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原是拒霜花

时间:2022-10-06 11:43:57

木芙蓉也称芙蓉、芙蓉花、地芙蓉、华木、木莲、三变花,又因盛开于深秋季节,笑傲霜天,而被称为拒霜、拒霜花。宋代文学家陆游在《拒霜》一诗中对此有着这样的描述:“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工。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诗中的青女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该诗将木芙蓉在秋风扫罗残叶之时,不畏寒霜开放的风姿描绘得淋漓尽致。

木芙蓉为我国的传统名花,据《群芳谱》记载,“此花清姿雅质,独殿群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君子。”其花娇艳硕大,堪与牡丹媲美,唐代诗人刘滔的《木芙蓉》:“黄鸟啼烟二月朝,若Ⅱq开即牡丹饶。天嫌青帝恩光盛,留与秋风雪寂寥。”诗中说,此花如果是春天开放,一定会胜过牡丹,因此老天就让木芙蓉在深秋绽放,以点缀秋光和扫尽人们的悲秋情绪。关于木芙蓉的拒霜品质,宋代文学家苏轼有着新的看法:“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诗中认为称木芙蓉拒霜是不恰当的,应该用宜霜,因为它喜欢严霜而不是抗拒,霜愈重愈能显示其艳丽芬芳,表现出它不畏严霜而喜欢霜的品质。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一描述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大自然中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木芙蓉在严霜面前是倔强而执著的抗争精神,宋代的文学家王安石的《拒霜花》中的“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以及“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拼作西风客。”等诗句也都有这层意思,以自己在困境中的心酸,猜度与寒霜抗争的木芙蓉亦心酸之至,在深秋之际,风吹霜打,百花凋零,木芙蓉成了孤花,但它朱颜不改,秀姿未减,并不像其它花卉那样“愁红怨绿”,独余惨象。同一现象,两种看法,可谓见仁见智,颇有意趣。

木芙蓉的花型有单瓣、重瓣之分,颜色有大红芙蓉、白花芙蓉、黄花芙蓉等,木芙蓉还是善变之花,有一种“三醉芙蓉”能一天换三种颜色,清晨为粉白色,中午为粉红色,到了傍晚时分则变为血红色。还有一种一日一变色的“弄色芙蓉”也称照水芙蓉:一日

洁白,二日浅红,三日带黄,四日深红,至落花时节则变为紫褐色。木芙蓉之所以会玩这种变色的“魔术”,主要是花青素起的作用,当花朵初开时,无色的花青素起主导作用,花就显现为白色,以后随着阳光的照射,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加快,细胞液里的酸性物质增加,花色就逐渐变深转红。古人不了解这些,就只能以表面的色彩变化进行描述,如白居易的“花芳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之句,就很好地写出了木芙蓉“晓妆如玉暮如霞”的花色变化。元代蒲道源的《转观芙蓉》,写木芙蓉的花色变化非常精彩:“露凉风冷见温柔,谁挽春还九月秋?午醉未醒全带艳,晨妆初罢尚含羞。未甘白居寒素,也着绯衣入品流。若信牡丹南面贵,此花应自合封侯。”诗中所说的“未甘白芝居寒素,也着绯衣入品流。”就是指的木芙蓉花由白变红。最后两句则说“如果牡丹是花中之王的话,你们木芙蓉就应该封侯。”这与宋代诗人郑诚关于“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做花魁”的评价是一致的。

相关链接: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m~5m,枝条密被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叶柄圆筒形,长达20cm。花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期8~11月,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花色有红、粉、白、黄等。

木芙蓉原产我国的四川、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半阴,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可栽种于庭院向阳处或水塘边,平时管理较为粗放,天旱时注意浇水,每年冬季或春季在植株四周开沟施些腐熟的有机肥,施肥后及时浇水、封土。在寒冷地区地栽的植株冬季有些嫩枝会冻死,不必管它,等春季气温变暖后就会有新的枝条发出。其修剪在花后进行,树形既可修剪成乔木状,又可修剪成灌木状,但无论哪种树型都要剪去枯枝、弱枝、内膛枝,以保证树冠内部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木芙蓉也可盆栽,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生长季节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满足生长的需求,冬季移到室内越冬,维持0℃~10℃的温度,以保证其休眠。木芙蓉在花蕾透色时应适当扣水,以控制叶片生长,使养分集中在花朵上,防止花瓣边缘干枯。

木芙蓉的繁殖以扦插为主,多在冬春季节进行,插穗宜选取当年生健壮而充实的枝条,每段长10cm~15cm,插于沙土中1/2左右,在北方地区应罩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约1个月左右可生根。此外,也可在6~7月用压条法繁殖,2~3月用分株法繁殖。

木芙蓉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其花清姿雅质,如锦似绣,非常美丽。适合公园、庭院的绿化,也可盆栽观赏。其根、叶、花均可入药,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

上一篇:秋季露地花卉管理六要点 下一篇:图解油茶芽苗砧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