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牛津新教材走近每一个学生

时间:2022-10-06 09:58:58

让牛津新教材走近每一个学生

经过近七年的牛津英语新教材教学实践,现在对《牛津英语》教材的共识是:编排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充满新意,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富有创意,更具有时代感,也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教材实用性强,紧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充分贯彻《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理念。

但这套教材在一片叫好声中的同时,还是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及压力。笔者本学期初和南通开发区部分教师、学生就牛津新教材的实际使用进行了访谈和探讨,发现还是存在较多问题。

一、 教师中的不适应现象和分析

现象一N中学施老师:我是老式语法翻译教学法培养出来的英语老师,已有30多年教龄,多媒体还很不熟练。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最多加一本挂图,并且教学时都要将英语译成汉语。我也知道这样做完全违背了这套教材的设计意图,结果只能是学生每听一个句子或说一句话总要和汉语联系起来,听一段话,自然也是将每句话在脑子里先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学生无法通过英语去思维。但让我脱离汉语,创造英语情境,完全用英语去教学,我又没这个能力,没办法时只能多放几遍录音。

现象二D中学施老师:我认为新教材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大大多于我刚毕业时教的旧教材。使用旧教材时我一般单词一教,语法一讲,我所提的要求学生一般都能达到。而新教材词汇量特大,语言材料又长,学生在一节课中所形成的记忆信息很难固定下来。加之每节课都有新内容,往往是每堂课都完不成任务。一句话,新教材就是教得累,学生却没效果。

分析从以上访谈中显然可知,部分英语老师使用牛津新教材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这套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场革命,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语言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特别是要有很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以便让学生自进入初中就能在课堂上有大量英语词汇的输入。这套教材内容涉及时事、环境、生活、科学、文化、文学、体育等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和问题。教师必须多读英文书籍特别是有关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的书籍,要有西方文化底蕴。以大量的听说训练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来习得语言知识及文化内涵。可见,英语老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迫在眉睫。

二、 学生中的参差不齐现象和分析

现象三D中学初一某生:我小学英语基础就不好。进入初中新教材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很高,词汇量大,语言信息量大。像我这样只是懂点英语知识的,学起来感到很吃力很困难,单词记不住,听不懂,不会说,阅读理解能力差。我现在对学好英语几乎丧失信心了。

现象四D中学初三某生:我英语成绩一直较理想,现在越来越喜欢这套牛津教材。它题材丰富新颖,内容涉及校园生活,家庭生活;食物饮料,衣食住行;节约用水,预防火灾;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等,我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同时新教材还渗透着其他学科知识,如思想品德、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信息技术、天文气象等,这让我们开阔视野,全面了解世界。

分析从以上访谈中可知,面对新教材,学生必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新教材给基础好的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给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带来了挑战。所以,如何既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探索能力,又能促使基础弱的学生能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使得英语走进每一个学生,是值得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探讨的问题。

三、 牛津新教材的教学认识

探索真理的道路总是曲曲折折,当我们欣喜于新教材的优点时,新的教学问题又层出不穷。任何一套教材都难以十全十美,不可避免地有各种缺陷,新教材也如此。比如,它的词汇量大、语言信息量大对于大城市的学生比较适合,然而对于中小城市或是农村的孩子要求就高。那么,如何让牛津新教材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1. 转变理念

传统的外语教学比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但忽视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口头练习,使学生没有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而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转变理念是用好牛津新教材的前提。

2. 有效备课

面对新教材新挑战,教师一定要加强合作,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集体备课应规范程序,按照这五种基本步骤进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跟踪听课交流反思。在备课中,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重点,但更重视教学的方法,如新单词如何出现,知识点如何讲解,举什么样的事例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通过有效备课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少走弯路。在备课中,更要备好学生学情,以便教学时能因材施教,作业时要考虑分层布置任务。

3. 精心导入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学生才能较快的获得知识。授课时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即精心导入。导入法总的原则是引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整堂课作好铺垫,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图片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及目前较时尚的视频导入法等。

4. 善于调整

教师如果严格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按部就班地上课,有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了解各知识点的出现频率和分布情况,再根据学生或教学的实际情况或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解决新教材中语言现象出现分散、频繁、超前等问题,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新教材有些单元在Comic strip或Reading中已大量出现了语法部分的知识,如果不先进行语法知识的梳理和讲解,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这些部分的兴趣及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这时就有必要调整授课计划,先进行语法知识的教授。例如,在教学7B Unit4 Reading时,笔者就事先结合本单元动词和120页动词过去式,系统地梳理和讲解了语法部分――一般过去时,然后再按照课本编排顺序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对目前所遇到的最难的一般过去时就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自然在随后Reading的学习中感到难度降低,增强了信心,也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5. 注重生成

《牛津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感受到的独特体验,都生成无限的价值,英语课堂教学也因此充满生机和活力。笔者在新教材教学中善于捕捉学生学习兴奋点,特别注重过程的动态生成,具体表现为:课前精心设计,期待生成;课上把握时机,激发生成;课后静心反思,再建生成。比如教学牛津英语7B Unit 3 Integrated skills时,我提问到What do you think the real treasure is in your lives?学生争先恐后或英语或中文地说出了常规答案:爱、幸福、生命、时间、健康、知识、智慧、财富、家庭等等。其中一个学生表现突出,思维特别活跃,先是大声说“公平(fair)”,待到全班安静下来时他又迫不及待地站起说“fly in the sky”。当时我一愣,课前没预设到这种答案。跟着他重复一遍后,联系他前面的“公平”,忽然领悟到他要表达的是“freedom(自由)”,当时有如一股电流击遍我全身,为他对公平、自由这些“精神上的珍宝”的向往所震撼。

6. 渗透教育

新编牛津教材的设计注重“以人为本”,蕴涵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人文教育资料。我们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并进一步挖掘教材蕴涵的内容,将有关人文教育及时、自然地融入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去。否则,我们不仅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还会因“肢解”了新教材,片面追求科技教育,忽略人文教育,而偏离了新教材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应尝试以人文教育为主线、将科技教育(英语知识和技能)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程序,这或许也正是新教材及新课改的要义所在。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来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整个课程,应该有能力从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中选择适合的教学用书。新编牛津教材给了我们教师探索实践的机会和过程,尽管这一过程历经“不适应探索尝试初步适应改进提高成功愉悦”的种种艰辛,但我们有信心并将一如既往、锲而不舍地投身这一漫长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要积极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优化新教材利用效率,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真正让牛津新教材走近每一个学生。

上一篇: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中考体育成绩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