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利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6 12:38:11

国家专利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国家专利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从真正建立到实施也不过三十年的历程。我国专利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国家专利战略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备的状态,国家利用技术进步带动全民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就国家专利战略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国家专利 战略实施 问题对策

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始于1984年专利法的颁布实施,专利制度从建立至今也不过三十年的历程。由于我国的学科发展多是建立在吸收国外学科门类划分的基础上、专利制度建立时间较短,国家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主要依托于以专利法为基础的专利制度,加之我们对专利制度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专利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所以,国家专利战略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备的状态,国家利用技术进步带动全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一、国家专利战略实施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实施国家专利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但就目前我国专利战略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落后。专利在本质上是一种“激励创新、保护创新者利益”的制度,而充满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的社会文化,是专利产生的沃土。“文化与专利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文化与科学的关系,进而是文化与创新精神的关系,最后才会刺激专利的产生。”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民众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和敢于挑战既定权威的勇气和力量。一方面,两千多年封建思想中,缺乏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文化传统,全社会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向来就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知足常乐”、“枪打出头鸟”等“中庸”思想以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平均主义”观念,认为发明创造只不过是“奇技淫巧,为君子所不齿”,这些观念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众科技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文化氛围的确立,从而严重制约着国家专利战略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现实以及受“官本位”观念影响而产生的对应试教育的过分重视,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由于教育体制改革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改革不到位,致使我们的教育机构培养出了过多的“高分低能”学生,远远不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第二,专利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律制度远远不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一是专利申请周期长。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即行公开;自申请日起3年内应提出对专利进行实质性审查的请求,逾期视为撤回申请。实践中,申请人提出实质性审查的要求后,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专利局几年内都无法做出审查结论。专利的审批周期一般需要4年,最短的也要2年,有的需要7—8年,甚至更长。二是专利申请费用高。申请人每申请一件专利,需要缴纳的各种费用多达3000多元;申请专利的费在1000—5000元不等;如果需要复审,费用要增加一倍;在专利保护期内,需向专利局交纳的年费数额也相当可观。如果出现专利侵权现象,维权人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的高低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以上所有费用的总和是一般企业或者个人所难以承受的。三是专利侵权行为成本低。对侵权行为人而言,专利侵权的成本较低,而因侵权行为所获取的收益却较高,这就导致社会上的专利侵权行为屡禁不止。加之“法不责众”观念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一家引进,百家受益”的专利侵权现象难以从根本上遏制。

第三,相关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不协调。我国现行的专利行政司法制度存在许多与国际规则不相融合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例如,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大多数技术成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引进和模仿的基础上,原始创新实力较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同等的税收待遇;国家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尤其在专利保护方面存在“护短”现象;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依然受制于人。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不利于国家专利战略的实施。

第四,现行科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应该承认,我国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依旧保留着过多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过分强调科学研究的成功率,对许多有开创性的科学研究缺乏承担失败风险的勇气与责任,一些科研人员的职业操守差。比如,许多科研人员为了能够成功获得科研项目资金的支持,往往会在申报课题时就回避一些结果不确定的实验,将本应该通过认真实验得到的科研成果变成了对已知科技成果的单向跟踪过程,这种重复实验是对科研资金的浪费,也是对科学实验不负责任的态度;学术界存在 “重名声、轻实力”的不良现象,对一些不知名的“小单位”和“小人物”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扼杀了许多创新成果的产生;另外,在科技项目的评价上,我国主要是以国内同行专家的定性评价为主,没有纳入定量分析,所出现的许多“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实际上并不是国际领先,有的科研课题只是公开发表了论文但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创新科技成果的产出。

二、国家专利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专利制度是激励和保护技术革新,推进市场经济有序运转的基本法律制度。诚然,一项制度从诞生到走向成熟、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但我们必须从现有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营造宜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构建创新社会文化是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有利基础和实施国家专利战略的重要保障。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者利益”的创新社会文化氛围要从多渠道入手。

第一,以弘扬科学精神为契机,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倡导追求真理、勇于争先、崇尚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科学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能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另一方面也能拓宽人们的视野,进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对自身、社会和物质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层次不断得以提升。同时,科技创新活动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顶峰。因此,领导者既要对那些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又要对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敢于承担领导责任,以使科研人员安心科研,乐于创新。

第二,努力打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接受过同等教育的科研人员,在工作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宽松开放的学术氛围,更能发挥科研人员创新潜能的发挥。此外,要尽可能地为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提供互相交流的场所和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紧跟时展潮流,尽可能地营造有利于吸纳优秀人才的宽松学术环境,为我所用。

