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卷珠帘》不是“拼爹”拼得出来的

时间:2022-10-06 09:24:16

在1月3日《中国好歌曲》的首播节目中,霍尊的《卷珠帘》唱哭了刘欢,观众也惊呼“太好听了”。还有网友开玩笑说:“刘欢哭了算什么,我们全家都哭了。”之后,网络上掀起一轮《卷珠帘》翻唱热潮,吉他版、古筝版、竖琴版、二胡版……一首原创好歌激发出了广大网友的无穷创造力。趁着这股热乎劲,这首神曲创作13天后就直通春晚了,直到站到排练舞台,霍尊还没有回过神来,笑说,彩蛋来得太突然。

随着歌曲的走红,霍尊的身世也被挖了出来。父亲火风,曾唱过《大花轿》《开门红》《老婆老婆我爱你》等经典歌曲,而妈妈仲小萍也是著名的迪斯科音乐人。霍尊说,从小没觉得自己优越,就是一普通孩子,更否认上春晚是借爸爸火风的光,“我很小和妈妈一起生活,当然也受到爸爸的宠爱。爸爸是个慈爱的父亲,但是这些光环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别的东西。希望大家更专注于我的音乐。”

原来不翻唱都没人听我唱

记者:之前你也参加了《声动亚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觉得《中国好歌曲》与《声动亚洲》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霍尊:《好歌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给了原创歌手一个展示的舞台,也给了观众一个安安静静欣赏原创音乐的氛围,这是我一直求之不得的。在这之前我参加过《声动亚洲》,是第三名,也算小有名气了。比赛之后,公司帮我安排了许多通告和小型演出,不过演出前人家会善意地提醒你,“还是唱某某某的歌吧,别唱你自己创作的那些,没人听”。是《好歌曲》帮我找到了自信——原来我自己写的歌也很好听,观众也会喜欢。

记者:创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霍尊:最初只是单纯地热爱唱歌,但是由于唱法和声线都比较独特,适合唱的歌并不多,逼得我不得不开始自己创作歌曲,只有你自己才真正知道什么样的歌适合你,什么样的歌能让你的声音最完美地呈现出来。这就像一段美好的旅程。

记者:哈,这个回答好官方。重新来吧?

霍尊:哈哈,好吧。准确说是一年半前开始创作的,那时候我刚签约公司,之前我纯粹翻唱不创作的。我从小学古典钢琴,钢琴弹得我自认为是不错的。我一直学古典钢琴,但一直没把琴和我的演唱结合起来,我之前就很崇拜那些自弹自唱的艺人,好帅啊!好酷啊!可我学的是古典钢琴啊,怎么把几百年前死的东西变活?怎么样让手上的这些和弦很好地服务我的嗓音?后来,我慢慢开始接触即兴伴奏,开始接触作曲的基本手法,这些都是我慢慢琢磨的。琢磨以后,我发现了和声的奥秘,渐渐发掘和声和创作之间的关联,开始接触创作。

创作背后有个只凄不美的初恋

记者:一开始创作的时候想象到《卷珠帘》那么火吗?

霍尊:完全没有。《好歌曲》规定参赛学员每人要提交5首歌,《卷珠帘》其实被节目组漏听了,直到要录第一期的时候,音乐总监安栋才跟我说,“换歌吧,《卷珠帘》更适合首场演唱”。第一次上台其实我超级紧张,心里一直在想“观众不喜欢听怎么办?”“没有导师为我推杆怎么办?”所以,前半程我一直闭着眼睛唱,后来听见了观众喝彩,才敢睁开眼睛,竟然有三个导师为我推杆了!

记者:听说《卷珠帘》这首歌灵感来自一部凄美的北欧爱情动画片?自己的爱情故事据说也很凄美?

霍尊:我很喜欢唯美的故事,憧憬着唯美的爱情。我的爱情故事也挺戏剧性的,蛮凄的,但不美,融入了以前分手的痛苦心情吧。我比较晚熟,二十一二岁才有初恋。两个人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但我们就在一起一个月,她报的“2加2”,大二后就出国留学了。她也不太相信异地恋吧,哎呀,怎么说呢。这是我的初恋,我特别当回事,当时她跟我这么说的时候,我很不能接受。

记者:她现在老后悔了……

霍尊:我哪知道啊?哈哈。不过,我们现在也在联系倒是真的,她也在一直关注我的比赛。现在觉得也能理解他父母很反对,不过,那个时候真的是很生气,很讨厌,很沮丧。持续了半年。我大二升大三参加《声动亚洲》的时候,我的重心都在音乐上了,等比赛结束后,就觉得好多了,正好缓解了我的心情。

记者:现在应该有新女友了吧?

