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环节

时间:2022-10-06 08:10:42

浅谈《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环节

摘要:为了完成考成高职誉育《煤矿地质》教学任务,实现专业教学目标,必须合理安排《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职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环节;体验教学;认识实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55-01

21世纪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的兴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现代化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就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煤矿地质》中如何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值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组成及组织形式

《煤矿地质》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占总课时量的60%,穿插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时量占20%,课程结束后期末的认识实习占40%。《煤矿地质》开课专业是矿业工程系的采煤技术专业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属于非地质类专业基础课。一般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是指课程结束的学期末的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煤矿地质》的实践教学有所创新,其环节分为循序渐进的五个过程:社会调查环节、地质资源鉴赏环节、地质实验环节、体验式教学环节和地质认识实习环节。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考查组员,老师考评小组长并抽查组员成绩。

二、《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环节

1.地质资源的社会调查环节。它是实践教学第一个环节,安排在“矿物概念和性质”等理论教学之后,“常见矿物”教学之前。目的是更好掌握矿物的性质,激发专业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更好地理解“矿物特征”、“常见矿物鉴别”做铺垫。专业课中开展社会调查,是《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比如:利用奇石一条街和每年的“奇石展”作为地质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设在珠宝行和展厅,通过完成实习作业展开地质资源社会调查。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完成实习作业后回到课堂,汇报作业内容、质疑。以学生汇报,代替老师“一言堂”来完成“五类矿物”和“常见矿物”学习过程。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了与人交流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答疑的过程,是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境的改变也为培养创造性和发散思维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野外地质资源鉴赏环节。它是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安排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开课之前,为理解“地层”的概念和出露形态增加直观性。乌海位于贺兰山北段,黄沙遍野,山上寸草不生。黄河水自然切割的地层,是理论教学最好的资源,其出露形式、露头线与地形关系,形象直观,而且有利于其他学科如《矿图》和《井巷工程》等的理论学习,很好整合了其他学科知识,体现了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在前两个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踏勘和观察,扩充了教材内容。如来自内蒙左旗的恐龙蛋化石、沙漠玫瑰和大漠石、来自周边采石场的钟乳石、来自煤矿的黄铁矿结核等等。了解了珠宝奇石的鉴赏方法。认识了乌海市濒危固沙植物:四合木、胡杨和早柳。看到了沙漠特有的“雅丹地貌”、蓬勃发展的西部高耗能化工基地,焦炭基地等,从生产生活实际延伸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温室气体的排放唤醒环保意识;了解黄河水中上游的污染现状,展望内蒙古煤的洁净转化和深加工技术的应用前景等等。爱因斯坦曾说过:

“仅使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种社会调查和鉴赏课正是跨学科学习最好的方式,建立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了用专业知识建设美好家乡的信心。

3.地质实验教学环节。在“岩层产状”一节,实验课。目的获得操作技能和理解概念和测量原理。地质实验不同与其他学科,产状三要素、岩层真倾角和视倾角的理解是历届学生的难点。借助模型和地质罗盘,利用直观性教学,来突破难点。至于仪器的操作,由“会用”到“会测”再到“能测”的过程就是由知识转变成技能的过程,即操作技能。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而真正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还需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地质实验课不是走形式验证实验数据,而是要理解至关重要的专业术语。

4.体验式教学环节。实验课结束后安排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环节。即野外岩层产状测量,由模型过渡到实物,利用校园周围的奇石资源,边授课边实验。要求画出并表示岩层三要素,为后面绘制地质素描打基础。目的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式教学环节中学生会出现好多疑问:如图与实物不对应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采用孔子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以贯之,融会贯通。体验中才能促进思考,亲手实践才能加深理解理论,才能培养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强,上手就能干并且低就业,适应性强,得到用人单位认可,最终成长为技术骨干。

5.地质认识实习环节。认识实习是《煤矿地质》最后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运用地质理论培养岗位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带学生到野外的“石峡谷”(断裂构造也是旅游景点)。任务是画出该断裂的素描图并描述两盘的岩性特征。目的锻炼学生井下巷道的素描能力、地质编录能力、采掘中地质构造素描能力。由于受井下生产条件、时空限制,只有在地面模拟讲解。看到学生自己制作的素描图,就像欣赏一幅幅名人作品一样令人兴奋。从学生的实习感受里似乎跳跃着一个个充满创造性的心灵,显现了巨大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渴望知识、获得能力,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欲望。

地质认识实习是前面几个环节的综合,培养了学生在生产现场获得生产实际知识、操作技能、独立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和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的能力,即综合运用地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者的空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继承传统,思考是建立在传统上的创新。学习与思考并重,才会有发展。传统与创新并重,才会有学术的气象万千、人才辈出。《煤矿地质》是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就体现在“基础”二字。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职业兴趣发展职业道路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也是培养跨学科就业能力的基础。只有改革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根据多年生产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教学经验的总结,经过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总结出了以上几点《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的优化设计环节。只有合理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才能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煤炭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上一篇:更新教学观念适应社会发展 下一篇:论人文素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