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越初照人(五)

时间:2022-10-06 10:56:53

2000年3月1日的清晨,赵志刚坐车赶赴电台录制一档节目。这时,电话铃响了,电话那一头传来的一个消息令赵志刚顿时痛哭失声――恩师尹桂芳走了。很多年以后,每次赵志刚提到那个场景的时候,都会哽咽难言。那一年,赵志刚已经是名声在外、拥有大批忠实粉丝的明星了,但他自己大概依旧觉得,在老师的面前,自己永远是个孩子,一个时时被如慈母般的恩师呵护着的“宝贝”。

回望“宝贝”赵志刚的成长经历,似乎还是要从他妈妈说起。赵志刚的母亲自己就是个尹派铁杆粉丝,肚子里怀着赵志刚的时候,家里就一直听尹桂芳的演唱。因此在很多场合,赵志刚都会开玩笑地说:武打小说里有一项绝技,叫做“隔山打牛”,我这大概算是“隔肚听音”吧。不过,赵志刚的父母一开始似乎并没有要培养他唱越剧的意思。而是在很多年以后,当赵志刚正式拜了尹桂芳做老师以后,妈妈才从箱子底下翻找出尹桂芳老师的签名照送给儿子。赵志刚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早在20年前,就已经和尹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4年,上海越剧院学馆招收了一批学员,今天活跃在上海越剧舞台上的许多著名演员如许杰、陈颖等,就是那一届的学生,赵志刚也是其中之一。那时还处在“”期间,越剧院的工作还没有全面恢复。而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赵志刚他们一批“宝贝学员”,享受了今天戏校学生做梦都不敢想的“豪华待遇”。当时,徐玉兰、傅全香等艺术家都不曾被“解放”――不仅不能上台演出,也被剥夺了传授技艺的资格。不过她们在学馆里也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叫做“生活老师”。她们最常做的事,就是半夜起来给睡相不好的孩子们盖被子,或者就是陪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由于当时这些艺术家只能干些类似保姆的活,赵志刚他们也就一直以为这就是几位和蔼可亲的阿姨。赵志刚曾经回忆说:“那时候,徐、王老师他们都是不允许进排练场的,更不用说给我们教戏了。所以我们一直都不知道这些像‘阿姨’一样的老师有多伟大。直到‘’结束后,我们知道了她们的成就,都吓了一跳!”

赵志刚进学馆那一年只有12岁。相比于身边一些伶俐活泼的同学,赵志刚人长得又瘦又小,还相当内向腼腆,加上又是从嘉定郊区来的,遇事从来只敢往后缩。不过有一点,赵志刚后来说起来自己也感到自豪:“我学习、练功是从来不肯马虎的。”因为身材瘦小,初入学馆的他似乎没有什么“培养前途”,先是学的老生,后来改到了小生组。那时,他第一个学的大戏是徐玉兰老师的《追鱼》,分到的角色虽然是一号张珍,不过赵志刚却是“C组”张郎。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登台演出的机会。和赵志刚同在C组的同学,那时大都心想反正也轮不到自己演,学不学没啥区别,一般均敷衍了事。可是,一直是“死脑筋”的赵志刚却一点都不敢马虎,无论是A组还是B组,只要有老师教,他都会留在排练场跟着一起学。本来,这似乎也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机会偏偏就毫无先兆地降临到赵志刚的头上了。临演出时,A组的“张珍”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进了医院,而B组的小生可能因为觉得反正自己不会有演出机会,学戏的时候也不是特别用心,要他上台就没信心了,所以不敢演。最后,老师问到赵志刚,赵志刚确信自己能够拿得下来,于是大胆地回答老师说“我能演!”一下子,赵志刚则从“替补的替补”站到了台中央,完成了一次“三级跳”。这虽然是一次偶然,但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若不是之前他的认真态度,即使这样的幸运落到面前,恐怕也只能眼睁睁看它溜走了。

时至今日,有很多老观众见到赵志刚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们还记得你那年在颁奖晚会上说,我‘捞’到了一个一等奖。”每逢这个时候,赵志刚都会不好意思地笑笑。那是在1984年的第一届江浙沪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上。那年参赛的演员很多,几乎汇聚了当时这一辈所有的优秀青年演员,而且基本上都是女演员。但一路过关斩将后,最后获奖的十位演员中只有赵志刚一个男演员,还拿了一个一等奖。所以在台上紧张再加上激动,那一刻木讷少言的赵志刚就脱口而出:“我今天‘捞’到了一个一等奖。”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而赵志刚则是慌得在台上一动不敢动,“后来发生了些什么,我都不知道了。”然而今天这件“糗事”还是经常被人拿来取笑,不过赵志刚每每说起它时总是开心不已。的确,谁没有少不更事的年纪?谁又是生下来就言语得体的?今天谈起往事,再不会在公众面前犯同样“错误”的赵志刚反倒有些怀念那些日子了。不过也就是从那次“舞台事故”之后,赵志刚分外觉得演员作为一名公众人物,自身素养的重要,后来也的确在这方面格外地下了功夫。而这个“捞”得到的一等奖,大概也就是以后赵志刚从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变成众人眼中“宝贝”的开始。

几乎在所有有关赵志刚的采访里,他都会谈到恩师尹桂芳――很多时间,谈老师要比谈自己多得多。这或许是因为在赵志刚的艺术道路上,尹桂芳在他身上倾注的心血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一点,也令赵志刚无比感恩,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如果不是遇到了尹桂芳老师,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赵志刚。”

都说成功的要诀靠的是“天赋、勤奋、机遇”。然而,在遇到尹派、遇到恩师尹桂芳之前,赵志刚似乎始终不曾给自己的艺术道路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他尝试过老生,学过范派、徐派、陆派,然而每一次变化、每一次新的开始,他都会很用心地投入,也都做得不错,只是一直找不到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尹派的旋律。几乎在第一时间,他真的被那婉转深情的演唱所吸引了,并深深地陶醉其间。以后,在跟随尹老师学习的日子里,赵志刚学到的不仅仅是台上的艺术,更为老师台下的人品所折服。

1999年,越剧院决定复排《红楼梦》,排演的是尹派和袁派的版本。众所周知,随着电影《红楼梦》在全国的放映,徐玉兰、王文娟老师的贾宝玉、林黛玉形象深入人心,她们的许多唱腔更是脍炙人口。因此,一开始接下这个任务时赵志刚是有些顾虑的。但就在这个时候,病情已经相当严重,说话都十分困难的尹桂芳,却态度异常坚决地鼓励学生去演。那天,赵志刚和新版《红楼梦》的导演陈薪伊来到尹桂芳家中,当时尹桂芳的右手已经完全不能动了,赵志刚半跪在老师膝前,尹桂芳用左手在他的手心里颤巍巍地写下一个“情”字。

赵志刚后来说,“就是这个字,让我一下子抓住了贾宝玉这个人物的精神。以后,每次演《红楼梦》,我都会想起那天在老师家的场景。”

这个“情”字,令赵志刚毕生难忘。

上一篇:秉直抗争大保国 下一篇: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艺术符号与戏剧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