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财产赔偿法律制度论文

时间:2022-10-06 12:25:58

秦汉财产赔偿法律制度论文

一、赔偿推行过程中的相关制度

1.对所需要赔偿数额进行估算的专门制度。秦汉律在对官有物资损失进行准确确定的时候,推行的是估算的方法,出土的秦简《效律》中有详细的记载说的是检验官必须对官方的所有器物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与登记册数目不符的情况,那么就应当依照《资律》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如果《资律》中并没有对所需要赔偿的内容进行规定,那么就应当选择估价的方式进行赔偿。在文献《工律》中有这样的记载“:人段(假)而而毋……以资律责之。”用现代化的方式翻译就是,针对收回的官器如果并没有标记或者与官府标记中的相关规范不符合,那么当事人就应当依据《资律》中的相关要求,履行赔偿义务。

2.为确保财产赔偿能够顺利推行而指定的登记造册制度。为确保赔偿对象能够真正地获得赔偿,秦汉两朝的政府机构在关于赔偿关系的登记中,也是十分严谨的,其不仅仅会登记与赔偿责任人相关的内容,还明确地记载需要赔偿受损失对象的赔偿数额。近些年考古发掘的文献资料显示,登记造册的内容往往与个人赔偿无关,绝大部分都是公共财产性质的损害赔偿。秦律中有十分明确的记载:损害公物这一事件中,与其相关的赔偿责任人、赔偿财产数目都必须有详细的登记,并且这些登记资料必须及时上缴给主管人员少内,《金布律》中有这样的记载:县、都官员负责对赔偿金额进行登记、并将赔偿者切实的赔偿数额交给负赏(偿)者,啬夫则需要将赔偿的资金数个交给其直接管理长官以及其他的冗吏,以上的行为必须由专人记载,登记工作完成之后交给少内,少内负责对相关资料进行存放、管理。

3.索缴制度。封建社会中,当时的交通运输是十分落后的,他们除了人力,只能使用牛、马等牲畜进行交通运输,一旦涉及财产赔偿的当事人因为种种原因,家庭地址出现变动,距离相对较近的范围或许影响不到赔偿债务,距离较远的情况则十分有可能会导致赔偿债务无法实现。为解决这个问题,秦朝法律专门进行了规定,指出一旦官府与当事人两者之间的确存在债务关系,那么如果后来债务人居家地点发生改变,那么为了方便两者之间债务偿还出现各种麻烦,债务关系将随机进行转移,转变为债务人与所迁入地县之间的债务关系,由其最新居住地的政府索要或者赔偿相关经济损失。换句话,就是原住地政府在行为人搬迁之后,两者就没有任何债务关系了。

二、秦汉财产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特点

首先,秦汉赔偿法律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存在于,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中,赔偿责任是依附于刑事制裁的。这与秦汉统治时期法律诸法归为一体,将刑看做是统领诸法的社会现实决定的。鉴于此,一旦出现财产权受到意外侵害的情况,绝大部分是会对其进行论罪处罚的,通常来讲都是首先进行科处刑罚,赔偿情况则需要统治阶级进行判定之后才进行确定:情况严重的故意侵害财产犯罪,施以重刑处理,资金赔偿往往不再追究;对于绝大部分的侵害财产行为,一般都是刑事处罚与资金赔偿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的,且物质上的赔偿损失基本上都是处于刑事制裁的依附位置;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才会进行简单的物质处罚。

其次,秦汉赔偿法律的对于赔偿的规定,以公物赔偿为主,十分关注在法律层面上保护国家公共财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对于法律制定上,关于财产损失赔偿是由针对个人的赔偿以及针对国家财产经济赔偿两大部分构成的,通过这两部分的详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在规定所占篇幅还是在规定严谨程度上,国家层面的赔偿都往往十分详尽,而针对个人赔偿,内容少,而且严谨程度不足。第二,在针对损害官府财产行为人的法律制裁上,法律内容中有异常严密的赔偿追究制度,举例说明,有诸如扣除行为人的薪金以及固定收入,行为人可以通过服役偿还、负责管理行为人的官府进行替代偿还等等,始终将保障国家利益作为重点。第三,赔偿过程中将补偿主义作为总的方针,惩罚只是极少数的情况,在秦汉法律中,对于造成的实际损失,法律往往要求平价赔偿,而并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惩罚。

秦汉两朝作为奠定我国千年封建统治的重要王朝,其治理国家的总方略为后来朝代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为保障国家统治能够有效、长期地进行,秦汉两朝在法律制定上,不仅仅关注刑法内容,还对关系到财产损失的财产损害补偿情况进行法律层面的详细规定,表现出在封建社会早期,就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法律意识。

作者:侯春平 单位:华北科技学院法学系

上一篇:明代惩治官员法律制度论文 下一篇:宋朝商税法律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