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亏虚失眠探讨

时间:2022-10-06 08:47:41

关键词:失眠;肝肾亏虚;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82-02

心主神明,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由乎心,但又不“唯心”,五脏功能紊乱,均能扰于心而致不寐。对中老年来说,气血渐衰,“五藏之气相摶,其营气衰少而卫气自伐”,又加剧了的耗散,肝肾亏损,成为不寐的突出原因。

1人到中年,肝肾易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人到中年,人体五脏六腑经脉等生理功能皆从充盛转向衰落,阴气也随之衰落,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与先天禀赋不同,肝肾阴虚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因素。

1.1先天禀赋不足西汉刘向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可见古代就开始讲究优生。在受胎之时,父母体质的强弱,阴阳是否失衡,七情是否受伤,以及母亲在怀孕期间生活习惯和母亲体内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体质的影响非常之大。如果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或带病受孕,或早产等,所生的下一代则极易形成肝肾阴虚的体质。

1.2调摄失当,熬夜伤阴《黄帝内经·素问》中讲到:人卧,血归于肝。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藏血济心,夜晚子时和丑时为胆、肝二经值守时间,如果这段时间不睡,则会导致肝血不归无以济心。而且,肝之体是血,熬夜等于在熬血,血属阴,所以熬夜最易伤肝阴。白天人体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上升变化而旺盛,兴奋功能占主导地位,是以夜晚充足的睡眠为前提;夜晚人体阳气衰少而阴气渐盛,抑制功能占主导地位,此时阳气入于阴,人开始睡眠,从而使阴气恢复,而熬夜时人精神和躯体仍旧活动,阳气停留不去,势必损及人体阴气,长此以往,必会阴虚,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1.3情志内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暴怒伤阴…怒伤肝”,怒为肝志,肝血属阴,肝亦主生发,暴怒则会阳气生发过度。“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突然大怒,肝的正常生发之气猛然上逆,血随气乱,这种肝阳妄动属于“火”,虚火自然也会损伤真阴。再如,情绪受到压抑,不能宣泄,使性喜条达的肝首先受到影响,肝气逐渐郁滞就会化火伤阴。

1.4身体有病,累及肝肾一是外感热邪,失治或误治,如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热邪清除出体内,热邪灼伤阴液,从而累及肝肾。二是素体阳气偏亢,内伤真阴而累及肝肾,三是温热病后期,虚热灼伤真阴累及肝肾。

2阴虚阳亢,内扰心神

2.1水不涵木,亢阳内扰肝肾同源,肝肾阴液相互资生,相互影响,子病犯母,母病及子,同盛同衰。在生理状态下,阴阳平衡,“阴”制约着“阳”使其不外越,从而各脏有条不紊的发挥正常的功能,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若肝阴亏虚,很容易累及肾阴,使之亏虚,肾阴亏虚无力滋养肝脏。肝脏阴阳失衡,虚弱的肝阴不能有效地制约肝阳,此时的肝阳成为亢阳,失去制约的亢阳则上冲清窍,此时虽然气上来了,但由于不足,精微物质带不上来,空运化,反而扰乱了清窍,使人头昏脑胀,难以安睡。

2.2肝脏阴虚,魂不守舍《内经》说:“肝者,……魂之居也,心者,……神之变也。”人体的五脏皆藏神明,这个“魂”,就是肝的神明,“神”就是心的神明,肝木生心火,若肝阴虚,肝之虚阳使心火旺盛,心的神明“神”则不得清静,“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阴虚之肝收敛不住“魂”这个神明,魂不守舍,睡眠时神魂飞扬,就出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梦境连篇的现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2.3水不克火,心肾不交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在生理状态下,心火和肾水互相升降协调,心中之火下降至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中之水上升至心,涵养心阴,使心火不亢,如此水火既济,均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若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则心火偏亢,或心火独炽,暗耗肾阴,以致肾水亏于下无力济心火,心火亢于上而扰乱心神,心神不安,故失眠多梦。

2.4阴不制阳,卫不入阴传统中医认为:“卫气行于阴则寐,卫气出于阳则寤。”《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卫气从早晨到晚上,沿着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运行于诸阳经,最后到达阳跷入阴,阳跷是卫气入阴的桥梁,主目瞑。阴虚火旺,虚火上犯则阳跷盛,卫气不能顺利入阴,即发生不寐。

3多法调养,护心安神

3.1顺应天时,作息有序生命本源于自然界阴阳二气,自然界阴阳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法则。诚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人以天地之生气,四时之法成。”作为与天同道的人必须顺应自然,做到“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主动、自觉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作息,气血就会通畅,宁静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人才能精力充沛。若违背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损伤人体正气,亏耗,导致失眠。

3.2饮食规律,滋养肝肾饮食水谷是化生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精气之源,阴血是水谷精微化生的精专部分,流注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于食物和药物一样也有温热寒凉的偏性,对于肝肾阴虚的人来说,在规律饮食、营养合理的前提下,少吃热性食物及油炸食品,多吃一些滋补肝肾养阴的食物,如梨、银耳、大枣、木耳、山药等。

3.3药物辅助,滋阴清热基于肝肾阴虚对睡眠影响的机理,肝肾阴虚所致失眠的,治当侧重滋阴清热,养心安神,标本兼治。百合甘寒质润,作用平和,百合花朝开暮阖,能引阳入阴;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枣仁、柏子仁甘平滋润,五味子酸甘而温,养心阴、补心肾、益肝血而安神;远志苦辛而温,既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协调心火和肾水有序相升;龟板咸甘微寒,养血补心,安神定志。

阳跷脉虽是卫气入阴经的桥梁,然卫气运行入阴前所经过的阳明经也非常重要,卫气只有通过阳明再经过跷脉入阴,才能够睡眠,若阳明有邪气阻滞,卫气也难以顺利入阴,入睡就比较困难,故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在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同时要注意和胃醒脾,目的就是使卫气顺利通过阳明,可辨证使用半夏、枳实、砂仁理气化湿和胃醒脾。体虚者亦可用当归、黄芪等补充因为阴虚火旺所消耗的营血,又能助卫气有力运行,顺利通过阳明。

3小结

不寐一证,病因病机繁杂,肝肾阴虚是其重要病因病机之一。可以发挥中医中药在不寐治疗中的优势作用,注重个体的体质、个性特征对不寐病的影响,心身共调从而更好的改善睡眠质量。

(收稿日期:2013-05-27)

上一篇: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桂黄降脂颗粒水提工艺 下一篇: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17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