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堂”的当代瓷语

时间:2022-10-06 03:44:17

真如堂,一家传统陶瓷手工工作坊,坐落于江西景德镇湖田古窑址之上,由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伍一洵创办。多年来,真如堂一方面在关注着当代文化的激烈演进,而另一方面也在检视自己与传统的关系,试图从传统的艺术中寻找新的生命意涵。真如堂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和时代,却选择了那些能够滋润人们心灵的艺术作品――瓷器。

伍一洵:文化学者、艺术家及真如堂创办人。

拍卖会上的焦点

2009年12月,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举办的“普天同庆•传世经典”四季拍卖会上,人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破天荒”的变化:景德镇现代作坊品牌“真如堂”的茶器出现在拍卖会上。而以往历次的嘉德拍卖会,古董茶器和名家作品一直占据主角。此次真如堂的现代瓷器登场拍卖会,在嘉德公司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据悉,这次送拍真如堂茶器的是一个茶馆老板。一次嘉德公司的人到他的茶馆去喝茶,偶然间看到这些茶器后很惊讶,他们说这么好的茶器在拍卖市场上很少见,应当拿去送拍。虽然感到这些茶器既非古董也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凭着对嘉德公司艺术品鉴定能力的信任,茶馆老板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拍卖的结果远远出乎茶馆老板的预计。在送拍的三套茶器中,《清明上河图》(七件套)拍价高达9.8万元,另外一套山水《晴峦翠色图》也拍出了3.6万元的高价。作为一个现代的瓷器物品,很多人认为能拍出这个价格已实属不易。但是一些见过实物的瓷器业内人士觉得拍价并不高,认为这些瓷器的市场价值被低估了。在他们看来,这些瓷器通体温润精美,画面布局严谨,彩绘精美绝伦,所表现出的意境与一些名家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另外,这些茶器还是画家直接作画于其上,而在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画家中,能够直接在瓷器上作画的人,可能都不超过三个。

“瓷器画家的艺术生命周期很短,到了四十岁之后,他们一般就画不动了。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瓷器画家,一方面要有天生的灵气,另一方面还要有长达十年的画功磨练。”真如堂创办人伍一洵的话,透露出瓷器画家的稀缺和宝贵。

对于自己的产品能够亮相嘉德拍卖会,伍一洵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真如堂的高质素产品,在有了优秀瓷器画家锦上添花之后,必然会在“高价”和“更高价”的议论中成为嘉德拍卖会的焦点。“许多瓷器行家看到真如堂的瓷器后,都会产生疑惑:这是真如堂做的吗?我只有带他们去我们作坊转一圈,他们才会相信。”伍一洵说。

要“多”,更要“新”

事实上,在景德镇这个陶瓷艺术的制高处,制瓷工厂和作坊数不胜数,真如堂并非是名气最响者和规模最大者。但是,许多参观过真如堂的人会发现,与其他厂家、作坊的产品通常都集中于某些方面不同,真如堂的品种和题材都特别多,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的品种真的很多。”伍一洵说,“从釉料上分类,有青花、粉彩、新彩、古彩、高温色釉等;从外型上分类,有雕刻(含堆雕,阴刻)、彩绘、圆雕、浮雕以及圆器、镶器、瓷板等;从体积上分,小至手指般的茶杯,大到如桌面的龙缸,应有尽有;从产品用途上分,茶器、香炉、文具、酒具、花器、陈设品、现代陶艺以及佛事用具和佛造像等。此外,我们还有许多知名艺术家创作的陶瓷艺术品。”

真如堂的产品类型表面上看起来比较乱,但主线不外乎三条:一是宗教类的艺术品,范围涵括儒释道,主要是佛造像和少量道教艺术瓷器;二是艺术家创作作品,体现为林风眠、群等在陶瓷语言上进行的新尝试;三是生活艺术化或艺术生活化的器具。“我们以后还会延伸到家具上去。”伍一洵说。

品种多只是真如堂的产品的一个方面。伍一洵认为,另一个可以让人对真如堂产品保持期待的动力,莫过于创新。“真如堂不愿只做别人做过的东西。仿制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

伍一洵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齐白石告诫学画者的那句“仿我者死,学我者生”。他说,真如堂今天可以做的,就是继承景德镇优良的制瓷传统,挑选本地优秀的工匠和画师,引进外地优秀艺术家和设计师,让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沟通和融合,产生出一种人才“核聚变”的效应,让优秀的人才更优秀,让新颖的灵感更新颖。产品创新,就是在人才聚合中得以实现。

“完完全全的仿制不是在继承传统,而是在糟蹋传统,也不可能有任何价值的。回顾陶瓷史,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印记。如果永远都停留在后朝仿前朝的话,那历史就凝固了。”

当然,作为“资深”瓷人,伍一洵深知,创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充满艰辛和付出高代价。但不创新,瓷器生产企业产品的同质化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的结果就是不同品牌的产品在性能、外观上趋于雷同。为了争夺市场,就免不了要进行残酷的价格战。而价格战的恶果,就是为了生存,企业只好不断缩减在设计和研发上的投入,降低在材料上和工序上的要求,结果企业就会陷入低价格、低品质的恶性循环,对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带来隐患。

“品质决定市场,创新决定品质,所以我们会把创新进行到底。”伍一洵说,“真如堂也有一些仿制的东西,但从不追求与原物‘雷同’,而是有所改变,用新的制作手法让器物更为精美,从而使之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理念。”

关于瓷器的理想

对于瓷器的认识,伍一洵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人类文明的起点是从陶瓷开始的,而且自始至终贯穿着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就华夏文明而言,陶瓷也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所在。”

在伍一洵看来,陶瓷是人类艺术的集大成者。陶瓷的制作过程,牵涉到绘画、雕塑、玉器、青铜器、漆器以及竹木雕等多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任何艺术类型都可以在瓷器上得到最直接的体现。同时,经过火的焙烧后,陶瓷从最初泥土到瓷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很有点破茧重生的味道。瓷器烧成后,温润而不冰凉,给人以“如玉的感觉”,很有古籍经典中所说“道”的精神。

“在当今后工业化的时代,在西方文化激烈演进的语境下,真如堂希望通过陶瓷艺术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伍一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似乎渐行渐远,有识之士不断在呼吁,甚至不少西方的学者也提出西方人心灵困境要通过东方文化来寻找出路。可是目前这些认识都只是停留在观念上。

“真如堂希望透过具体器物来阐释和表达。”伍一洵说。

传统是什么?伍一洵觉得并不是复古,传统在当今的社会里应该有一种新的表达。就文人传统而言,宋人曾提出过“四艺”,即“煮茶、品香、挂画、插花”,所表达的即是“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而这些,都离不开泥土孕育出来的瓷器。

“真如堂的瓷器理想,就是通过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茶器、香炉、花器等瓷器产品,去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伍一洵说,“希望所有人能在真如堂瓷器之中,得到更多的关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上一篇:茶书连载:《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之一 下一篇:茶书推荐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