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

时间:2022-10-06 10:14:32

“三段式”让试卷讲评课成为一潭活水

摘 要:目前的试卷讲评课大多是“师讲生听”式的简单重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压抑,久而久之,收不到良好的讲评效果。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从了解学生答题情况的基础上,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尝试采用“三段式”试卷讲评课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互助纠错、师生共同纠错、当堂检测巩固三个步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试卷讲评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试卷讲评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三段式;试卷讲评;有效性;效果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阶段性测试等考试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联系和反馈的重要且可靠手段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基本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等均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试卷讲评课上,常常会出现以下两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1.就题讲题,“目中无人”。一堂试卷讲评课,老师往往感到时间不够用,所以拼命地讲,一直讲不停,时间上安排得紧紧的,下课铃响后还要拖几分钟,学生则被动接受,根本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这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

2.重解题过程,轻方法指导。教师分析试卷,往往把着重点放在哪道题错了,错在哪里,正确的应怎样解答,却忽视了为什么错。没有把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更没有彻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创建一种新的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和与学生对讲评课的期望相符合的数学试卷讲评的教学模式,是我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概念a阐述

“三段式”:指在数学课上把试卷讲评时间分为三段,即前15分钟小组互助纠错,中间15分钟师生共同纠错、后10分钟当堂检测巩固三个步骤,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试卷讲评过程。以下是“三段式”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流程图:

二、“三段式”试卷讲评课的实施

(一)做好试卷讲评前的教学准备

1.教师分析试卷

每次测试之后教师都应认真地做好调查分析:一是加强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点及难点;二是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既要总体分析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逐项分析学生各题答题的正确率(得分率和失分率),确定讲评中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析试卷

考试后,在试卷分析课的前一天教师就把批改好的试卷和试卷分析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书写试卷分析内容:

(1)你对本次测验成绩是否感到满意?

(2)你觉得满意的题目有哪些?

(3)错题剖析:①错题题号;②错误原因(如审题错误,因粗心而使计算错误,表述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正确,数学公式、法则或性质不熟,解题速度慢而没时间做题)。

(4)你觉得哪个知识点你最薄弱?

(5)你最希望老师给你讲解哪道题?

学生写试卷分析,其目的是教师可听到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考试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讲解。

(二)“三段式”试卷讲评课的课堂组织

1.组内合作纠错

在前15分钟,教师安排组内合作纠错。(组内合作需要长时间的培训)

(1)分组:将学生分成6人左右一组,要求水平涉及优、中、差三个不同层次,选出一个组长。

(2)组内合作学习:在组长的组织下,对于个人无法独立纠错的题目,请同组成员帮助,组内不能解决可寻求老师的帮助。

(3)目标:解决一些基础性的基本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探讨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

教师在分析试卷时往往选择一些学生容易错的,或较难的题讲。但是要知道,讲评卷子到底讲给谁听?好学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所以组内合作纠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分组纠错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发现错误,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基础。

以下记录了A组纠错讨论的一个实录片段:

如图,在ABC中,AB=AC=13厘米,BC=10厘米,ADBC于点D,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在线段AD上向终点D运动。设动点运动时间为t秒。

(1)求AD的长。

(2)当PDC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时,求t的值。

(3)动点M从点C出发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在射线CB上运动。点M与点P同时出发,且当点P运动到终点D时,点M也停止运动。是否存在t,使得SPMD=■SABC,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学困生1:第(2)小题我怎么会错呢?你们帮我看看。

学优生1:我看看,哦,你看三角形面积要除以■的,你忘了吧!

待优生1:恩,我有的时候也总会忘记,导致下面都错,后悔死了。第(3)小题怎么做呢?

学优生1:(看了一下其他同学都有错)那我把这题讲解一下,ABC的面积你们都会求了吧,那么PDM呢?如果知道DM、DP是不是就好求了。

待优生1:那只要把PD,DM表示出来就可以了,DM=5-2t,PD=12-t,SPMD=■(5-2t)(12-t)。

待优生2(满脸困惑):我也是这样的,可老师为什么给了我6分呢?

学优生1看了看那同学的解题过程说:“你们再仔细看下题目条件,是否有遗漏?”

