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病人心理失衡 引发凶案医生遭殃

时间:2022-10-06 11:59:58

绝症病人心理失衡 引发凶案医生遭殃

据报载: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王万林2001年7月10日上午惨遭杀害,凶手是湖南动力集团职工、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白血病患者彭世宽。王教授身中46刀,伤口遍及面部、手臂和背部,腹主动脉、腋动脉、脾脏均被刺破,其状惨不忍睹。凶手刺杀王教授后并没有立即逃离现场。当警方前来抓捕他时,他说“别急,先让我洗一下手”,并向在场的记者打出“V”字的手势。37岁的彭世宽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王教授曾对其施行“筛选法自体骨髓移植手术”。彭世宽认为两个多月来已花去医药费5.5万元,但疾病却没有得到根治,王教授和医院欺骗了他,故而心理严重失衡,引发了这一悲剧。专家认为,白血病复发率较高,经过自体骨髓移植后复发率仍高达60%~70%。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彻底根治该病是不可能的。经过两个多月的审理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于9月27日举行宣判大会,依法判处杀人凶手彭世宽死刑,立即执行。

[点评]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凶手彭世宽的行为属于绝症病人在治疗受挫后产生的一种恶意行为。病人在寻求康复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一些不能克服的挫折可以使病人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行为。有的病人为了保持内心的平衡,常常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如身患绝症后积极投身于公益活动,使生命更有价值。有的病人则采取消极的机制和策略,如否认现实、逃避困难,宁愿相信是医生误诊,也不相信自己患了绝症。这固然不利于治疗,但也不会危及他人和社会。还有的病人由于个人的容忍力有限,则会采取一些恶意的行为,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采取过激行为的病人大多是晚期绝症病人、严重伤残的病人以及期望值过高的病人。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又没有办法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在给本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埋下了隐患。当这些病人意识到死亡会不可避免地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这种愤怒往往指向精心照顾他们的家属、医务人员,甚至指向食物、医疗器械等。家属和医务人员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把病人的吵闹看成是不通情理,采取回避和置之不理的态度,或对病人表示不满,就会加重病人的消极情绪,使之表现出极端的方式。一种是内惩型,病人极度哀伤,可能通过自杀来摆脱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另一种是外惩型,病人把一切都归咎于别人,甚至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对周围的人和物直接进行攻击和报复。彭世宽显然属于这类病人。这类病人往往认为治疗效果不佳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道德水平滑坡所致。再加上沉重的医疗费用和其他的社会因素。医务人员就容易成为他们首选的攻击目标。病人发泄愤怒,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口角、拳斗、凶杀。口角是经常发生的最轻微的方式。其中的辩论、谩骂并不仅仅是为了弄清是非,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如果医务人员采取的措施不当,事件便会向更糟糕的状态发展――拳斗。病人不但要在精神上伤害对方,而且还要在肉体上伤害对方。这一阶段如果仍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那么将可能出现侵犯行为的终端――凶杀。这种情绪的释放是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病人在患病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勇于接受现实。医务人员和家属则应理解和体谅病人,当他们出现轻度的不良情绪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安慰。必要时可对病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使病人摆脱心理危机。对于一些有过激行为的病人,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甚至诉诸法律。

上一篇:原来,我们并不健康 下一篇:“永不拒保的健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