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讯通”让留守的花朵更娇艳

时间:2022-10-06 06:47:43

“校讯通”让留守的花朵更娇艳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成因 对策 “校讯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孩子。据新华网北京2008年2月27日电(记者李菲、白瀛)全国妇联27日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2~17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500万人。

甘肃省妇联儿童部张海涛介绍,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据省妇联调研统计显示:我省仅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有近70万。其中,小学、初中留守儿童53万,占农村中小学生总数的20%以上。亲情的缺失、学习成绩不良、监护不力及生活贫困是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白银市共有0~16岁农村留守儿童34496人。其中白银区175人,平川区1384人,会宁县28588人,靖远县4329人,景泰县5500人。我校自2009年至今一直是留守儿童呈上升趋势。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缺陷。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2.性格缺陷。由于正常家庭心理环境缺失、农村教育环境不理想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诱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自我保护能力差。近年来,农村“奸幼”案频频发生。2004年3月,四川省富顺县某镇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13岁的女孩在无人事先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娃娃竟然当上了母亲。一家报社记者赶到事件发生地就此事进行采访时发现,正是由于父母双双务工在外,才最终导致这个悲剧。另外,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当遇到生理发育方面问题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给予正确指导,因此容易误入歧途。4.心理障碍。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或父母离异长期缺少正常父母关爱而性格孤僻偏执。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的悲剧,其间的每个要素都让人揪心和疑惑。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似乎都失效了,最终崩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5.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1.委托监护不能取代家庭教育。(1)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基本缺失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长期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部分是其他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更淡薄。因为亲戚的立场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总是感觉寄人篱下,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2)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同辈转移,形成委托监护。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缺少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会迷上电子游戏,有的学会打麻将、赌博,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这些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据调查,历年刑事犯罪中,20%以上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而且这些孩子犯了罪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认为是一种心理发泄。2.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产生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鱼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数量仍在加大,问题更凸显,因此,我们将信息技术和“校讯通”纳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家校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块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那样给他们以温暖、约束、管理,致使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出入网吧,有的还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生联系的平台,父母就可以通过打“亲情电话”、在校园网上“爱心qq”视频聊天、写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校“爱心教师”沟通,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通过这一平台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马克思)。同时,打工在外的父母可以在校园网上学习到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向家长、监护人发手机短信、作业布置和在校园网上有关教育信息的方式,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监护人给他们温暖,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通过三方面协同教育,达到学校教育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社会关心下一代的目的。让留守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三)利用网络平台,督促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给留守儿童进行校内学习辅导,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增强与留守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四)通过互联网对学生学籍进行有效管理,降低留守儿童辍学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因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教育信息系统,便于将学生旷课、迟到等情况及时反应给家长,家长根据学校提供的信息,通过校园网平台对子女进行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保证子女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五)利用学校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在学校网站设立“留守儿童阳光心情吧”,通过“手拉手”爱心结对帮扶,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促使他们人格健康发展。

(六)利用“校讯通”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利用“校讯通”给留守儿童家长发送留守儿童在校的常规信息,观察留守儿童的表现,并分别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长等进行访谈,然后针对留守儿童的在校日常行为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校讯通”的实施应遵循以下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是做好对学生受教育情况的研究,做好对学生评价的实施和总结工作,做好与家长的沟通。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价值,让学生觉得教师在关注他。

(2)强调多教育主体间的合作与沟通策略。“校讯通”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各教育主体间的沟通,不应片面强调单一的教育主体的教育作用,而应使多教育主体间进行多方面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家庭必须进行适当交流沟通。

(3)全程关注的策略。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全程参与,在不同教学目标下对学生进行观察、沟通、教育,只有这样,教育中发现的问题才可以马上得到处理与解决,学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4)及时评价的策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学习状况、日常行为习惯状况进行及时评价。及时评价可以使家长和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学习优势与不足,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极大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和家长的参与热情。因此,家长、教师应该保持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家长的期望,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5)发展性评价的策略。通过家校沟通,可以了解学生过去和现在的受教育情况,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受教育情况的分析,可以预测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在实施“校讯通”的过程中,应该设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他们的长处,使学生释放他们的发展潜能,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提高实现自己的理想。

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协同教育,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谭深.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01).

[2]何玲玲,翟健峰.中国留守儿童状况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通报,2011(19).

[3]吴支奎.制度突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路[J].教育导刊,2010(06).

[4]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5]崔丽娟,郝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反思及对策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6]万明钢,毛瑞.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2010(01).

[7]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8]CCTV-少儿,新闻袋袋裤,关注留守儿童,2007-8-15.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6.9.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课题批号:[BY2015_65]立项号GS[2015]GHB0042研究成果

上一篇: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句法”汉化现象例析 下一篇: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妙用