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是马云与雅虎权斗的道具

时间:2022-10-06 02:07:42

阿里巴巴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大戏,对外宣布上市公司CEO卫哲引咎辞职,公开说法是因为2010年有1107名客户存在欺诈行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称,对此“非常难过和痛心,但为了捍卫价值观,我们别无选择”。耐人寻味的是,卫哲本人也很配合地发表内部邮件,表示对价值观的维护。

这是一场经典的公关传播,作为当事人的卫哲,的确在和马云唱双簧,但换了谁都会这样。按照马云以往的做派,是超级注重台面的。最经典也流传最广的是关于马云送别阿里云负责人王涛的故事。王涛被马云从金山请来,做阿里云的项目,大阵势,大手笔,大投入,但最终无声无息,惨淡收场,亏了数以亿计的银子。但马云还是该兑现的兑现,并开了欢送酒会。

马云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阿里巴巴内部,向来以折腾著称,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要是每个离开的人都对外不经意地抱怨一下,马云的光辉形象就会遭到破坏,这不相当于要马云的命吗?

有人说,卫哲怎么能昧着良心说瞎话呢?他不是职业经理人吗?应该捍卫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名誉啊。我们来算一笔账,卫哲上市之初有阿里巴巴上市公司1%的股份,最高点的时候,阿里巴巴市值达2000亿港币,最低也有500亿港币。如果套现,他就会有5亿-20亿港币的财富。有这笔钱,他还做职业经理人干吗?还有人说,卫哲其实早就想撤了――因为他想出售股票。作为CEO,虽然可以卖股票,但不能光明正大地卖。

从时间上推算,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卫哲2006年11月加盟阿里巴巴,一般这种职业经理人签的都是四年长约,也该到拍屁股走人的时候了。

需要补充交代的一个背景是:卫哲进入阿里巴巴时,正是马云接手雅虎中国一周年,并没有取得雅虎全球认可的当口,也就是这个时候,将阿里巴巴部分或者整体业务谋求上市,成为阿里巴巴的各位股东(其中最大的股东是雅虎,其次是孙正义)的共识。

要上市,必须找一位有号召力的CEO。那时的马云,虽然不断上央视,也不断在报纸杂志上露脸,甚至关于他的励志读物出了一本又一本。但是,马云对资本市场来说,还是个生面孔。于是,卫哲出现了。马云之前认识他,而其职业化的背景,也能得到其他股东以及未来投资者的认可。这也足以理解,为什么卫哲的个人股份比马云高,因为马云当时求人家办事。

很快,1年后的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将B2B业务在香港上市,并成为香港乃至全球科技股的三大股王。虽然很快高位破发,但不妨碍各位原始股东赚得盆满钵满。上市这件事,卫哲是有功劳的。

既然是有功,又是你情我愿,那为什么不和平分手呢?其中还得从阿里巴巴的股份结构说起。2005年8月,经过一连串谁也看不懂,当事人也不想让人看懂的交易,最终雅虎占据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马云和他的18罗汉所占据的股份,连一个董事会席位都保不住。不过,这家公司毕竟是马云创办的,他在交易条款中专门加了一条,只要他还有阿里巴巴一股,这个CEO就得保留。其他股东也不傻,可以,但得有期限,这个期限到2010年10月为止,而且到这个时候,雅虎可以发挥大股东的权利,增补董事,在董事会里形成马云无法掌控的局面。

换成马云,他会怎么做?首先,对外不断地公关和作秀,让外部形成马云就是阿里巴巴的认知;其次,对内持续地换岗和作战略调整,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将才受损,比如功勋卓著的财神孙彤宇会被调整出局。

但不论怎么做,雅虎还是悬在马云头上的一把利剑。特别是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后,一直处于下降通道,而且严重被高估,因此,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能让雅虎这个真正的大老板满意。也许你会说,阿里巴巴虽然只是B2B业务上市,日后或许会把淘宝这些业务装进去呢?的确有这个可能,但事实是:阿里巴巴宣布过两次巨额套现计划,但都是淘宝和支付宝发展所需的;阿里巴巴一直在谋求淘宝的独立上市,但淘宝上假货和水货太多,于是,拆出来一个淘宝商城,这更和B2B业务没什么关系了。

最有趣的是,当阿里巴巴的股价上升到22元的关键点位时,马云以改善个人生活的名义宣布套现。什么叫改善个人生活?明摆着是不看好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未来。

雅虎的逻辑是,既然你马云不配合,能不能我做一些工作来,把股价升上去呢?比如,任命阿里巴巴内对B2B业务更熟悉更有推动力的人当执行董事。讲到这里,事情就很明了了,这次掉的三个人:卫哲、李旭辉、邓康明,都符合雅虎心中的这个条件。马云何等人物,怎么可能让雅虎占据主动呢?

说到底,卫哲入局之时已出局,他本身只是马云和雅虎之间权斗的道具而已。

目前看来,马云大获全胜,让陆兆禧和彭蕾两个绝对的自己人,进一步掌控了大局,再次祭出价值观的武器――对外能做公关,对内能统一人心,对于未来大淘宝战略的整合有百利无一害。但最终解决之道还是得找个办法把雅虎请走,不然的话,有雅虎这个婆婆碍事,马云这个巧媳妇不知还要折腾出多少事情来。这类事情多了,对于马云的形象未必全是好事。

上一篇:团队不和导致新浪错失进入即时通信行业良机 下一篇:互动百科撬不动行业巨头 潘海东提议“拆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