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理直气壮地“非主流”成长

时间:2022-10-06 11:35:42

90后,理直气壮地“非主流”成长

世上没有永恒的主流,也没有永恒的“非主流”,两者在时代的大潮里互相转换着,因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变迁,其实就是“非主流”向主流化演变的过程。

“我找男朋友,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这是自称“泛90后”作家的蒋方舟在她读四年级时出版的《正在发育》一书中的一段直白。她的书中,充满了类似这样的语句:“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早熟。早熟的苹果好卖。”“我们同性恋了吗?还没到生米煮成熟饭吧”,“下车后,我忧心忡忡地问他:‘就俺们俩?孤男寡女的?’他答道:‘哼!我们又不发生性关系!’”……她的文字,跳动着无畏的、超级早熟的青春脉搏。

我国出生于1990年后的人口为2.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从2008年开始,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逐步迈入成人的行列,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直接进入了社会。作为成长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迅猛时代的一代人,他们可谓生逢其时,直接享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因此,这一代人和前几代人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像蒋方舟一样个性张扬而叛逆。对他们而言,上网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手机、相机、PSP,一个都不能少;发短信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超级“稀饭”(喜欢)哈韩哈日;很有经济头脑,比较精于算计;与已经“老了”的“70后”、“80后”相比,他们除了更年轻,还更自我、更自信、更张扬、更年少激昂;而有想法、敢创新的同时,他们也不掩饰自己的脆弱、多愁善感和缺乏独立性;他们不喜欢呐喊,可每每做出的雷人之事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凡此种种,使得他们在被人们贴上了“90后”这个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标签同时,还获得了另一个标志性称谓――“非主流”。

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看,顾名思义,“非主流”即是主流的逆向思维,是在当下并不是最流行的东西,即是少数、个性、另类、张扬、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非主流”起源于欧美的“朋克”文化。“朋克”早期是一种地下文化,本意宣扬反压迫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力图改变现状。“朋克”外化为音乐、服饰等社会文化形式,带着激烈和晦暗的意味。但另一方面,它还是有着更为本质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基于青少年特质的一种年轻的,有想象力、创造力与活力,不被传统旧俗拘束的文化。因此,确切地说,“非主流”是一个过程,一个不起眼或者刚刚诞生的新事物在成为主流之前的不成熟状态。

事实上,一切被认为优秀的思想、流派、行为、语言、衣着、电影、艺术、设计、居住、关系……在成为主流之前,都是非主流的!不管是“几零后”,追求新潮,厌恶旧俗,挑战权威,张扬自我都是与生俱来的秉性,不同时代的人,都有着与时代相对应的狂放和叛逆。历史上,“非主流”演变成主流的现象非常普遍,年轻人的反正统文化成功改变主流文化审美价值观的先例屡见不鲜。比如,20世纪60年代风靡的嬉皮士潮流,是典型的反正统文化运动,它却推动了摇滚乐和环保观念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年被视为反正统文化象征的牛仔裤,更是成为全世界不分种族不分阶层不分年龄的共同钟爱。再比如,奇幻小说曾经是“非主流”的而现在火爆异常;曾经只能上一家人饭桌的私家菜成了最火爆最时尚的菜肴……事实证明,世上没有永恒的主流,也没有永恒的“非主流”,两者在时代的大潮里互相转换着,因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变迁,其实就是“非主流”向主流化演变的过程。“90后”的“非主流”,同样如此。

每一个时代的新一代都会受到上一代甚至上几代人的特别关注,对于新一代,总会有人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90后”张扬又叛逆的行为在主流社会价值观看来,是另类的,“不入流”的,“非主流”的,甚至“比垮掉更垮”,社会对他们的质疑与批判一直甚嚣尘上,“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是对他们的概括,父母造就的富足的物质生活、“小皇帝”般的过度关爱,温室一般的成长环境,也让许多人有足够的理由质疑他们被软化了的,忧心于他们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90后”这群孩子还没有真正登上社会的舞台,他们还处于被呵护、被教育的阶段,因而他们还不可能创造出足以让社会完全认可他们是“主流”的业绩。然而,就算他们现在什么也没有什么也创造不出来,谁又敢就此对他们妄下定论呢?“90后”的“非主流”,只是他们表达立场与愿望的一种话语权。正如浑身散发着“朋克”气息的加拿大小女生艾薇儿所唱的那样:“Don’t try to tell me what to do, Don’t try to tell me what to say(别告诉我该做什么,别告诉我该说什么)。”“90后”既不像有些人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臆想的那般妄自尊大、难以接触。

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加速转型的时期,代与代之间价值观念呈现的差异是巨大的。中国30年改革开放和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等全面拓宽了他们的眼界,绝大多数“90后”在价值观念、行动准则、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以前数代人明显的区别,他们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90后”身上的瑕疵是处在青春期的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我们要打破僵化的“标签化”认识,宽容“90后”因为经验和阅历不足造成局限。如果总是以滞后于时代步伐的视野来看待“90后”新生代,就可能对这一代人身上的特质及其表现形式缺乏应有的辩证认识,从而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忧虑。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漠之死》一书写道:“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瑕不掩玉的“90后”就像鲜花,虽然尚未怒放,却已经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就像利剑,虽然尚未出鞘,却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他们锋芒剑鞘也裹不住的锋芒;就像玉石,虽然未经琢磨,却已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连城价值。虽然他们仍羽翼未丰,仍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但是我们已经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希望的光芒,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逼人的青春,从他们的呐喊声中听到他们的激情。尽管他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随着逐渐成熟并且融入社会,他们必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就像曾经饱受质疑的“70后”和“80后”如今已成长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一样,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绝大多数的“90后”,不久的将来必将成长为国家的中坚和主流。

“90后”,理直气壮地“非主流”成长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上一篇:选房子测你的金钱观 下一篇:齐玉苓案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