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18例

时间:2022-10-06 01:46:35

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18例

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18例

【关键词】 舌下针;ct定位;中风;围针法

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风失语是其主要症状之一,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自2006年以来,笔者用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患者18例,使患者有效地恢复部分或大部分丧失的脑功能,特别是言语功能,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5~63岁;病程6~18个月。经头颅ct诊断为脑梗死10例,脑出血8例。12例患者为完全性失语,6例仅能讲单个词。

1.2 治疗方法

1.2.1 舌下针法 患者仰卧位,张口,舌尖上卷,医者站立于患者的右前方,左手持无菌镊子夹适量干棉球,抵住舌体,右手持5寸毫针1枚,在舌根与下颚之间由舌系带向两侧依次取穴,每侧3~4穴,各穴连线与舌系带垂直,呈扇形向咽喉方向斜刺,深度为2寸左右,行捻转手法各3~8次,强刺激,出针后以棉球按压穴位片刻。

1.2.2 ct定位围针法 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以3寸毫针5~8针(视病灶而定)围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得气后捻转2min,留针30min,中间行针2次。可酌加哑门、廉泉、人中、风池、百会等穴。

以上二法每日1次,治疗12次后,休息1天。

2 结果

经24次治疗,18例中,痊愈10例,言语基本流利,吐字基本清晰;5例显著进步,言语欠流利,吐字尚清晰。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2008年11月初诊。患者左侧肢体不遂,头颅ct示双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现左侧肢体活动度差,肌张力高。自发病起2个月,一直不能发声。用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2次后,即能发喔啊等声,5次治疗后,能讲出姓名,同时进行语言训练,经连续18次治疗后,即能较流利讲述日常情况。

4 讨论

脑血管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淤阻,造成舌体失濡而致失语。18例患者均先经中西药物及针刺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经用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进步很快,收效较好,不失为一种良法,但其刺激量较大,应嘱患者坚持治疗。

舌下针是根据经络学说而产生的一种针刺方法。经络系统与舌联系密切,如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足太阴经别“贯舌本”, 足少阴经“挟舌本”, 足少阴经别“系舌本”,手少阴络“系舌本”,手少阳之筋“入系舌本”等(见于《灵枢》)。舌下针可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舌本脉络痰瘀之消除,使舌得到濡养疏利,从而恢复言语功能。

ct定位围针法可随病灶具体应用,具有针对性。研究表明,头针可增加大脑皮质的血流量,促进皮质功能恢复,使语言中枢得以正常。同时配合语言训练亦很重要,应多与患者对话,耐心教育发音,尽量不要让患者以摇头、摆手等动作表示,并将训练坚持下去。

上一篇:孙桂芝关于恶性肿瘤病因病机“二本”学说 下一篇:BNP和cTnI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