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灾难事件电视报道

时间:2022-10-06 08:47:48

探析灾难事件电视报道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媒体迅速反应,积极应对,一场全国范围的抗震救灾报道战役迅速打响。作为地震灾区当地媒体之一的成都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中断正常节目,进行6个频道并机直播,连续直播达288个小时。如此大容量、高密度、全方位的突发性灾难事件直播报道在全国地方城市媒体中尚属首次,创下了成都电视台直播的纪录。

内容:及时、全方面的展现

灾难新闻报道是对灾难性事件的全方位报道,既应该包括灾难性事件引发的政府和社会行为,也应该包括灾难性事件本身和灾难性事件的受害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越来越接近公开、公正、客观的报道原则,这次汶川地震报道,更是前进了一步。

第一时间公布灾情,政府公告等权威信息,稳定民心。在灾难事件发生初期,由于通讯不畅,公众极易产生恐慌,媒体应在第一时间承担起监测灾情并及时向公众报告的责任。成都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当天的17点26分及时播报了市政府的“一号公告”,第一时间直播了四川地震局新闻会,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赶往灾区,发回各地受灾情况的最新画面。这些信息对稳定市民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面报道抗震救灾情况。地震发生后的次日早晨8点27分,成都电视台推出了6个频道24小时并机直播的“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特别报道节目。其中在典型人物事迹报道中,多报道普通人自发参加抗震救灾,更体现了成都台民生报道的特色。

沟通政府、民众和社会,提供服务信息。在这次汶川地震报道中,成都电视台集中、大规模的报道打通了这种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传播渠道,加大了沟通的力度和透明度。既沟通了各方信息,保证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服务功能。

方法:灵活多样、形式丰富

1.报道手法多样

此次直播除了一般性的消息报道、主持人口播新闻外,还大量采用了滚动字幕、电话连线、视频连线、访谈报道等形式。滚动字幕各种最新信息,如政府公告、各部门调查报告、各机构的提醒提示信息、最新的救助援助情况、寻人信息等。连线报道一直是新闻直播最常采用的形式,这次的地震直播为了将新闻资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更是大量采用了电话连线和视频连线报道。主持人在演播室随时电话连线前方记者,介绍最新的灾情信息和救援情况,让电视观众同步见证救援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观众的现场参与感。另外,在视频直播中非常注重记者出镜和对现场的采访,大量同期声的运用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2.报道形式丰富

本次直播出现了大量的组合报道。如在6月10日的《关注堰塞湖》报道中,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对堰塞湖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不仅有记者现场访谈、分析,主持人演播室述评,还配发堰塞湖背景知识介绍,使新闻报道深化、立体化,满足观众对新闻信息量的需求。

另外,直播还很注重对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和追踪报道。在5月16日播出的《虹口灾区迎来灾后新生命》,讲述了在灾区现场第一个新生儿诞生的情况。这个在地震中出生的孩子牵动着成千上万观众的心,在第二天的节目中,《5・17直击抢救虹口新生儿》再次将镜头对准了这个顽强的小生命。这种连续、追踪的节目形式不仅使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而且全面提升了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

视角:平民化、人性化的表达

演播室访谈平民化。本次电视直播除了邀请专家外,还邀请了一些普通人。比如邀请深入地震前线采访的记者、亲历者、普通志愿者进入直播间,亲身讲述报道见闻。通过这种平民化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频道民生特性的明显追求与表达,也看到了对平民话语权利的尊重。

新闻报道凸显人文关怀。此次地震由于通讯中断,很多人与亲人失去联系,成都电视台一直滚动播出地震中失踪者家属的寻亲电话、失踪者的信息和灾区群众报平安的信息,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介的服务功能。

新闻报道故事化。尝试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新闻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电视表达手法,它不是单调空洞地告诉观众何处发生了何事,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观众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始终,使观众被故事吸引而主动关注新闻事件。5月16日的报道《灾难无情人有情,出租司机献爱心》就从一个普通的哥的视角,记录了他参与的一次爱心之旅。

此次成都台的汶川地震直播,虽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前期准备不足、主题策划报道力度不强、条理不够清晰、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分隔、直播报道深度不够等,但它是地方城市媒体应对灾难事件的一次成功尝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上一篇:以公益活动唱响主流价值观 下一篇:地市报时事新闻编辑创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