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力过剩,大船化趋势明显

时间:2022-10-06 11:21:26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以来,航运业就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和国际贸易先行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过去五年中持续走低。2015年以来更是处于单边下行的趋势,目前一直在历史底部徘徊。

在整个市场供需失衡的大前提下,航运市场显得举步维艰,航运企业的经营状况难有改善,船舶运输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此前该中心报告曾多次警示,航运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

2015年1月,国内某航运研究中心对240余家航运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悲观。调查显示,54.55%的船舶运输企业认为供求失衡未能解决,2015年航运市场将持续低迷。39.39%的企业认为目前的利好因素具有不确定性,2015年航运市场走势仍不明朗,仅有6.06%的企业认为行业已开始释放出回暖信号,市场将出现好转。

报告认为,虽然企业对营运成本的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运费的大幅跳水及船舶周转率的下降,干散货运输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吴明华认为,相比之下,小航运公司面临的压力更大,会有一批小船运公司面临破产。“市场同质化经营相当严重,航线、运价、网络、服务基本上都同质化经营。高度同质化下运价都很低,大船公司资金雄厚,这条航线亏了,那条航线补,还可以多元经营来弥补,小公司只有几条航线,没法对冲。”

的确,从部分上市航运公司业绩来看,非航运主业的收入弥补了亏损。1月29日中国远洋公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14年公司净利同比增长50%以上。据统计,中国远洋2014年获得13.8亿的船舶报废更新补助资金,同时账面上的船舶拆解损失达到10.6亿元,这意味着拆船方面的净损益约3.2亿元。同时,中国远洋年内转让上海远宾48.07%股权和中远船务3%股权预计可获得5亿元左右的利润。若扣除这两部分影响,中国远洋2014年全年主业亏损5亿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供需失衡后“大船化”和“联盟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或有更多中小航运企业被挤出市场。究其原因,各家大航运公司在实施“大船计划”布局干线、降低成本之外,还有大量的支线为干线服务,来完善航线网络,而支线的竞争对手就是这些中小航运公司。

“现在市场最明显的就是运力严重过剩,船多货少。竞争依靠的一是低成本,二是货量保证,大航运公司更具优势。”吴明华说。

2月25日马士基集团2014年全年财报,其中,马士基航运全年盈利23亿美元(2013年同期为15亿美元),货量增长、优化服务网络实现较低单箱成本和燃油成本降低为主要因素。

上一篇:亚欧航线“联盟式”尴尬 下一篇:“转型”意在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