霍尊:有了。哈哈,你还是说我有中意的人了吧。

在读工商管理,歌唱属爱好

记者:选择当歌手,父母都支持吗?

霍尊:很早以前,我爸爸跟我说过,他觉得我不太适合在这个圈子发展,因为我性格比较软,也没有特别强的表现欲望,但我觉得只要我音乐足够好,我应该能够立足。后来,当我决定要走这条路了,父母都特别支持。

记者:最早接触音乐的时候都喜欢一些什么歌?

霍尊:从小我就喜欢音乐,家里有很多卡带和CD,放什么音乐我就唱什么音乐,那会儿迈克尔·杰克逊和邓丽君是我们全家的最爱,除此之外,我还听到了许多日本的民族音乐,非常喜欢。真正开始接触音乐是在7岁。那时候,我非常羡慕别的小朋友会弹钢琴,其实爸爸当时是准备给我买电脑的,他跟我说,“二选一吧,选哪个你定,不过选哪样都不许三分钟热情”。我选了钢琴,一直学到了现在,论水平也达到演奏级别了。不过说来惭愧,小时候我有个理想是当钢琴家,长大了却觉得这个理想其实遥不可及:起步太晚,人家三四岁就开蒙了,我7岁才开始学;学的过程也是断断续续的,虽然现在是准专业水平了,不过上海有几百万个琴童呢,哪个水平也不比我差,想在钢琴界杀出一条路太难了。怎么办呢?当歌手吧,让手为声音服务,这样我比其他歌手还能多项技能。

记者:既然已经计划当歌手了,为什么大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呢?

霍尊:在这点上,我和妈妈当时有分歧,我想报音乐学院,可妈妈劝我,“学音乐风险太大了,埋没的人才太多了,哪辈子才能轮到你出头?不如先学门技术,能养家糊口。”她的话其实最打动我的部分是,“应该把音乐当好而不是工作,这样投入其中你才不会有负担。是不是专业出身其实无关紧要,不是专业出身,你的音乐反而会少许多束缚,更有利于自由发挥……”所以,我妥协了。我现在在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读大四,按照正常的学制,读完4年本科,要去澳大利亚读1年的硕士,看现在的情况,我可能不去澳大利亚了,不过本科一定会读完。

因为声音所限,探索出岛歌唱腔

记者:还记得如何确定的现在这样的唱腔吗?

霍尊:从小就开始这样假声唱歌了,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太一样,我的声音比较低。可能我这么说,大家都会说,我的天,你的声音还算低啊,但是我的真声比许多男生都要低一些。小时候我就很苦闷,很多大家能唱上去的歌,我都喊不上去。然后自己就摸索出假声这条活路了。但是假声又会很虚,怎么办呢?不停地唱啊唱啊,又渐渐地发现混声这么一个概念。所谓混声,就是介于假声和真声之间的一种唱法。就是在真声唱不上去的情况下,通过混声唱上去,让观众还觉得你这个一点都不虚,还特别实。

记者:模仿你这种唱腔有什么要诀?

霍尊:女生可能比较容易,调门比较高,我都是假音在上面飘着唱。转音还是情绪上的东西比较多,我也没学过学术上的东西,如果说非要说具体从哪里转,我也不太清楚。用这种唱腔的一大好处就是永远不用担心会破音,因为真声才有破音。

记者:有人说你是中国中孝介,你怎么看?

霍尊:其实我是不敢苟同的。我跟中孝介还是不一样的,那些称呼我的人可能只听过中孝介,他们觉得这种唱腔、这种风格只属于中孝介一个人。其实这种风格是一种很古老的唱腔,而且是源自中国的。这种岛风的真假音快速转换的唱腔,有很多人都借鉴,包括的很自然的歌者,还有在日本也很多,除了中孝介,还有很多这种唱腔的歌手。如果单单把我称为中国的中孝介,我觉得太狭隘了。

记者:你独特的岛歌唱腔会一直坚持下去吧?

霍尊:会!但不会只霸着一根救命稻草不放,因为我的武器库里不单单只有岛歌唱腔,我也能唱R&B,而且我私下很喜欢嘻哈、R&B。我现在在忙《中国好歌曲》,同时个人原创专辑也在筹备,等之后原创专辑面世后,大家能从中听到岛歌风以外的音乐元素。

和妈妈的生活没有之前那么辛苦

记者:现在最抵触的问题是不是“身份大猜想”一类的?

