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湿地松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方法

时间:2022-10-06 09:22:53

萍乡市湿地松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方法

摘 要:文章主要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历,就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湿地松易出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相应的科学防治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营林;湿地松;病虫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湿地松作为莲花县较早引进一批树种,大面积开展种植及土地覆盖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为止,莲花县湿地松育林面积已达26627hm2,病虫灾害经统计主要表现为:思茅松毛虫、肖氏松茎象、松梢螟、松赤枯病及松梢枯病等,危害面积已达3500hm2,对莲花县的林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为了有效确保莲花县湿地松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病虫害,对已知的病虫害做到科学防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虫害的主要表现

1.1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

2000年伊始,萍乡市莲花县便出现了一次大面积的思茅松毛虫灾害,病害发生中心点为棋盘山林场,灾害扩散面积达到522hm2。思茅松毛虫对湿地松针叶进行啃食,吞噬殆尽,对松树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造成整株松树枯死,犹如火烧。以1a为周期,此类虫害可发生2代,越冬方式主要凭借幼虫枯卷叶或在空茧内完成。成功越冬的幼虫在第2年2月下旬开始继续造成灾害,幼虫第1代于6~7月开始孵出,9~11月第2代幼虫孵出,11月底4龄幼虫越冬。

防治策略:将4~5月作为着重虫害防治阶段,此阶段为幼虫期虫害,于下雨前后,摄氏气温达到15℃以上时,白僵菌粉孢每670m2采用0.5kg(100亿孢子/g);5~6月该虫化蛹,多于杂灌和树枝结茧,找到后摘除并集中焚烧处理。

1.2 萧氏松茎象(Pylobitelus xiaoi)

20世纪90年代末期,萧氏松茎象在莲花县五里山森场及河江林场首次出现,虫害面积为42hm2,直至2003年为止,已发展为3县2区总虫害面积达到3188hm2。此类幼虫主要对树木根部及主干部皮层位置进行蛀食,对树木生长所必要的养分及水分运输造成相应的影响,使得树木长势缓慢,颜色枯黄,若虫道绕树1周后,则彻底切断树木营养挤水分供给,导致枯死。初期树木遇此类虫害表现为,入口处伴有溢出褐色粪便松脂,随着病虫深入危害树木,松脂外溢量加剧并在树兜下成团。病虫周期为2a,越冬群体主要包括为成虫和部分液体。被视为一种新型的钻蛀性危害性害虫。

防治策略:于每年5~8月份对松林内的基部树干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带有松茎象粪便的松脂溢出的位置,沿虫道对幼虫进行杀灭,可采用甲胺磷和氧化乐等内吸剂农药,进行1000倍稀释,树干以下的1.5m位置进行喷洒或者涂抹。

1.3 松梢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

1993年,首次发现于年莲花县大乐砰林场升坊分场,初始危害面积为68hm2,后经逐年累计,现已经扩散到全县各地区,总危害面积达到682hm2。本病虫主要以幼虫对树木主梢进行蛀食为主,从而使得主梢枯死,对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树木的利用价值大幅度下降。病虫周期为1a,分为2代,幼虫越冬方式主要是在其所害的枯梢中过冬,到了第2年3~4月开始进食,5月份羽化,第1批幼虫在6月份对松木造成危害,8月羽化;第2批幼虫8月下旬对松木造成危害,11月份与梢内越冬。

防治策略:于病虫发害期间对被害果梢或针叶已发黄的梢进行剪除,消灭幼虫。在为害严重的林分中5月下旬~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出现及卵孵化期喷洒40%乐果EC稀释400倍液或50%杀螟松 EC稀释500倍液,每隔10d喷1次,连续2次喷洒。

2 病害主要表现

2.1 松梢枯病(Diplodia pinea Kickx.)

例如我国芦溪县的两片林场曾将在1999年遭遇了一次严重湿地松病虫害。在这次湿地松病虫害中,有大约200hm2的林地都受到危及。当林地刚产生病虫害的初期,其病害的征兆主要体现在部分树木的嫩梢上:树梢出现溃疡,发病颜色为暗灰色,树枝的表层出现皲裂现象,裂缝处会流出具有病态特征的淡蓝色松脂。这些松针会比正常的针叶短小,甚至枯死,其颜色多呈现为浅棕红色,而发病嫩梢一般表现为干枯或者弯曲状态。此类病害1a通常出现2次高发季节,即第1次发病:3~5月;第2次发病:7~8月。

防治策略:对起病及染病的树木的针叶、枝条和球果进行清除并集中进行烧毁;在初春树木发芽阶段,取波尔多液进行2250混合并进行连续喷洒,喷洒的间隔时间可以控制在10~15h以内。

2.2 湿地松赤枯病 (Pestalotia funereal Desm)

我国芦溪县某林场首次出现湿地松赤枯病的时间大约在2000年,这次受病害的林场总面积高达112hm2。这种病对幼林新叶的危害极大,在发病的初期,叶片一般会出现淡黄棕色和黄褐色的段斑,直至颜色变成灰色,叶边缘呈褐色。根据树木针叶组织的枯萎情况,一般可以将这些枯叶分为全针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叶基枯死型和叶尖枯死型,本病多于4月下旬发病,6~7月为本病发病高峰,9月以后停止。

防治策略:在6月份时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药液进行喷洒,每次喷洒的间隔时间大约为15d,在喷洒3~4次后停止。3月中下旬或 6月上旬用退菌特药液进行喷洒,坚持喷洒3a左右即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病理教研组.李传道教授文集[C].1999:65-83.

[2] 蔡青年.植物保护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16-819.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病虫害[M].北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1982:23-24.

作者简介:李华(1983-),男,汉族,江西莲花人,任职于莲花县棋盘山林场。研究方向:营林。

上一篇:如何加强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质量管理 下一篇: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集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