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ME非线性编辑套装产品评测[上]·架构篇

时间:2022-10-06 08:46:49

大洋ME非线性编辑套装产品评测[上]·架构篇

从1995年非线性编辑系统开始在国内电视台和影视广告制作机构应用以来,十多年间已经全面替代了传统线性编辑。在功能上,非编系统从起初做一个几秒钟叠画特技都需要计算机长时间“生成”到今天的多层视频、图文实时输出,可谓天壤之别;而在价位上却从当年的动辄上百万、几十万元演变到今天的十几万元甚至几万元。伴随着非编功能的逐步强大和价格的逐步下降,其应用领域也从传统电视台和大型制作机构拓展到教育、军队、医疗等行业用户和中小型制作公司以及婚庆公司等商业用户。不过,这部分用户由于对电视制作设备缺乏了解、对系统价格敏感、对节目品质缺乏评判标准,因而导致他们要么选择接口复杂、价格昂贵的面对电视台开发的国产非编。要么选择宣称“无所不能”的国外产品,更有甚者,还有些用户直接使用一些效率低下的家用软件来应对行业/商业应用。

分析:行业/商业用户在使用哪些非编系统?

对于行业/商业用户而言,前期拍摄设备般选用1394接口的DV/HDV摄像机,这两年来随着闪存光盘摄像机的推广,也有部分用户选择了这些非磁带介质的摄像机。因此选择那些带有模拟分量、SDI甚至HD-SDI输入接口的国产非编系统,输入接口的利用率非常低,这样势必造成投资浪费。另外这类设备中的部分型号采用的非编板卡属于封闭的全硬件设计方式即使升级了计算机的CPU等核心硬件,也无法提升实时性能。

一些国外的非编系统宣称“编辑、包装、合成”无所不能对于中小型影视广告制作公司或者“计算机高手”而言可能是种合适的选择但是由于这些软件本身过于庞大,学习难度高,因而选择了这种非编系统的大部分用户并不能充分发挥软件的全部功能。另外,一些最实用的中文字幕功能又恰恰是这些软件的弱项。

目前部分行业/商业用户,特别是从事家庭摄像编辑服务的从业者,如婚庆摄像师等大部在使用类似“会声会影”之类的家用编辑软件。这类软件虽然容易上手,但是功能过于简单,难以完成一些常见的节目效果,因而制作效率相当低。并且其中的部分软件使用的编解码器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了视音频质量,导致完成的节目品质不高或者极差。

后两类系统一般只使用计算机主板(或1394接口卡)上的1394接口配合1394摄像机(录像机)完成素材上载和节目下载无法实现基本的模拟信号(复合或Y/C)的采集,编辑过程中也无法进行实际视频信号的预监导致很多问题只能在下载到DV磁带或刻录成DVD后才会发现比如过度调整造成的色彩失真,以及场序失调造成播放停顿等。有的非编系统采用“外置1394-模拟转接盒”的方式实现编辑过程中的视频预监,但这种方式增加了实时1394的编码过程,占用了大量CPU资源容易造成计算机停滞甚至崩溃。

另外还有部分非编系统虽然内置了硬件板卡,但是有的板卡只有视频输入输出接口音频接口要借助计算机音频输入输出接口,这样会造成长格式节目编辑过程中的视音频不同步现象。还有些廉价的“硬件板卡”选用非专业级别的元器件,大大降低了视音频指标。

理念:行业/商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非编系统?

那么,什么样的非编系统才能真正满足行业/商业用户的需求呢?

第一,要具备基本的具备专业品质的硬件输入输出能力。输入接口上要有具备达到专业指标的复合和Y/c接口。输出接口同样要有达到专业指标的复合和Y/C接口用于实时视频预监和下载到模拟录像机。非编硬件同时要具备专业水准的音频输入输出接口,确保视音频同步。伴随着对5.1环绕立体声节目需求的提升在非编硬件上增加5.1监听也是一种新趋势。

第二,非编硬件要具备可升级能力。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是用户可以先选购基本硬件未来可通过增加硬件板卡的方式实现更高层次的功能,比如增加模拟分量接口使得可以直接连接广播级的Betacam SP录像机完成节目下载。另外方面是指非编系统要基于更加灵活的“CPU+GPU”架构非编硬件只是一个高水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和视音频处理加速器而不能采用传统封闭的板载视频处理器件设计系统的处理能力。这样非编系统的效率可随时伴随计算机硬件升级不断提升。

第三,针对行业/商业用户专门开发的非编软件。适合行业/商业用户的非编软件既不是“电视台非编”简单的“缩水版”,也不是家用编辑软件的“增强版”。适合电视台应用的非编软件,更加注重管理功能注重单任务的完成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而行业/商业用户看重的是易用全面性视音频数据兼容性。在某些方面商业/行业用户对非编功能的需求甚至更为强大 比如在视频包装合成方面,仅仅将面向电视台的非编软件中的管理功能数据兼容性甚至稳定性简化是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商业用户需要的。同理家用非编软件的个别功能增强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

