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羽山石质山地立地类型调查与立地质量评价

时间:2022-10-06 06:43:49

东海县羽山石质山地立地类型调查与立地质量评价

摘要 通过设置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测定,对东海县羽山石质山地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羽山石质山地土壤以砂质壤土和壤质砂土为主,土层薄,砂砾多,土壤沙化严重,呈弱酸性,土壤结构较松散,保水能力很低。根据土层厚度、坡度、岩石率和现有植被状况,将羽山山体的立地条件分为3个类型:山体下部缓坡中厚土层类型、山体中上部斜坡薄层土壤类型、山体中上部陡坡薄层土壤类型。

关键词 石质山地;立地类型;质量评价;羽山;江海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64-02

羽山处于苏鲁交界地带,山下大禹湖碧波荡漾,与华东第一温泉相毗邻,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市场前景。经江苏省旅游局审核、连云港市旅游局推荐,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与羽山景区合并而成羽泉景区,并在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评定后,成功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羽山也是东海县石英和水晶的重要产地。此外,羽山现已开放山地自行车训练场,并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年山地自行车竞赛。无论是历史遗迹还是自然风光,都极具开发价值。

近年来,每年都有县人大、政协代表提案,希望恢复羽山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此,县领导和温泉镇政府都十分关注,决定投入一定资金,利用科技力量,改善投资环境,恢复羽山森林植被,再现羽山的上古风光,更好地开发羽山旅游观光资源。本调查目的是明晰羽山困难立地的主要限制因子,明确羽山困难立地的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通过合理的立地划分和植物种类选择,分阶段采用合理有效的造林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使羽山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改善羽山森林景观结构,提升其生态景观效益,增加羽山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将羽山建设成为与文化历史和周边景观相辅相成的风景旅游名胜区。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羽山地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位于距东海县温泉镇北7 km、距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3 km的苏鲁交界处(东经118°40′30″,北纬34°40′30″),属沂蒙山支脉的延伸部与淮北平原的交界地带。羽山为一孤立山丘,东临黄海,山势呈东西走向,山峰最高处在东海县一边,海拔269.5 m,为东海县最高峰。山地东西长约3 km,南北宽1.5 km。

1.2 气候特点

羽山处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特征。其表现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春季温暖,光照充足;夏季湿热,余量充沛;秋季清爽,气候宜人;冬季较冷,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约13 ℃,年平均降水量约850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570~1 780 mm,年平均日照2 558 h,无霜期209 d,最多风向为东风,频率为16%。2009年极端最高气温36.8 ℃,出现在6月;极端最低气温-10.4 ℃,出现在1月;年降水量827.8 mm,最长连续降水日数4 d,出现在7月;最长无降水日数35 d,出现在1―2月。

1.3 地形地貌及土壤类型

羽山为平原地区的孤立山丘,山峰拔地而起,山势陡峭。如图1~2所示,羽山的主要岩性为弱片麻状细粒含霓石碱长花岗岩,岩体地表风化较差,新鲜岩面分布面积较大,局部形态呈悬崖陡壁状。地貌高低起伏,岩石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1-3]。如图3~4所示,羽山土壤类型主要为砂棕壤,砂粒含量较高,土壤黏结性不强。因地势陡峭,土壤浅薄,特别是上坡地带,土层极不连续。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内容

对东海县羽山石质山地立地类型进行调查,对立地质量进行评价。

2.2 样地设置与土样采集

羽山为一孤立山丘,东临黄海,山势呈东西走向,处于鲁苏交界处。调查共设9个采样点,根据土壤实际发育的层次进行采样调查,如图5所示,山体分为上、中、下3个层次,每个层次分为西、中、东3个方向。因为山体石质化严重,土层薄,土壤发育情况不同,每个采样点所采集的土壤深度不同,0~15 cm为一层,15~30 cm为另一层,有的土层过薄取土深度只能为0~10 cm。在上、中、下3个区选取3个点作为重复,3个采样点分布在羽山西、中、东3个方向。采样时,通过仔细观察各采样点的土壤特征,包括层次、颜色、结构、形状等,并观察各个采样点周围的植被种类和分布情况,为之后的立地类型划分和植被恢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土壤质地试验。土壤pH值采用电位法(水土比为2.5∶1)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土壤有效磷采用0.05 mol/L HCl-0.025 mol/L 1/2 H2SO4浸提法y定;土壤速效钾采用1 mol/L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分析采用甲种比重计法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数据处理主要采用Excel软件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对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和土壤质地数据的分析,明确该区域限制林木生长、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立地因子,划分羽山石质山地的立地类型,评价各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和宜林性质,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现有的植被状况以及立地调查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可分别制定不同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技术方案[4-6]。

3 结果与分析

东海县羽山为石质山地类型,土壤以砂质壤土和壤质砂土为主,山地土层薄,砂砾含量较高,土壤沙化严重,呈弱酸性,土壤结构差,黏结性不强,较松散,养分贫乏且易漏水,保水能力很低。根据羽山山体的具体情况,其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应为土层厚度、坡度和岩石率,同时考虑林地现有植被状况。根据土层厚度、坡度、岩石率和现有植被状况可以将羽山山体的立地条件分为以下3个类型。

3.1 山体下部缓坡中厚土层类型(Ⅰ)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山体下部,坡度较为平缓,平均土层厚度约30 cm,表层土壤含石量少,无岩面。该类型目前已经过初步植被恢复,以果树栽植为主。

3.2 山体中上部斜坡薄层土壤类型(Ⅱ)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羽山西面山体中上部,坡度较陡,平均土层厚度

3.3 山体中上部陡坡薄层土壤类型(Ⅲ)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羽山东面及山体中上部,坡度陡峭,平均土层厚度

4 参考文献

[1] 贾志清,郭保贵,李昌哲.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结构优化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4(2):226-230.

[2] 马风云,刘艳,侯龙鱼,等.石质山地直播造林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1):87-92.

[3] 吴浩.安徽省石质山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3):56-59.

[4] 刘霞,王丽,张光灿,等.鲁中石质山地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结构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5(6):51-54.

[5] 张永涛,杨吉华,夏江宝,等.石质山地不同条件的土壤入渗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4):123-126.

[6] 李广德,章岳涛,翟明普,等.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地山杏幼林集水保墒措施选择[J].水土保持研究,2013(6):71-76.

上一篇:油研2013油菜在永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 下一篇:人文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