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时间:2022-10-06 07:13:08

风电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P623.1 文献标识码:A

一、评估级别的确定

东港合隆风电场工程静态投资:41447.55万元,工程动态总投资:42426.97万元,风机轮毂高度80.0m,加上风轮直径 93m,构筑物高度126.5m,属高耸建筑物,本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

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两种地貌,地形条件复杂,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简单,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和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标准,综合确定本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二、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评估区主要地形地貌属丘陵区,海拔高程在100-339m,最高标高为339m。东港合隆风电场风机机位为山顶或山脊,总体上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工程建设。

根据区内地貌形态及成因类型,进一步划分地貌单元为剥蚀丘陵和丘间坡洪积谷地。

(1)剥蚀丘陵

分部在全区,丘顶多呈圆顶状、浑圆状,丘脊呈长垣状、梁状,山体总体呈东西分布,最大相对高差239m,地面高程100-339m。丘坡较缓,自然坡度15°-25°,主要由中生界印支期侵入岩组成,风机全部分布于该地貌中。

(2)丘间坡洪积谷地

分布在丘间、丘前,呈宽缓谷地,谷地呈南东向和南北向分布,标高多为140—150m;宽度在100—200m,评估区北部谷地由南向北扩展倾斜,坡度3—5°近坡麓坡度加大。评估区南部丘陵间谷地,由北部向南部倾斜。谷地周边冲沟发育,有向源和侧向侵蚀,冲沟沿丘陵周边坡麓发育,裙裾状放射性分布,与沟谷相联。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貌有两种类型,地形条件复杂。

2、地层岩性

评估区地层为下元古界辽河群上亚群大石桥组(Lds)和盖县组(Lgx)、中生界侵入岩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1)新生界第四系(Q4pl+dl)

分布于丘间谷地,坡洪积成因,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砾石,厚度2—10m,由山前到谷地厚度递增。

(2)中生界印支期侵入岩

该层分布于评估区大部分范围,岩性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强风化带一般厚度2-5m。

(3)下元古界辽河群上亚群大石桥组(Lds)

岩性为菱镁大理岩 、方解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二云片岩、变粒岩。分布于评估区东南侧。

(4)下元古界辽河群上亚群盖县组(Lgx)

岩性为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分布于评估区东北侧。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层岩性较复杂。

3、构造与地震

评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一级构造单元的中朝准地台(Ⅰ),二级构造单元的胶辽台隆(Ⅰ1),三级构造单元的营口—宽甸台拱(Ⅰ13),四级构造单元的凤城凸起(Ⅰ13-1)

(1)构造

区域构造受中朝准地台断裂体系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之辽宁省区域地质志介绍上述断裂为非活动性断裂构造。经过现场实地踏勘、调查,评估区内没有断裂构造通过。

(2)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第四代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该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s,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域地壳稳定性一般。

4、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有两种地貌单元类型,一是剥蚀丘陵,二是丘间坡洪积谷地,分布的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含水层岩性为坡洪积层底部砂砾石、碎石层,孔隙赋水,地下水埋深1.5-4.0m,富水性小于100m3/d。矿化度小于0.5g/L,属重碳酸钙型水,含水层厚6-8m。

(2)基岩风化裂隙水

含水层为花岗岩风化裂隙赋水,根据区域资料富水性弱,单井出水量小于50m3/d。矿化度小于0.5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

综上所述,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5、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通过现场对切方地层断面进行勘查,按地层的上下顺序进行描述:

(1)残积土:黄褐色,稍密,稍湿,含大量的植物根系,厚度:0.3—0.5m。

(2)花岗岩:黄褐色,强风化,呈块状,局部碎块状,结构较完整,岩质较硬, 承载力特征值fak=500Kpa。

场内标准冻深为1.0m,最大冻深1.2m。

综上所述,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6、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评估区中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果树栽种,没有破坏评估区内总体的地貌形态,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综上所述,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经对评估区范围及周边地质环境实地调查,评估区基本处于原始地貌,地形坡度<5°,不存在崩塌、滑坡等危害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现象。

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根据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风机、箱变的基础建设有引发基坑坍塌、弃土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道路建设有引发滑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较轻,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遭受其工程建设本身引发的地质灾害。本次工程建设有遭受基坑坍塌、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性较小,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小的。

(3)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评估

经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区、综合评估,该工程建设的用地范围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质灾害危险小区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一般规模较小,危害程度较轻微,治理措施简单,所以该工程建设的用地范围内为适宜工程建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工程建设引发遭受地质灾害有基坑坍塌、滑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建

设场地适宜工程建设。

2、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坑开挖可能产生的基坑坍塌地质灾害要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在风电场的建设期间对弃土场中的土体进行稳定性防护,设置临时的挡土设施,增加其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

上一篇:概论园林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与应用 下一篇:概述排水管道施工要点及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