霍尊:我很无奈,《声动亚洲》报名的时候,人家问我父母是谁,我如实报了,人家说“哦,你是火风的儿子!是想借你爸爸的名头火一把吧?”等到我得了第三名,人家又说“成绩这么好,还不是老爸帮忙?”到了“好歌曲”,我想隐瞒身份,“这回如果唱得好,该是我自己的本事吧?”不想父母的身份又被挖出来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因为单亲妈妈抚养儿子的特殊经历,也让不少邀请我们上节目的电视台以此作为噱头,走苦情路线,早在《声动亚洲》的时候,这个梗就被用烂了。现在还有人拿我和妈妈的经历作为卖点。其实我和妈妈现在的生活早就没有之前那么辛苦了,尤其是我现在也开始挣钱了。

记者:看得出你很憋屈啊!

霍尊:就算提或不提我父亲是谁,观众总是会说他就靠爹,我一直觉得观众应该把侧重点放在我的音乐上。这一路走来,我并没有靠我父亲。我的梦想是成为亚洲最具治愈系的男歌手,为了这个梦想,一直在努力。参加这些节目,我也看到有网友留言说“他就这么想红吗”,其实我只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尤其作为歌手,当然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听到自己的歌声。

与母亲相依为命,厌恶“星二代”名头

记者:听到别人说你星二代,是不是特脑袋疼?

霍尊:听到这三个字,我是有厌恶感觉的,我不喜欢大家称我为“星二代”,更别谈以“星二代”自居了。而且这个光环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影响,我的创作、我的音乐风格,都是从小耳濡目染、自己去摸索的。我父母都是歌手没错,但我的曲风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歌曲是自己写出来的,名气是凭自己的本事闯出来的,父母帮助过我,但他们不曾为了我出名动用人脉疏通关系,父母是我的光环,但这并不代表脱离这个光环我就一无是处。

记者:现在因为工作,是不是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多了?

霍尊:我爸多半时间待在,闭关学佛,没事就去摄影,还开过影展。他曾经跟我说,“唱歌其实是副业,我的主业就是学佛和摄影”,这点特别令我钦佩,因为他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事,而且从不为名利所累。很多人都知道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父母在我记事之前就离异了,但我的父亲很伟大,他做了一个父亲能做的一切,我人生的每一步他都没有缺席,最难得的是他和我妈妈现在还是朋友关系,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有这样的父亲我非常骄傲。

记者:因为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是不是在音乐方面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

霍尊:在音乐上与妈妈更相似,更有共鸣,我本身就不是走那种大嗓子、很狂野的路线。我的音乐更像我妈,都是比较细腻的。在家里,每次写完歌、录制、弄好小样后,已经天亮了。我妈每天都很早起床,然后到我房间一看就特别心疼。所以每写完一首歌,我都会给她听。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以往我写原创歌曲给我妈听,她都会说很好,不错。但她那次听完《卷珠帘》之后,就放下耳机,抱着我哭了。

附:火风:我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想当年,火风的父亲霍焰是沈阳话剧舞台上的知名演员,更曾担任过沈阳市文化局局长。而火风最早曾是沈阳市话剧团的话剧演员。那时候无论他走到哪儿,别人都会先介绍:“这是霍焰的儿子。”直到《大花轿》走红,火风的名字前才脱离了“霍焰儿子”的前缀,那一年火风36岁。“但是霍尊现在才23岁,我36岁才超过我爸,霍尊比我超前太多了。”火风说。

说起《卷珠帘》唱哭了刘欢,火风直言:“霍尊当时在家里,用电钢琴为自己伴奏演唱,用手机录音后,第一时间就发给了我。我当时一听就感觉到了这首歌的深度,这是一首好歌。我跟他说‘儿子,这歌得好好弄,唱法上可以再多些变化。’这首歌让我感觉,我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如我儿子,他的造诣我已经追不上了。”

因为演唱风格差别很大,火风很少会去教导霍尊该如何唱歌,但他会把不少实用的表演经验传授给儿子,比如他会告诉霍尊“上台以后,不用刻意做动作,目空一切最好”。另外他始终跟儿子说,“要在音乐这条路上走得长远,就必须坚持原创,唱别人的歌会死得很快。”

因为火风和前妻在霍尊很小的时候便离异,而今霍尊的事业发展又一飞冲天,父子俩一年中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当记者问火风:“您觉得您这个父亲合格吗?”火风坦然回答:“我觉得我够格。虽然我和他妈妈离异了,但是对他妈妈和他一直很尽责。到现在我们也是好朋友,我的现任妻子和她妈妈也是好朋友。霍尊有任何好消息,他妈妈都会先给我打电话,跟我分享。”

上一篇:居住区外部环境要素设计探讨 下一篇:音乐周刊DJ调查组:关于你不知道的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