(二)不断完善专利制度和加强专利管理

专利战略的实施必须着眼于对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专利管理体制和专利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创造有利于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外部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第一,提高专利审查的速度和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明确提出要把提高专利审查速度作为专利管理制度改革的首要问题。加快专利审查速度可以使申请人的专利权得到更快的确认,从而在实质上延长专利权的保护期,这本身就是对专利权人的激励措施,对专利的产业化也大有裨益。此外,我国的专利审查人员严重不足(相当于美国的1/8、欧盟的1/6),扩大专利审查队伍是加快专利审查速度的关键。同时,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国外专利审查机构的沟通交流,提高我国专利审查的质量。

第二,适当扩大专利权保护范围。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数据库、电子交易方法、新生物技术、植物新品种等技术纳入专利法保护范围,以加强对这些新兴产业的保护力度。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我们应该紧追世界专利制度的发展,适当扩大专利保护客体范围,最大限度地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的热情。并通过对这些领域科研成果的专利法保护,使我国在未来世界市场上的相关领域取得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另外,对于我国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已经取得比较广阔市场前景的传统技术资源,如中医药领域,可以采取专门立法的方式进行特殊专利法保护,以保持长久的国际竞争优势,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第三,完善专利转化机制,规范专利管理。我国有许多专利都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但由于没能及时进行产业化宣传与尝试而无法实现产业化运营,导致大量专利技术处于休眠状态,造成专利资源的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之间建立“从专利到市场”的转化机制。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的专利推广和产业转化机制改革,扩大生产力促进中心或产学研基地规模,变革政府单一经营模式,建立行业性专利数据库,加强专利情报分析研究,提高专利转化效率。同时,必须强化对专利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利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三)逐步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专利环境

世界贸易规则是谈出来的,不是乞求来的,对外开放也并非全盘西化、全面接受现有的国际规则。营造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第一,遵守并灵活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竞争就在我们的家门口发生。在发达国家利用专利技术和我国进行贸易时,要保持开放的态度,要充分掌握和研究现行的国际游戏规则,避免受到国际社会的挤兑。同时要时刻秉承专利纠纷是可以谈判、协商的原则,要依靠国家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专利联盟的力量与对方协商。一旦专利技术纠纷上升到国家贸易争端,可以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技术争端。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专利技术新规则的制定。当前,发达国家通过八国首脑峰会等形式不断强调其对国际专利技术贸易立场,力争在国际规则制定上保持一个声音。而发展中国家仍然采取单独应对的方式,反击力度小。因此,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实际出发,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技术贸易攻守联盟,在新一轮的世界知识产权谈判中争得话语权。同时,要加强专利信息多边国际合作,促进专利技术交流;充分利用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加强政府和民间组织机构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以此争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贸易环境。

(四)积极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科技评价体系

推进国家专利战略也要改革和完善国家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国家科技评价体系,关键是将专利指标纳入科技评价体系,即把专利指标贯彻到科技项目的各个环节。

第一,将专利查新制度引入科研项目的审批阶段。一项技术是否有创新性以及市场前景如何,在该技术的立项审批阶段,完全可以通过专利查新的方法获知相关信息,对一些重复立项,市场前景差的科研项目在项目审批阶段就予以禁止,并把相关科研资金转移到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科研项目上。

第二,要注重阶段性科研成果的专利查新或者进行专利申请保护。为降低专利申请成本,鼓励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国家可以拿出一定资金补贴到申请经费或者通过降低专利申请费用的方式来激励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第三,将获取专利多少以及市场化程度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将获取专利多少以及市场化程度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可以提高技术的市场转化程度。

第四,申请国外专利技术成果也要引入专利预先审查。

综上,把专利指标纳入国家科技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激励发明者个人的创新意志,有利于带动国家的整体技术创新,而且也能够保障国家专利战略的有效实施与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①冯晓青.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②徐明华,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③胡佐超. 专利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④杨林村,邓益志,赵立新.国家专利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⑤厉宁.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

⑥张晓都.专利实质条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⑦吕学东. 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方略的理析[J].理论探讨,2010(7)

⑧刘劲松.国家专利战略:差距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05(3)

⑨田宏. 专利战略特点及其国际比较[J].知识产权,1999(2)

(王玉莉,1959年生,辽宁宽甸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刘奕洲,1987年生,内蒙古霍林郭勒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将教育戏剧融入环境教育的效果初探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