第四,编辑软件功能要强大但结构不要“庞大”。前文已经提及某些宣称“无所不能”国外非编软件过于庞大操作习惯又“自成一家”普通用户上手很慢。要完成最基本的采集剪辑过渡特技字幕、输出等操作,就要阅读几百页翻译得非常拗口的中文手册这对于大部分行业/商业用户而言,难度实在太高了。面向行业/商业用户的软件其操作习惯应该和主流编辑软件相同上手就能编辑简单的节目,稍加学习就能掌握复杂功能经过一到两个月学习就能使用全部功能。

第五非编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效率不仅指多层视频的实时播放能力输出MPEG-2文件的速度等,效率是个全面的概念比如采集素材时能够根据用户喜好自动分割文件,比如具备视音频文件强大的管理功能在编辑过程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素材比如视音频文件兼容性好不需频繁的格式转换环节可直接编辑,比如能够实时预监编辑节奏/特技效果/字幕效果避免下载或刻录DVD后“返工”等这些都决定了节目制作的效率和速度。其实系统稳定性也是保证编辑效率的基础,编辑过程中无缘无故地停滞频频死机等是无法保证按时完成节目向客户交片的。

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产非编的代表企业,已推出DY3000.X-Edit以及D3-Edlt三代针对电视台的非编产品,目前全球共有10000余套大洋非编在线使用。基于在非编产品开发领域的多年经验结合对中小型行业及个人用户的独特认知,大洋开发了适用于DV/HDV领域的ME(板卡+软件)系列非线性编辑套装产品。从今年5月份开始,[VCLUB]产品测评对大洋ME100和ME200进行了详细测评,认为这两款标清产品在产品开发理念上完全符合以上五个方面行业/商业用户对非编产品的需求在实际使用中简单易学、功能强大高效稳定是一款真正满足行业/商业用户需要的非编产品。

硬件:可持续升级的硬件架构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行业/商业用户的投资性价比,大洋在ME系列非编销售策略上一改之前面对电视台用户的只提供包含计算机的完整系统的做法,而是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 方案:用户既可以购买包含计算机的非编系统,也可以只购买“硬件板卡+编辑软件”套装,自行购买计算机组装非编系统。

提供“硬件板卡+编辑软件”套装对于用户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对硬件板卡的兼容性提出了挑战。我们首先考查ME非编的硬件部分。

ME非编的硬件均为大洋专门开发的PCI接口视音频I/O板卡。该系列板卡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ll FPGA芯片,基于PLDA的IP core技术规范化的PCB布线,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硬件兼容性。无论是使用主流主板组装的Intel或AMD计算机平台,还是购买主流Pc厂商的工作站和Pc,都能安装ME硬件板卡。由于该系列板卡采用64位Pcl接口标准并向下兼容32位Pcl接口,这种设计使得无论是新购买的主流64位PcI插槽计算机还是之前购买的32位插槽计算机都能够安装该板卡。

ME板卡选用专业视音频元器件,采用10bit视频采样量化、12bitYUV-RGB空间转换采用24bit音频量化、32bit过采样,保证了特效处理和多代复制的画面及声音质量。ME板卡广泛支持源码(Native)方式获取DV、HDV、P2、XDCAM等格式的视频素材保证完成节目的最终品质。

ME100套装的硬件板卡为LC100+包括基本的复合视频输入/输出Y/C视频输入/输出线路输入/输出、话筒输入立体声耳机监听输出接口,实现实时视音频预监和下载。ME200与ME100相比,增加了一块LC200子卡这块子卡包括5.1环绕声监听/输出接口和模拟分量视频接口,方便制作5.1环绕声节目,并可以直接通过模拟分量接口连接广播级的Betacam SP录像机,高品质地完成节目下载。用户可以直接购买ME200套装也可以先购买ME100套装,需要时再单独购买LC200子卡。

ME板卡上的音频处理单元非常完整,无需借助计算机自带的声卡即可实现线路输入/输出、话筒输入立体声耳机监听输出等其中ME200套装中的LC200子卡还提供了5.1环绕声监听/输出。值得提的是全系列板卡都内置了专业话筒前置放大器避免了其他非编系统借助计算机声卡话筒输入容易造成的“嗡嗡”干扰声也不用为实现配音另外购买一台外置话筒前置放大器。这种周到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在集成的环境中实现配音混音,甚至包括环绕声的监听。

由于ME系列板卡采用“专业软件编解码器+视音频接口”设计理念使得非编系统的编辑效率可伴随计算机平台(CPU显卡内存硬盘等)的升级以及非编软件的升级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用户投资。

软件:功能强大简单易学

前文已经介绍过,ME专业级非线性编辑系统不是针对电视台非编的“缩水版”,而是大洋依托十多年非编开发经验、专业为行业/商业用户定制的系列非编系统,除了专门研发制造的硬件板卡外,还包括全新开发的Montage Extreme(简称ME)非线性编辑合成软件。ME软件运行在主流的windowsXP平台上用户只要熟悉最基本的windows系统操作就能使用该软件。