几个人再次审题,过了一会儿,待优生1兴奋地说:哦,点M是在射线CB上运动,应该考虑M过了D点和B点三种情况。其他同学都很认同。

学优生1:那你们再试试看。

(过了一会)待优生2:我列出来了:

①若点M在线段CD上,(12-t)(5-2t)=10

②若点M在线段DB上,(12-t)(2t-5)=10

③若点M在DB的延长线上时,(12-t)(2t-5)=10

学优生2:你们看,后两种情况应该是同一种。

学困生1:第一种情况我不会解方程,谁帮我下。

学优生1就走过去教起来。

过了一会儿,两个待优生开始争论,第二种情况的两个解是否符合题意……

在小组精彩激烈的讨论纠错中,学生不同的思维碰撞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能量,让整个小组的同学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对题的理解更深了,在情感上收获了友情,也锻炼了自己;待优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学到了知识,也愿意积极帮助别人;学困生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收获了成功的感觉。

2.师生共同纠错

片段续:

学生代表1:23题我们发现主要是大家审题不清,“射线CB上运动”没有考虑清楚。

学生代表2:第二种情况t1=■,t2=■这两个解太复杂了(疑惑)。

学生代表3:所以我们在表达M的位置时,最好用不等式来表示。①若点M在线段CD上,即0≤t≤2.5;②若点M在射线DB上,2.5≤t≤12不能光看答案是否复杂,要估算一下,16

教师:很好,精彩!所以审题是最关键的,如果把“射线CB上运动”改成“线段CB上运动”呢?……

(1)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展示

小组纠错完后,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让学生说的题主要是一些易错题、典型题及难题。在组内无法纠错的题,将在这里得到解决。教师可以请各组代表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是在考试过程中,避免类似的错误,运用相关的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2)教师要及时总结、完善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足,他们无法向老师那样高屋建瓴,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跟进,做一些补充或延伸,使错题成为教学的宝贵资源。

①延伸发散,指引变化

试卷讲评课上,老师不能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而应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就考试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人却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小结和反思,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②归纳总结,升华认知

对数学题,听懂不等于就会做。卷面上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订正,同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题目,组织好学生再练习。在设计新题目时,新的题目最好是以逆思路或变式的形式出现,使大部分学生及时得到巩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接触变式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启智慧大门,使能力得以升华。

③注意分析归类,注重减负增效

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应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可按知识类、解题方法类和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

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如把一份综合测试卷分为:a.一题多解类;b.多题一解类;c.用方程思想解题;d.用函数思想解题等类型。

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a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b.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c.数学模型建立失当;d.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交叉渗透的。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3.当堂检测,巩固复习效果

试卷讲完后进行课堂小测试,让学生完成两个题目,一个填空题,一个解答题。这两个题目是试卷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的延伸,检测本堂课的复习效果,具体如下:

(1)若关于x的方程x2+■x-2=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8 B.k≤-8 C.k≤0 D.k≥0

(2)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AB=2,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等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已知点P沿射线AB运动,点Q沿边BC的延长线运动,PQ与直线AC相交于点D,设AP的长为x。

问:当AP的长为何值时SPCQ=SABC。

(这个小测试是当时针对之前片段中的问题进行的变式设计。)

这样的课堂检测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试卷分析课的教学效果,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对实践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

实践表明,“三段式”试卷讲评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统计结果看,有95.3%学生喜欢这样学习方式,有80%的学生对课堂纪律满意,有80.4%的同学觉得和同学合作愉快,有79%的同学觉得疑惑得到了解决,有78%的同学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从调查反馈的结果看,学生兴趣增强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在课堂教学自由、宽松民主的状态下学生更方便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这样的方式学习起来更新鲜有趣,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第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优化

学生改变了过去的“老师讲,我听;老师写(板书),我抄(笔记);老师布置作业,我完成;老师要考的内容,我就背,我就记。”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习的成败取决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方式优化之后,在课堂上不再是“听众”,而是积极的学习主体。“三段式”试卷讲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中,让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轻负高效。

(三)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比较,每个人都比原来解决了更多的问题,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听他人说“当时怎么思考的,反思为什么做错了”的过程中,既激活了淡忘的知识,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真正起到“查漏补缺”之功效。

经过一年的教学,相比之前的期末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七年级期末班平均分67.24,年级平均分68.17,区常模66.43分。八年级期末班平均分68.63,年级平均分62.13,区常模62.14分。

在优生的发展上也远远超过了平行班,在期末考试中,90分以上的人两个班有16人,占年级的三分之一还多。学生双基比较扎实,思维活跃,无论是运算能力还是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试卷讲评这一关键环节,试卷讲评课就能成为一潭活水,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勇.浅谈数学测试卷的讲评[J].中小学数学,2008(3).

[2]吕耀平.试卷讲评课模式的构建[J].温州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04.

[3]张永平.论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7(9).

上一篇:让学生的学习与最近发展区“连网” 下一篇:试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