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希 第2期

时间:2022-10-06 11:20:28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可以预见的是,中日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国,无论是从政府还是民间层面,今年都将会有一波接一波的互动交流,这其中,体育应该是,也必须是最便捷、最有效,而且最能被接纳的一个领域。

前不久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上夺得季军,并且拿到了进军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标杆,中国女排与日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除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教练大松博文为中国排球带来了“强身剂”式的魔鬼训练法之外,此后我们以此延伸出来的“三从一大”标准,就像我们曾经遵从的“三从四德”一样,成为了中国体育的竞训规范。而且,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正是30年前由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的。所以说,在老资格的中国体育人和球迷印记里,日本,是一个让他们感到既亲切,又充满着暖意的地方。

在那一届首次夺冠的老女排队伍当中,几乎每个人在日本都拥有众多的粉丝,记得当年的《体育报》(后改名为《中国体育报》)有篇报道,说在那支英雄般的队伍里,最受日本球迷欢迎的,不是郎平、张蓉芳、孙晋芳,甚至面容娇美的“天安门城墙”周晓兰,更不是散发着成熟之美的老大姐曹慧英,而是多以替补出战的大眼睛主攻手杨希,因为杨希名字的日语发音,与“呦希”(日语“好”的意思)相似,所以,在热情、好奇的日本人心目中,杨希最“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中日体育交往最频繁、最“呦希”的时段。那时候不单是体育,日本的电影、电视剧也成为刚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精神食粮。

但是此后,随着国力的变化,特别是历史话题时不时被敏感地抛出,中日两国,包括民间层面也陷入到一个相互陌生的低潮期。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去年,中日两国的调查机构曾对两国的年轻人进行过“彼此好感度”的调查,结果,中国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被访者“对日本没有好感”,而近百分之八十的日本被访者也“对中国没有好感”。

这种相互的陌生或者误解,很容易衍生成为敌对和仇视。而要融化这类隔阂,体育,是最好的“融雪剂”。

红透中国乒坛的“日本瓷娃娃”福原爱,以及刚刚成为中超历史上第一位日本籍主教练的浙江绿城主帅冈田武史,甚至深圳红钻队的日本外援乐山孝志,日本的体育人已经开始尝试着与“陌生”的中国和中国人打交道,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近距离地打量、体会我们这个又近且远、既恨又敬的邻居呢?

中国的足球长久以来每逢与日本球队比赛,都要上升到历史仇恨和国家荣誉的程度,但是我们越是像杀红了眼的义和团,与日本足球的差距就越发显现出小米步枪与飞机大炮的悬殊。

怎么办?体育不是历史,但是却能改变历史。卸下背在身上的各种历史性的使命感包袱,才能在现实的世界里欢畅地体验无拘无束的真正乐趣。只有这样,中国的体育,才能一直“呦希”下去,中国才能“呦希”起来。

上一篇:百分比这件事 下一篇:致读者:一张自由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