更强大的安全机制大洋在为电视台用户定制非编单机和非编网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项目管理的经验,比如如何应对尚未完成的项目被同事误删除如何应对硬盘空间不足等问题。这些经验也被引人到ME软件:给你的项目增加一个密码确保除你以外没有人可以打开你的工作成果引用计数删除提示回收站处理等多重保护机制确保素材安全性,彻底避免素材误删除,多重数据库备份和自动化的还原机制可保证系统崩溃后仍能还原所有节目和素材。此外,ME软件还内置了16大类上百种音效素材和各类实用图文素材:如国旗气象动画、测试图和测试声音信号以及数百种视频音频和转场特技等。在ME软件中素材项目可自由导入导出,也实现节目整体备份和跨平台迁移。

更多的视频格式支持ME软件采用Hybrid Editing技术内置专业大洋软件编解码器(DayangSoftcodec)支持所有格式的高标清素材混合编辑而且完全不需要转码也不需要改变文件封装。支持的视频格式包括:DV DV25/50、HDV、DVCPRO HD、MPEG2 I/IBP、VCD、DVD、RM/RMVB、WMV、MPEG4、M-JPEG;音频格式包括:PCM-WAV、MP3、WMA、AC3;图文及动画格式包括:TGA、JPG、PNG、TIFF、GIF、SWF、FLC。

功能更强大,数目更多的编辑工具ME软件提供专业的时间线编辑工具集,灵活高效的时码线操作以及众多高级剪辑工具有效提升剪辑效率:专业场记模块,采集时快速录入集一场一镜一次信息更有详细场记信息录入功能紧密结合前期拍摄中的场记单,方便影视剧后期剪辑自动转场检测,可针对输入信号和磁盘文件自动抽取关键帧,按转场分割素材,多镜头编辑,虚拟切换台对多路视频进行粗剪;素材微调(trimming),方便编辑时切点的准确定位曲线变速调节基于关键帧调整素材播放速度,既可以对视频素材,也可以对音频素材;音频素材变速后可以保证音调不变,虚拟素材可以将多段素材合轨形成虚拟素材实现复杂效果制作,虚拟素材之间可以做过渡特技虚拟素材可以嵌套使用。

更体贴用户的个性化设置ME软件用户界面的时间线(大洋称之为“故事板”)非常注重用户个性化设置。轨道数默认固定特技时码线移动方式均可单独定义。可以自行定义窗口布局,多种窗口以及界面颜色预制方式支持自定义预置,充分迎合各种用户的不同操作习惯。全面支持快捷键,用户可以按自己喜好进行定制。界面功能按钮可任意设置隐藏或显示。其中最让人可心的一点是转场特技(过渡特技)的添加方式,既可以使用类似Adoe Premiere的双轨转场特技方式也可以使用类似AVID的单轨转场特技,不论你之前接触过哪种非编,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操作。

更强大的CPU+GPU引擎ME软件基于CPU+GPU架构可实现实时的二、三维特技实时的变速播放以及倒放效果,实时的颜色校正和色度键实时的视频滤镜所有效果都是“所见即所得”,随时可以通过监视器观看特技效果的调整效果。ME软件引入了Hyper-Z技术,彻底打破画面层叠顺序限制可以使视频画面在真正的三维空间中旋转缩放和位移,而一级二级和选择性颜色校正,对色彩的把控更细腻你可以对画面的任意部分进行单独的校色而不会影响其他区域,实时三维滤镜效果,通过CPU+GPU引擎进行反走样处理边缘锐利。

专业的字幕工具当然,提到大洋的非编就不能不提六洋字幕。ME软件内置了功能全面的字幕制作工具,能够制作出漂亮的标题字,字幕可添加大量的特技效果,各个方向滚动的滚屏、完全可控的手拍唱词等。这些功能都是实时的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操作因为系统提供了海量的精美字幕模板包括新闻标题滚屏、唱词模版。眩目的特技精美的字幕,利用字幕图文工具配合非编故事板特有的FX轨和Key轨用户可以方便的制作多个素材的统一特技调整和通篇特技也可以对整条轨道上的素材进行图形键抠像。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得ME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地完成常规节目的编辑,也能完成高水准的节目包装和合成。

丰富的音频处理工具ME软件提供采样降噪、自动消除爆破音声音拉伸、语音变速模型混响等音频处理功能支持VST、DirectX插件。此外由于精确到采样点的波形编辑,便于去除录音中不慎混入的爆破声和干扰声。对音频中的配音进行编辑时,难免会出现声音与画面搭配不上的局面。此时ME可以进行变语速不变语调的处理使用户随意搭配声音和画面。

如此丰富的功能,对用户而言却并没有太大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ME系统是中国人开发给中国人的非编系统不论是从软硬件架构,还是具体到操作习惯都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和使用习惯设计开发的,因此在使用ME时,就像到达一个熟悉的地方,甚至不需要借助在线帮助就能够快速找到你需要的功能,第二大洋已经对行业/商业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软件正式上市前又根据实际用户的反馈进行了反复修改。这些都保证了ME非编系统在实现强大功能和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软件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上一篇:DV:用心去感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下一篇:高清光盘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