过历练,而后成为接任者;二是子女毕业后,直接进入领导层,父母不直接放权,在子女工作中予以匡扶;三是让子女先出去独立闯荡,或自立门户,或进入行业中的先进企业学习生产、管理知识,而后回到企业中接任。

本次采访中,从未接受过任何接班培训的继任者只占两位,其中一位是因为父辈健康出现状况而紧急交接。但他们都表示,未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突然空降至企业中担起大任,多有弊端,首先是对生产和管理很难把握、无从下手;其次是经验不足、很难服众。虽然后来通过恶补均有好转,但回想最初,他们自己都难免信心不足。

即使接受父辈精心安排的接班培训,受到父辈吃苦耐劳精神熏陶,想要顺畅地直接跃至最高管理者,也绝非易事。二代被安排进入企业后,若从基层做起,多能练就操作熟练、工艺精湛的本领,但从操作层直接到管理层,常常让他们觉得很难适应;若他们苦心钻研专业知识、在自家企业中成长,多嫌自己是井底之蛙,未曾了解更先进的管理样板;若二代不直接进入自家企业,去别家企业打工,信息、知识予以更新,对员工心态了然,但诸多先进策略搬到自家企业也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虽有种种不圆满,但接任者普遍表示,系统的培训对自己成长为合格的继任者十分必要,毕竟再完美的方案,也不是应对瞬息变化世界的万全之策。在摸索中学习,见招拆招,是成功继任者必备的能力。

除去父辈的用心栽培,社会各界助力二代成长的组织、培训也日渐增多。各知名学府纷纷打造自己的培训项目,北京大学第二代深造项目培训课程、中国人民大学第二代领导者培训课程……在印刷行业,也闻知海德堡印刷媒体学院(PMA)曾举办过“印刷企业接班人研修营”。“研修营”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第一届于2007年在韩国首尔,第二届则是2008年在香港举办。第二届研修营共有来自南非、新加坡、中国等全球24位印刷企业接班人接受了国际知名专家的综合培训与指导。“研修营对我帮助很大,其中风险控制、企业管理等课程都让我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在接管企业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同时,在和全球的印刷专家以及未来的行业接班人朝夕相处中,近距离的交流与探讨让我在企业发展规划方面也收获了不少新的灵感。”来自澳门的一位学员这样评价。

此外,部分行业协会也在为二代们开辟成长的空间。比如,香港印刷业商会在2006年初成立了青年委员会,其成员全部是香港印刷企业的二代接班人,目前有十多位会员。青委会有一些常规的活动,如商会的年会、周年纪念会等,年轻人都会积极参与和筹备,“现在年轻一代加入印刷行业的不多,青委会可以让他们凝聚在一起,支持他们更专注地投入工作,为企业也为行业培养未来的接班人。此外,我们也在计划开展针对接班人的培训事宜。”商会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这些培训和活动一方面帮助企业家二代认识行业老前辈和专家,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管理、交际水平;另一方面,也帮年轻的继任者创建了交友的平台,借助沟通和交流,在同龄人中获得更多的友谊和启发。

第三招:创业还是守业

当从父辈手中正式接过“权柄”,二代该怎样做才能保持基业长青?“我感觉压力空前的大。”一位江浙地区的印刷企业接班人这样说,“因为一举一动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父辈的隐退,并不代表着其影响的全部消失。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处处都打着他们的烙印,甚至连企业元老的做事风格都与一代统一。本次受访的接任者,几乎都与父辈因企业管理起过冲突,不同的时代、市场,不同的教育背景、理念,冲突在所难免,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事,二代多主张“任人唯贤”而非“任人唯亲”,主张对新生代的打工者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二是工作方法,二代不认可父辈的“事必躬亲”,多主张把握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三是经营、销售理念,二代多主张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创新。四是企业升级转型,二代多倾向走“精、专、准”的道路,欲改变业内多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人们总喜欢在“二代”之前冠以前缀,“富二代”被贬义化,“守二代”太过消极,现在的他们更认同“创二代”。“创”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它意味着从父辈交接过来的企业也许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意味着二代要有胆识、有能力、敢担当。创新体现在诸如企业新产品的开拓、发展模式的转型等许多方面。

30岁的柯天从是艾派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艾派由其父柯遵昶一手创立,最初做挂历起家,业务陆续涉足文具、办公用品等领域。2004年,柯天从海外留学归来进入艾派,与哥哥柯国斌(现为总裁)携手打天下。在海外深受文化创意氛围熏陶的柯天从,执意要将创意的新鲜元素植入艾派,8年“抗战”,艾派已经有了遍布全国的120家“19八3直营连锁店”,有了延伸至设计、动漫甚至网游等文化领域的坚实平台,有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荣誉身份。成功切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艾派有了全新的成长空间,而“坚持创新”,是柯天从这位“少壮派”二代赋予艾派的“长寿基因”。

清代孔尚任的戏剧《桃花扇》中有这样的台词:“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绕,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经常被人用来形容“富不过三代”的真实写照。据统计,80%的家族企业无法成功地传承到第二代,13%的家族企业生命停止在第二代,而仅有5%的家族企业能够延续到第三代。美国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为24年,而中国仅为2.6年。

看到这组数据,也许会有一代企业家对二代接班和延续家族企业生命力更加担忧。先别着急,请跟随《印刷经理人》一起走近真实的印刷二代,他们中有些年纪尚轻,便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他们中有些兄弟姐妹,携手担起家族企业的重担;他们中有些最初不想接班,现在也做得有声有色……也许他们的故事,能给您和行业更多的信心和启示,印刷二代和印刷的未来,一样值得我们期待。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下一篇: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高效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