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构想

时间:2022-10-06 09:51:37

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构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及各行各业对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以自动化的配电设备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对配电网进行在线和离线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使配电网运行于安全、可靠、经济、优质、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

为了能使农村配电网合理分配电能以降低能耗,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减少停电损失,改善供电质量以提高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供电部门应在合理改造好一次网架和一次设备的技术上,尽快实现配网自动化以便使农村电力市场与经济建设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一、北京农村配网现状

1.近几年,郊区县建设速度迅速,负荷增长率高,但电力设施与郊区县建设速度不相匹配,主要体现在输电线线径较小,线路过长,瓶颈效应比较突出,出现卡脖子现象较为严重。

2.农村配电网设施差,线路上设备不能满足电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设备事故多,直接影响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如至今线路上仍有相当多的油开关,该设备没有自动化接口无法实现配电自动化功能,同时因开关容量较小,一旦过负荷运行就可能会而引起爆炸、喷油等较大电力事故。

3.供电方案优化不够,郊区县大多数是单电源供电,电网改造停电难度大。

4.农村配网负荷分散,供电半径长,线路维护工作量大,尤其是架空配电线路,因雷击、鸟害、大风及树木等外力的影响,造成瞬时故障和永久性故障的机率较高,供电可靠性差。

5.在配电网络管理上,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模式,效率较低,供电可靠性较差:线路故障巡视、查找、判断、故障确定,历经时间较长,线路故障造成停电区域较大;线路倒负荷的送电过程,操作复杂、人力投资较大、停电时间较长;公用配变数据的收集十分困难,使得台区管理及管理决策的盲目性大于科学性。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电力资源的流失,供电部门从1998年-2003年进行了农网一期、二期的改造工作,新建了一批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并对10千伏及其以下配电线路进行了切改。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更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也为2004年即将开始的农网三期改造工程中开展的配电自动化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配网自动化实施思路

1.北京农村电网经历了一期、二期的改造,基本上改变了农村电网滞后的局面,部分县区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网架结构,但配网自动化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其自身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现阶段还不适合于较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在诸多因素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必将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可以先选择网络架构相对较为完善的郊县的某示范小区或者是某个经济开发区作为试点,由试点县区根据自己地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本地区可行的配网自动化方案,提交上级部门专家审核后,方可实施。

3.选择小范围的地区开展配网自动化工作,既可以在资金上做到不盲目投大资,又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与不足,为农网大范围实施配网自动化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三、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基本技术条件

1.选用高可靠,免维护、适合频繁操作的开关和终端,保证配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2.进行配电网线路改造,增加线路分段和联络,使之通过自动化系统能够快速检测出配电网的故障,隔离故障,立即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3.通信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网自动化系统需要借助于有效的通信手段,将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送到为数众多的远方终端,并且将反映远方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同时通信系统对配网自动化的实时性、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建设和维护的费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所以在选择通信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可靠性、扩展性、易操作与维护等问题。

4.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上,要选择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系统稳定、安全性高的软件平台,而且该平台对各种标准的数据库都具有联接功能,可实现对网络的开关状态、电压、电流数据等的实时监测功能。

四、实施农村配网自动化的目的和带来的效益

1.缩短了发生故障时的停电时间,能够及时掌握事故的状况;改善了配电网的结构,使之更趋于合理化,提高供电可靠性。

2.缩短了恢复供电的时间,能迅速向客户提供停电状况等服务。

3.简化了对配网设备的监控操作,减少了对设备的检修时间,由手动抄录改为自动制作日常的运行记录等。

4.提高了系统设备的利用率。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电能的供应质量,缩短(减少)因故障而停电的时间,可以避免电量的大量损失,增加了电费的收入,减少了各种损耗,降低了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费用,为郊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农村电网线损调研报告 下一篇:审视农电经营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