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挂选择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对照研究

时间:2022-10-06 08:39:29

切挂选择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评估术后功能的恢复。方法 选取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3个月功能的恢复。结果 观察组术后Wexner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692,P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功能;切挂选择性缝合

[中图分类号] R6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067-02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临床公认的难治性肛肠疾病,占全部肛瘘病例的 5%~10%[1],其特点为多个内外口、管道多个且走形复杂,并伴有支管及深部死腔,内口穿过外括约肌深层。由于治疗困难,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切开挂线引流术虽然效果较好,但由于挂线切割损伤较大,部分患者术后功能受到影响。维持节制功能的主要因素在于保持括约肌的结构完整[1],为探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评估术后功能的恢复,研究采用切挂选择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在消除瘘管的同时保护了的节制功能,以2010年6月―2012年3月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9~62岁,平均(42.5±12.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至少2个外口,瘘管有多个分支,主管道达外括约肌深部,内口可为一个以上[2]。排除: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病人、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全身性合并症;②特异性感染;③瘢痕体质患者;④外院行肛瘘根治手术再次治疗或妊娠或哺乳妇女。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旷置、缝合术,根据内、外口位置关系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支管环绕,例如蹄形瘘支管,宜作弧形切口,而穿过肛管的主管可作放射状切口。仔细清除管壁及坏死组织,修剪创面以利于引流。视情况切断肛尾韧带,在清创后缝合。若瘘管穿越外括约肌深部,探针标记肛直环,以橡皮筋穿过内口,做引流挂线。所有支管道均切开消毒,主管切口旷置,全层缝合其余所有切口。若切开挂线开放引流口过大,在保证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可将引流口作褥式缝合,避免术后愈合时间过长。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即齿线以下的主管切开,清除病灶并剪除管壁外口的结缔组织,挂橡皮筋并缓慢割开瘘管。两组患者术后均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症治疗疼痛、出血等短期并发症。每日以1/5 000高锰酸钾的温水清洗肛周并换药,拆线后可坐浴,适当牵动挂线,避免引流不畅,缝线5 d后间断拆除。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的评价分为四级 症状消失,创口完全愈合为痊愈;症状消失,体征有改善,但创口未愈为显效;症状、体征得到改善,创口未愈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创口未愈合,仍有分泌物溢出为无效。

1.3.2 功 硫酸镁与硝苯地平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分析两种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和CRP的影响 赖氨匹林在小儿高热急诊过程中的退热效果分析 碘海醇延迟反应的观察与抢救 脑心通胶囊对ACS患者血脂及hs―CRP的影响 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治疗重度哮喘的临床观察 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观察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中医中药 能评价参照Wexner 评分标准 包括大便干燥、不自主气体、稀便、需要衬垫、生活方式等5方面;频率分级为5个级别,分别为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从不计0分;很少指每月少于 1 次,计 1 分; 有时指每月1~3次,计 2 分; 常常指每周超过1次,但未达每天1次,计3分;总是指每天至少1次,计4分。总分为0~20分,分值越高提示失禁越严重[3]。

1.3.3 疼痛判定标准 采用VAS评分法,将直线从0~10划分10等分,不痛为0分,最痛为10分,让患者指出其疼痛分值。

1.3.4 出血判定标准分为四级 0级指无出血或便纸带少量血;Ⅰ级指浸透1张小纱布,或出血量低于5 mL;Ⅱ级指出血量超过5 mL,但低于50 mL;Ⅲ级指出血量超过50 mL的大出血。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差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应用 Kruskal-Wallis Tes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首次手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Wexner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692,P

2.2 两组患者首次术后疗效的比较

60例患者经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4±7.5)个月,经比较发现,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392,P

3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病变部位深,管道复杂并有死腔等特点,大范围切除组织可提高治愈率,但可能引起术后节制功能受损,因此,提高治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功能是当前治疗的难点。肛管直肠环对维持自制能力、协助排便具有重要作用,由外括约肌浅层和深层、内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等组成,所以手术对其破坏较大将造成漏气、漏液或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即使我们在切口的选择上特别谨慎,均结合内、外口的位置合理定位,少数对照组患者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括约肌功能受损,分析原因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管道深,手术切口深大,引起皮肤肌肉缺损或粗大瘢痕修复,影响术后闭合[4]。另外,传统切开挂线法切开内口但不结扎两切缘,而切挂选择缝合术处理内口的方式是将切开与挂线引流融于一体,并将内口两切缘电灼或细丝线结扎,既可避免切开内口后粘膜大量出血,也可避免两切缘过早粘合形成肉芽影响引流,或再次形成内口而影响疗效。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因未对内口两切缘结扎,内口过早粘合或形成肉芽影响引流,与其他报道相符[5]。而且,对照组术后出血显著高于观察组,说明结扎内口两切缘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大大降低了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上一篇:阿奇霉素连续和间歇给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下一篇:老年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